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7-02-22张秀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帕金森病步行

张秀娟

河南禹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禹州 461670

·诊治研究·

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张秀娟

河南禹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禹州 461670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LOS、BBS、ABC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步宽、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改善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运动疗法;帕金森病;平衡功能障碍;步行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为震颤麻痹、特发性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帕金森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帕金森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或减少、静止性震颤及姿势不稳等症状。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特效药及特性疗法[2]。药物治疗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方案,但无法完全改善症状,特别是对姿势不稳定患者[3]。相关研究[4]指出,对帕金森病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分组对比分析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5];Hoehn-Yahr分期>3期;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血管性、中毒性、药源性、肿瘤性、外伤性及脑积水者;Hoehn-Yahr分期<3期者;病程<1 a者;明显认知障碍者;合并重大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02—2015-09收治的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平均65.42岁;病程(16.56±3.27)a;Hoehn-Yahr分期:3期14例,4期6例,5期3例。研究组男15例,女8例;平均66.15岁;病程(15.64±4.31)a;Hoehn-Yahr分期:3期13例,4期7例,5期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多巴丝肼片剂,起始剂量62.5 mg/次,3次/d,逐渐增加药量,每日剂量控制在300~600 mg。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1)常规运动疗法:①垫上训练:体质量转移,协助患者坐于垫上,将其体质量转移,先向左侧,后向右侧,左右循环摆动;臀部行走,将臀部向前移,先左臀后右臀,然后将臀部向后移,先右臀后左臀,向前、向后配合,锻炼体质量转移、躯干旋转、方向变换及左右交替的活动;②跪立平衡锻炼:协助患者在垫上保持跪立,治疗师通过多个方向拉、推力,使患者失衡,并自己找回平衡;③躯干旋转及仰卧位腹肌训练:进行仰卧起坐活动同时,患者双手持体操棒或手杖左右转动;④俯卧伸髋:被动屈伸膝,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进行伸髋锻炼,快速循环屈伸两膝,同时实施两足往复运动。⑤坐位训练:中心转移及平衡锻炼,训练患者转移中心,由右臀向左臀,左侧手、足同时向上抬起转向右侧,右侧手、足同时抬起帮助平衡,两侧循环进行;手足往复、交互运动,治疗师坐于患者对面,进行手足交互运动,患者模仿,先上肢后下肢,最后同时进行上下肢活动;击掌、伸腿同步训练,患者模仿治疗师动作,一侧下肢伸出时,上肢于另一侧头外侧进行击掌,两侧循环锻炼;⑥上、下肢反向锻炼:同时训练上下肢、交互、往复运动、躯干旋转及重心转移;⑦椅上站立、坐下:患者坐于无扶手椅前侧,身体向前倾,屈膝,足伸至椅下,两足分开,双肩与双膝平行,身体重心转移至跖趾关节、脚掌,最后站立;坐下时,身体前倾,双手位于股前方,并逐渐向膝移动,臀部向椅靠近,直到坐下;⑧上肢摆动、躯干旋转:进行一侧肩、上肢朝前摆动训练,同时训练另一侧向后摆动,反复进行,逐渐增加幅度,但要保持平衡;⑨矫正步行姿势:训练患者挺胸、抬头、屈膝、高抬腿、大幅度迈步。以上训练50 min/次,1次/d,连续训练8周。(2)重点针对姿势系统障碍训练:①增加躯干活动度、肌力训练:负重下行走、踏阶梯,下肢负重沙袋,开始时沙袋重1 kg,逐渐增加至5 kg;②步态、反应性跨步训练:突然开关跑步机,训练患者对其反应,反复推、拉患者对其进行反应性跨步训练,训练过程中应用减重悬吊带保护,避免患者跌倒;③前置性姿势调整与对抗干扰反应训练:单腿站立,坐、站、踏步训练依次进行,采用平衡系统及电脑跳舞系统训练跨步,使训练过程中患者跌倒的风险降低;④外界提示下步行训练:听觉提示:口头提示或在节奏强的音乐中进行步行训练;视觉提示:用红色粉笔在平衡杠内画粗线条,50 cm/个,使患者迈步均踩在线条上;⑤动态步行训练:组织、指导患者打24式太极拳;⑥易跌倒者行认知训练:先进行视、听注意训练,在进行步行锻炼,同时对其提问训练知识。每天重点锻炼2个项目,100 min/次,连续锻炼8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姿势控制系统障碍及步法变化。

