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重视学生因素在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2017-02-21郑利锋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    要: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着不同于以前的特征,必须重视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作为专门的高级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专业,对学生地位的重视,更是如此,要在学校院系的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和实习就业创业机制的打造等方面有所体现,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校、专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学生因素    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    人才培养

人,存在于世间,总有千差万别。具体到高校教育,对此差别即学生个体本身存在的差异,自不能无视,因为这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百年树人的大计。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育,一方面要重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整体教育格局中重视学生因素。大学本科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时期,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它前接中学时期的基础教育,后启大学后的专业从事。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因素在本科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对社会的尊重和历史的负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于其间的人,一代一代也有不同。生活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环境下的大学生,与其前大不相同,这在思想、意识、见解、习惯、理想、追求方面都有所显现。而这些不同,则自然、不自然地体现于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明白了这些差异及影响,面对本科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对象——学生,在培育过程中就不能不重视他们的地位。当然,重视学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一老话题。时代在演进,时时展现出新内容。与时俱进,是高校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这就要求高校在发展中重视学生地位,重新审视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位置,这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与高校自身的定位、培养学生的目标等息息相关。

金陵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其设人文学院有古典文献(古籍修复)和文献保护专业,是响应国家政策,受江苏省文化厅与教育厅的委托,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办学、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一个专业,也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本科专业[1],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愿意献身祖国的传统文化事业,通过系统的古籍保护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古籍保护知识,掌握从事古籍修复与文献保护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古籍修复、古籍保护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在践行此目标的过程中,所要注重的要素很多,而学生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我院古籍修复专业的大学生属本科大学生,有着当下大学生存有的共性,面对如此的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对象,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必须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渐以生成、确定的时期。经过高考后的学生进入大学,面临一个对人生、对世界、对存在再行思考、重新自我定位的问题。在紧张激烈的高考之后,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有向往也有迷茫,有努力也需辨明方向。所以此时,学校院系的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解决迷茫、辨析方向,指明道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此种迷惑或许在后面的大学生活、学习中都有存在,所以此种指导,当一直保持、持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二)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从奠定基础到开始术业专攻的时期。大学时期的学习,不同于此前中学的基础教育,而是按着学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接受学科、专业教育,开始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和能力培养,基本决定了学生掌握何种的专业知识和此后从业的领域。这些知识的接收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本人的心性、志向、才情、兴趣紧密相连,所以其间对学生性情、志趣的了解自不可少,且需加以指导,引导他们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

(三)此时的学生正处于离开家庭、渐少父母照顾,开始独自、独立生活的时期。大学时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是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不同于中学时在家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因而此时期的学生,开始独自生活,思乡、念家成为新生入学之初的情绪,而后即会凝结为一种乡愁,萦绕在个人心间。这就需要师友同学互相关心,相互照应,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而且要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全方位构创出一种合作、友爱、和谐、共进的氛围环境,慰藉离乡人的心灵,迎接生活的一缕阳光,增加人生的一种温暖。

(四)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是情感由个人开始向二人转变的时期。此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从中学年少的青春懵懂到大学时的渐渐明白男女感情,因此此时也是学生从一人到二人开始交友转变的过程,这个问题不可回避。在此过程中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喜乐或忧伤,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渡过关口,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成才上。

以上是现代大学生在校时普遍存在的特性,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对象既存有这种共性,又具有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就业发展方向的个性。综合看来,经过高考的学生,进入大学专业学习之后,由于不同的理想、追求,不同的心性、情趣和爱好,差异的成长、生活及情感经历,在适应新生活、开始新学习时都难免有些困惑和迷茫,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和适当的心理疏导。这种关爱既体现在学习、生活上,又体现在思想、情感上。与此同时,还要让其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籍修复、保护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目标、确定理想,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打造其自身的心性需求和志趣目标。

基于以上对应用型本科修复人才特征的分析与认识,学校院系所进行的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方面都需顾及到学生因素,要切实做到以育人为本。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大学校长、教育专家座谈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以学生为本,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3],这是我们培养应用型修复人才过程中重视学生因素的行为准则,必须遵循。

(一)转变管理理念。要转变管理方式为贴心式的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志向,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动态,引导学生、自我成才,帮助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服务,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为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服务,为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提供服务”[4]。积极打造一支服务队,在全面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突破。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为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5]。在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模式中,要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一片树叶,学校里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学习经历、志趣爱好、理想追求、思想认识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可一刀切,更不能淡化、漠视学生个体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要根据应用型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方向、“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多向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6],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及时了解当下社会,熟识产业、行业、市场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案,加强特色化建设,加大校企合作与政产学研合作的力度,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

(三)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无论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进行通识、专业教学,都应考虑到学生特性。当前的时代,已经迥异于以前,现在学生主动性强、思想新潮、行动力好、接触的信息量大,所以要充分了解当下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并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此外,还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变实践教学过于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项目教学、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工学结合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綜合掌握、应用能力,建立结构科学、目的明确、管理规范的以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中的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7],也是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教育教学方式的显著特点。

(四)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此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吸纳一些能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工作特点的人员,接纳与学生年纪差别不是太大的青年教师,加大师生间的融合、弥合代沟的影响,和学生打成一片。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及时解决问题,要在选择辅导员、班主任时有所考量。另一方面要配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授学科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加大培育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学生因素,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实践实习方式的改进,提倡开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强调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创[8],努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提供人力保障。

(五)改革课程体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核心性特征,要以社会需要、职业需要为核心,积极探索以能力为主线、实践体系为主、理论为其服务的新模式”。“要注重依据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学科布局。在面临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学校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及时做出响应”[9]。因此,课程体系的调整与设置直接关系到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应用能力的筑就。而古籍修复专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对文献修复人才的需求及当前高校学生自身对知识结构与素质修养的要求等三个方面,共同影响修复专业的课程建设[10]。所以,在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培育中一方面应重视学生因素,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目的、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全面的发展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并将此体现在新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服务行业的职业能力,更要突出强调学科理论应用的重要性。

(六)加强课外实践实习,打造就业创业机制。“应用型人才就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11]。这是当下对应用型人才特征概括,也是对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提升。因此,学校院系要想学生之所想、念学生之所念,根据学生不同的意愿、需求和发展,加强实验室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更好地践行国家万人创业的大政方针。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也就没有教师,因此,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必需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群体随之具有不同于以前的特质,所以在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因素也是必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高校人才培养时明确指出,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学生群体的特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发展的时期,因而与之相应的大学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建置、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都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合乎时代的演变。因为这是关系到学校兴衰、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大事。

参考文献:

[1]郑利锋.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1):146-147。

[2][10]葛怀东.新时期古籍修复专业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J].新世纪图书馆,2007(6):69-70+90+2.

[3]王荣林.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168-169.

[4][7][9]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5]林蕙青.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跨世纪人才[J].人才医学教育,1997(6):1-7.

[6]贺金玉.教学评估让新建院校定位更准发展更好[J].中国高等教育,2008(4):49-50.

[8][1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