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书院楹联拾趣

2017-02-21潘春华

上海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孝悌楹联绍兴

潘春华

六朝都會绍兴是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之地,自古以来建有著多学堂书院,如府学宫、蕺山书院、稽山书院、阳和书院、三味书屋、大通学堂、热忱学校、善庆学校等,有些书院虽在历史长河中湮灭消失了,但留下了许多含义隽永、文字精工的楹联佳作,似一幅幅色彩绚丽却又斑斑驳驳的画卷,品读之下,回味无穷。

建于唐代绍兴城北隅,宋嘉祜年间迁建于城南望花桥,今稽山中学内的府学宫为越州最高学府。府学宫内原有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启圣祠、乡贤祠、射圃亭、泮桥和泮池等建筑,规模宏大,仅儒生宅舍达五十余间。现尚存明初所建成的戟门、儒学堂及泮桥、泮池等建筑和碑刻四通,原大成殿内悬有一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气备四时”,语出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绪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语见《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下联“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语出韩愈《原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此联颂扬孔子人品和学说,语言洗练,用典自然,格调高雅,气象豪迈。

蕺山书院座落在绍兴蕺山戒珠寺后,始建于南宋,由相州南渡韩氏创办,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末大学者刘宗周曾在此讲学,时称蕺里书院,清代更名为蕺山书院,为清代府属官办书院。蕺山书院里,文人雅士题有不少楹联,如:

源溯阳明一代宗师流圣泽;

道祟来浙千秋正学耀文光。

此联旨在道明此地为浙东学派的发端地,越王采蕺处愿吾侪卧薪尝胆励志前修。意为勉励后代追踪先贤,尊师重教,望后人以越王勾践励志复国的精神为榜样,刻苦读书,德才兼修,建业报国。

又如: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据清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一记载,此联为“刘念台先生官总宪时,题御史台一联。”上联说,没有私欲,心地就象水一样纯洁、清冽,平静如镜。下联说,敢于直言,就觉得胆大气壮,象秋爽般有一种肃杀之气。以联自励,牢记“正人先正己”,警策自己恪尽厥责。

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设于卧龙山之阳,与稽山书院上下相望的阳和书院,隆庆年间,罗万化、朱赓、张元忭皆就读于此。其师俞咨益,号南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授徒多名士。书院中悬有一副楹联,联曰:

看剑检书,莫谓少陵祗措大;

斗鸡屠狗,从来此地有英雄。

此联出句用“莫谓”,指出贫寒之士也能成大器,对句以“从来”,强调英雄出自民间。激励学子刻苦学习,勤奋攻读,可谓慧眼独具。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读书的地方,书屋的正中上方悬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三昧书屋”匾额,下悬松鹿图,两旁屋柱悬有楹联一副,据说也是梁同书所书,联曰:

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

此联旨在阐明人世间最美的音乐,是无声的“孝”、“悌”礼敬之道,而最美味的菜肴,就是诗书。孝悌亦作“孝弟”,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孟子·梁惠王上》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表明学校的责任之一,就是教育学子重道德,敬孝弟。

清光绪三十年(1 904年)反清志士徐锡麟在家乡绍兴东浦创办热诚学校,并自题校门楹联曰:

有热心人可与共学;

具诚意者得入斯堂。

该联将校名嵌入其中,联语朴实隽永,通俗易懂,寓意深远,阐明办学理念和办学人、读书人应具备的品格及抱负,令人玩味!

猜你喜欢

孝悌楹联绍兴
清白泉
病榻侍母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楹联雅味
小学德育教育从孝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