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策略探究

2017-02-21黄捷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黄捷

摘    要: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漱珠涌就已经被覆盖改造为地下排污渠。在此之前,其为河涌的时候也曾繁华过,甚至当时有人将其与秦淮相媲美。至今仍存在很多關于漱珠涌的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让人们此时还可以窥探到其曾经的辉煌。鉴于此,本文研究了漱珠涌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方案,以期能够使得漱珠涌曾经的历史文化风貌得以重现。

关键词: 广州漱珠涌    历史文化景观    旅游开发

广州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漱珠涌,甚至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过。但是漱珠涌沿线区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也是由于广州老城区改造和保护引起的。只是历经数年,这方面的改造政策却仍未落实下去,许多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因此,为了让漱珠涌的历史文化为大众所了解,保护我国此区域的历史文化,就有必要研究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方案。

1.广州漱珠涌

1.1历史文化背景

漱珠涌在清朝属于广州海珠区域最早形成的街区,因其地理位置与四面环水的因素,当地人称呼其为“河南”。漱珠涌城区最初从西北角开始发展,至晚清末期此地发展仍局限在西北版块。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期间,可以说是漱珠涌发展历史长河中最繁华的时期。清朝时期曾有许多文人骚客为这里的景象谱词,清代还将这里对外开放,成为有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在此定居,发展生意。

1.2漱珠涌崛起的原因

综合漱珠涌崛起的内外因素,大致上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

(1)交通方面其属于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漱珠涌地处海珠区域西北角,南延海珠涌,北接珠江,涌口对十三行商馆区。此处江面并不宽,因此人们过江较方便。西侧是方阔的白鹅潭,属于珠江南北航道的交互点。海珠区南侧番禺所有乡产出的粮食与农副品均需过海珠涌与漱珠涌才能运至省城[1]。

(2)自然条件很有优势,古时此区域水面比较宽阔,有很多小岛与沙洲,后因淤积使得岛、沙洲连在一起,形成如今的海珠区。这与广州其余河涌成因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因其独特的成因使得该河涌两头均与珠江相通,水位伴随珠江涨落,受潮汐限制。这般密集的水道网,就给水上便利的交通提供了基础条件,形成非常典型的岭南水乡景观。

(3)此处属于堪舆家心中的“风水宝地”,由于古人受风水理念的影响,多愿意在此地建住宅、开商铺等。这对此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

(4)十三行繁盛给漱珠涌崛起带来了发展机遇。清代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外国人多是集中在广州区域,十三行更是一枝独秀,这就使和其仅隔一河的漱珠涌地带被规划成对外开放的旅游区,如此特殊的环境给漱珠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古代漱珠涌与现代漱珠涌的对比分析

2.1漱珠涌曾闻名海外

漱珠涌在清代作为仅有的几处对外开放场所,给了众多外国人探寻并了解我国的机会,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其中不乏摄影师与画家之类的,将彼时漱珠涌的盛景摄下来,或者是留于画上,闻名海外。正是这些比较形象资料的存在,使人们如今还能够窥得漱珠涌清时的繁盛景象。某些图画和照片也曾在香港明信片的图形上,声名远播。直到上世纪初,漱珠涌的发展开始滑坡,最后销声匿迹。

2.2现今已经遗忘的漱珠涌

二十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经济的快速进步,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海珠区域人口的迅猛增长,众多工业企业的迁入,使漱珠涌地带受到污染,并逐渐加重。直至六十年代末端被掩盖在历史河流里,成为地下渠,消失于地图之上。漱珠涌这个称呼渐渐被众人遗忘,昔日的繁华景象也被臭水沟之类的描述所覆盖。漱珠涌地带当年极为出名的几家茶楼,如今仅剩下成珠楼还支撑着,只是经历了1985年的火灾后,也一蹶不振了。曾经古香古色的建筑逐渐被拆,仅留成珠食品这个不大的铺面还在出售着闻名中外的成珠楼美食之一的小凤饼。因各种因素,曾繁盛的海幢寺在民国时期已被改为公园,面积一再缩减,许多土地被用作其他用途。比如说南武中学、市红十字会医院之类的场所就曾属海幢寺范围。“文革”期间,海幢寺遭严重破坏,显赫一时的伍家、陈家之类的巨商也已不在,仅存留下来的潘家大院如今成了居民大杂院,被破坏得非常严重,最终被地产开发商建成高楼大厦[2]。

3.漱珠涌历史景观旅游开发方案

3.1重现可能性较高,保护与重建工作得到民众支持

现今,漱珠涌的历史风貌基本上被破坏殆尽。但仍有幸运的一面,抛开此地带少有的几座高楼之外,大片区还属于低矮的房屋建筑。其中某些比较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也被划入市级文物保护行列。类似潘家大院之类已被大肆破坏的古建筑,还保留着主体结构。还有部分已消失的古建筑也依然有迹可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幢寺已被重修,作为公园与寺庙这两种身份存在着,接受八方游客与信众,并且,此地民众对于历史文化区的保护与建设很是赞同,这也使此地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附近民众的支持。比方说,就曾出现某居民将自身收藏几十年的“漱珠”石匾给贡献出来,此石匾曾是镶嵌在漱珠桥上面的。民众这种支持的做法还具有很强的带动性,给漱珠涌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工作营造出良好气氛,能够很大程度提升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成功的概率。由此可见,想要成功让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得到开发,不仅需要分工做好古建筑重建与修复工作,还需要加大重现漱珠涌历史文化风貌的意义与作用,以此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帮助。

3.2加大规划落实力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州城市面貌变化较大,老城区改造进展较快,留给人们回忆的古风貌已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漱珠涌就有了被人们铭记的价值与意义,因此需加大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让更多的人参观游览。几年前,学术界就针对南华西街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等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规划部门更是制订规划,只是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保护范围内仍然存在部分高楼建筑在继续赶工,可见含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建筑很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保护,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与规范力度,杜绝此种现象再次出现,将保护与开发规划措施具体落实,这就要求赋予《规划》足够的权威性,才能成功加大其执行力度,保障其切实执行。

3.3将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漱珠涌想要实现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单纯进行保护或者是单纯依靠开发,均很难达到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目的。因此,必须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达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目的,形成双赢局面。同时,此地旅游开发工作,可以借鉴国内外老街区改造的先进经验,比方说创建RBD,政府只要监管严谨,不需要过大投入。

南华西街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建设初期可将漱珠涌沿线作为纵轴,将横向的南华西骑楼街作辅轴,进行重点建设。在建设工作开始时,必须对漱珠涌揭盖复涌的可能性作出科学合理的研究,保护改造区沿线古建筑时可引入资金,根据已制定规划,按历史风貌沿河涌兴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建筑与庭园,以作休闲娱乐餐饮旅游开发。

4.结语

针对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旅游开发,许多人士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要重现漱珠涌的风采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同时必须加强方案编制,同步实现开发与保护,以便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国昭.广州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开发[J].热带地理,2013(03):341-348+355.

[2]潘刚儿.漱珠涌及潘氏大院[J].羊城今古,2009(3):29-32.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