1.5 判定标准 (1)采用帕金森病功能障碍统一评定量表评估患者主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共44项,每项5级,每级0~4分,分数越高,主要症状越严重;(2)姿势控制系统障碍:①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测试:选择患者下肢踝、膝、髋关节测定其关节活动度;肌力测试于标准姿势下通过滑轮、钢丝绳拉动固定测力计测定患者四头肌;②LOS(平衡稳定极限)测试:左右最大倾斜度为16°,前后为12.5°;③后冲测试:测试患者对干扰的反应;④采用BBS(Breg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动态、步态稳定性:该量表共14项,每项5及,每项0~4分,得分在40分以下时,有跌倒危险。⑤采用ABC(活动平衡信心量表)评估患者平衡信心:该量表共16项,得分越高,信心越足;(3)采用足印分析法及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评估患者步态变化:要求患者独立徒步走完10 m步道,测量、记录患者平均步宽、步长、步速,测3次,计算出取平均值[6]。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2组治疗前主要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分)

2.2 2组治疗前后姿势控制系统障碍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LOS、BBS、ABC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OS、BBS、AB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步态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平均步宽、步长、步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步宽、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姿势控制系统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步态变化比较

3 讨论

帕金森病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病程多在10~30 a。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帕金森病患者多伴多项运动功能障碍,单一药物治疗对患者姿势不稳定无明显改善效果[7]。相关研究[8]表明,合理选用运动疗法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特别是对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降低跌倒风险有显著疗效;此外,可减少药物始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选用合理有效的运动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极为重要。

药物治疗的目的为保持患者体内多巴胺、乙酰胆碱两种神经递质平衡。本研究应用多巴丝肼片剂治疗,是由20 mg左旋多巴、50 mg苄丝肼复合而成的复方左旋多巴,其中左旋多巴不良反应较多,而苄丝肼为外周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采取小剂量用药,积极控制患者症状[9]。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及姿势系统障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帕金森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及姿势系统障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常规运动疗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垫上体质量转移、用臀向后、向前走及跪立位平衡训练,提高其自行恢复能力;躯干旋转及仰卧位腹肌锻炼增强患者腹肌力量,有利于其步行时平稳起步;伸髋、仰卧、被动屈伸膝,使患者克服迈步时两足往复运动的困难[10]。研究组治疗后LOS、BBS、ABC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及姿势系统障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姿势控制系统障碍。研究组治疗后平均步宽、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病患者予以运动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步行功能,保持平衡,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宋金辉,王普清,丁旭东,等.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 006-1 008.

[2] 屈亚平,孙丽,朱琳,等.平衡训练系统辅助特定任务性平板步行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5):233-237.

[3] 张亮,潘卫东,吴晓华.穴位敷贴治疗帕金森病平衡障碍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4):45-48.

[4] 邓聪,老锦雄,周思远.督脉温针灸配合头皮针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1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9):60-61.

[5] 葛中林,钱明月,谭玉,等.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3):336-338.

[6] 王鲁阳,王涛,熊念.帕金森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94-896.

[7] 和茵,赵丹楠,王云燕.脑电深部刺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体会[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76-177.

[8] 彭艳,白雪.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94-96.

[9] 周蔚华,黄汝成,赵贝贝.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四关穴、百会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6):27-29.

[10] 朱艳霞,甄宁,吕冬芳,等.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2-15.

(收稿2016-07-26)

R742.5

B

1673-5110(2017)02-0048-03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帕金森病步行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