APP下载

视光热潮

2017-02-22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视光眼镜店眼镜

视光热潮

2016年,在行业大环境“萧条”的情况下,“视光中心”一跃成为行业人士眼中的“香饽饽”,把2016年称为“视光年”似乎毫无夸张的成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2016年会、Vision China 2016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2016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论坛、2016全国近视防控高峰论坛……一个接一个的视光论坛人气爆棚,从眼镜行业累计上千人次的参与状况足以说明,视觉健康问题量大面广的特性给眼镜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视光中心为何会受到青睐?除了国人对视觉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外,更是为眼镜行业拓展内涵找到一条出路。视光中心出现的背景实际是源于销售终端渠道变化的转移、主体销售客户群的变化、行业市场商品价格的混乱、各项成本支出不断的上浮四大问题。当前,传统眼镜零售店面临来自医院眼视光专业技术优势和来自规模化的连锁零售企业、快时尚以及电商等新型营销模式的挑战,社会需求和市场要求的变化倒逼零售企业不得不提升专业能力,向视光中心转型实现专业技术的升级成为不少零售企业实现再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实事求是地说,传统眼镜店向视光中心转型已平稳度过了盲目粗暴、把“眼保中心”当作“视光中心”的1.0、2.0蛮荒时代。相较于前几年不少企业一窝蜂地打造视光中心,仅改换门店门楣和购买设备的简单做法,2016年,传统零售企业对于转型视光中心的选择变得更为理性谨慎。因为经过几年的观察,不少眼镜店老板也清醒认识到视光中心不是眼镜店的终结者,也不会取代眼镜店,而且并非所有的眼镜店都能够升级成为视光中心。因此,在作出关乎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决策时,他们需要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关于视光中心的方方面面,这或许也是各种视光论坛受到眼镜行业人士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镜店转型视光中心是触手可及的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会长李捷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将眼视光这项利国利民的健康事业进行到底,并使其发扬光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和老板们的心态:究竟是做事业,还是做生意?对此,每一位经营者和老板都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回答。那种将视光产业视为短期内赚钱的工具而浅尝辄止的经营者,永远无法领略到神圣事业的伟大,只有将视光产业作为长久事业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经营者,才能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

建立符合标准的视光中心,需要在人才、设备、政策方面加强投入和建设。

首先是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万眼镜行业从业人员,来源于医学院校大专、商校大专、中专培养及各省市劳动厅的短期职业培训。快捷提高视光师专业水平的办法之一,就是在这40万人员中选取优秀的验配员进行强化专业培训,以满足视光中心的基本要求。除了相关院校加强对视光专业人才的培养外,中国眼镜协会积极参与其中,选派了视光学专业老师赴美国进修学习,为行业教育水平提高做铺垫。

其次是设备。中山眼科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林智表示,视光中心作为眼镜店的升级版,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眼睛健康服务,必须从以往单纯卖商品的方式上或到提供视觉健康服务高度。要提供专业服务,设备的升级换代也必不可少。诊室需备有综合验光台、标准视力表、立体视表、Ishihara色盲本、棱镜尺、镜片箱、裂隙灯、眼压筛查使用的非接触性眼压计、检影镜、镜片测度仪、直接检眼镜、前置镜及双眼间接眼底镜(选配)等常规设备,同时根据需要配备角膜地形图、视野计、眼底相机、IOLMaster、OCT等仪器。另外还需要加双眼视训练的仪器设备,低视力康复设备及相应的场地。

最后是政策。温州医科大学王勤美教授曾经呼吁:建立相关法律,规范行业人员、环境、设备等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使眼镜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从国家层面开展视光师全国统一执业考试,就可以通过执照考试来规范和保证视光师职业水平,长远建立专业形象和准入标准,对于视光中心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移动互联网、商业医疗保险、政府的投入等全面提升,视光中心早已不是单一、固化的商业模式,其复杂性包括产品/服务概念、市场概念、供应链/营销/运作概念,它更是一个将市场需求与资源结合起来的完善系统。眼镜零售企业是否转型视光中心,需要思考业务增长的来源,转型视光中心,真正的增长来源于“产品”的叠加,而不是“产品”的替代。视光中心提供的是眼健康的综合管理和一整套的视力解决方案,眼镜产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善意地提醒眼镜行业的同仁们,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在企业转型的道路上切忌盲目跟风、急于求成,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o

猜你喜欢

视光眼镜店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眼镜店
眼镜店加工收费,你怎么看?
眼镜店与眼科医院的合作之路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