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对话:五问猪场腹泻疾病防控

2017-02-22冯力,李鹏

中国猪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流行性病毒性病原

专家对话:五问猪场腹泻疾病防控

冯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等腹泻病原的研究工作。主持与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63等课题共2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4 项。

李鹏:中牧股份高级技术经理,国家执业兽医师。熟悉国内外养殖行业的发展动态,在疫病发生机理、疫苗生产工艺、产品技术特点、猪场问题解决等方面具备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代表文章:《控制猪流行性腹泻,必须口服免疫?》

中国猪业:当前猪场腹泻的发病特点、病原种类及危害有哪些?

冯力: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特点是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征是呕吐、水样腹泻和哺育仔猪的高死亡率。各日龄的猪均易感,尤其是新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在临床上引起腹泻的病原种类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和螺旋体,其中以病毒为主要病原。危害主要有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100%;引起日龄偏大仔猪和成年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了饲养成本;导致猪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其他疾病发生;部分仔猪康复后成为僵猪。

李鹏:

当前引起猪场腹泻的病原主要分为两类:病毒性病原包括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等;细菌性病原包括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胞内劳森氏菌等。病毒性疫病中,PEDV是引起10日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原,也是近几年产房腹泻的元凶和本篇讨论的重点。蓝耳病和伪狂犬病也会引起产房腹泻,其中伪狂犬病可能还会伴随仔猪神经症状。细菌性疫病引起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要低于病毒性疾病,且大多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控制。

中国猪业:当前猪场腹泻的防控要点、难点在哪里?

冯力:

防控要点是:临床上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症状相似,因此确诊发病病因是非常重要的。活疫苗的免疫受抗体干扰大,免疫前进行科学的抗体检测(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免疫策略是做好全群免疫,不留易感猪群,尤其是做好后备母猪(初产母猪)和后备公猪的免疫;将免疫接种列入常规免疫计划。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多点饲养、全进全出、严格的消毒与空舍;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生产区。同时做好产仔舍保温;避免应激反应,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

防控难点有: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临床症状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猪轮状病毒多基因型(血清型);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等新病原的出现增加了腹泻病的防控难度;病毒的抗原性发生变异;病原的致病性弱,免疫原性差;混合感染严重;缺少最好的抗原递呈途径。

李鹏:

大致有两个难点:1、病因复杂。2、腹泻反复发作。首先,病原、营养、环境多种因素都会造成腹泻,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则会延误时机,加重病情。其次,造成腹泻的病原也在变异,如目前产房腹泻难以控制主要是PEDV发生变异,而旧有疫苗毒株不能提供完全保护造成。腹泻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好生物安全,造成病原持续存在,反复感染。

中国猪业:腹泻疾病常见的防控误区有哪些?

冯力:

概念与观念误区:腹泻不等于猪病毒性腹泻,猪病毒性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腹泻。认为猪病毒性腹泻只有冬天发生。认为猪病毒性腹泻只感染小猪,不感染大猪。认为猪病毒性腹泻的损失只在哺乳仔猪。

诊断误区:诊断想当然,仅凭借临床症状来判断;一次实验室诊断结果用几次或一两年。实验室诊断不全面,只做PEDV检测;不能区分疫苗毒与野毒。实验室检测水平不同,检测结果的科学与真实无保证。

疫苗免疫误区:不当传染病对待,只是局部免疫(母猪免);经产与后备母猪一样免疫;等到发病了,才接种疫苗,将疫苗当治疗制剂;只有流行季节前做,平时基本不进行免疫;过度依赖疫苗,不重视生物安全;反复返饲。

生物安全误区:不重视生物安全;做不到真正的全进全出;消毒不彻底,空舍时间过短;不把引种、隔离当回事; 综合管理出现漏洞。

保健品误区:过度依赖保健品,保健品不能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效果只是暂时的或短期的;达不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李鹏:

就防控猪流行性腹泻而言,误区主要包括:不注重生物安全,不能科学免疫疫苗。如前所述,不注重生物安全会造成流行性腹泻反复发作。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作用,因此需要免疫母猪保护仔猪,但其前提在于激发母猪的黏膜免疫抗体(即sIgA)。

中国猪业:如何处理好母猪管理和仔猪腹泻防控的关系?

冯力:

加强对泌乳母猪的饲喂管理,为泌乳母猪提供能量和营养需求,避免营养摄入低于营养需求。做好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使其产生高的抗体水平,为哺育仔猪提供更长期的被动免疫。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应给仔猪提供温暖、干燥、无过堂风环境,并在近处给予水、营养液或牛奶。

李鹏:

首先应该明确,母猪管理是控制仔猪腹泻的关键。首先引起腹泻的病原来自母猪,不管是垂直传播还是水平传播的病原。其次,母猪是提供给仔猪被动保护的关键。如大肠杆菌和PEDV引起的产房腹泻,需要通过免疫母猪保护仔猪。

中国猪业:如何认识返饲在防控腹泻中的作用?如何做好腹泻疾病的免疫?

冯力:

返饲在防控腹泻中的作用:返饲的本质是强毒免疫,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提高群体的抗体水平,保护哺育仔猪免受腹泻病原侵害。反复返饲(强毒免疫)可导致猪群中大量野毒的长期存在,让我们的防控更加困难;其次,可能导致其他病毒,如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等的迅速传播。

腹泻疾病的免疫:确诊病原,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做到无易感猪群(群防);育肥猪先发病的猪场,更应该引起重视。哺乳仔猪靠被动免疫,要求做好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抗体对活疫苗有干扰,接种前有必要进行群体的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到正确的免疫接种。疫苗不是用来治疗的,要牢牢树立传染病的根本在于防,猪病毒性腹泻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已经不明显,要做好日常免疫,尤其是疫情稳定期间的基础免疫非常关键。要先用活苗免疫,后用死苗免疫,避免抗体对活苗的干扰。

李鹏:

目前普遍认为,要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必须通过活病毒要激发母猪的黏膜抗体sIgA。在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早期,没有合适的流行毒株的疫苗,因此通过野毒返饲是防控PEDV的重要途径,但返饲也存在效果不确实、散毒等潜在风险。做好PEDV的免疫关键在于做好母猪的产前免疫。首选变异毒株的疫苗,其次对母猪进行后海穴免疫,激发sIgA,最后,最好能够在母猪产前免疫2 次(产前40 天,产前20 天各免疫1 次)。

猜你喜欢

流行性病毒性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治病毒性感冒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