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及对策
2017-02-21冯雨靓
冯雨靓
摘 要: 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开始了汉语学习,由于汉语和西班牙语分别属于不同语系,语言本身存在很多差异,因此汉语语音和西班牙语语音的差别很大。从对比汉西语音的差异出发,可将汉西语音的差异总结归纳为汉西音素的差异、汉语声调与西语重音的差异、汉西音节拼合的差异和汉语儿化音与西语颤音的差异四个方面。
关键词: 西班牙语 汉西语音对比 偏误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汉语热潮的全面扩大和迅速发展,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纷纷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语音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是贯穿留学生整个汉语学习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但不同母语的留学生在语音学习中体现出的偏误存在差异。目前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的西班牙语已成为使用人数仅次于汉语的世界第二大语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偏誤。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的过程中,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了一些特有的语音偏误,因此,对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提出高效、可行的汉语语音教学策略显得极为重要。
汉西语音的差异体现在音素、声调与轻声、音节和儿化音四个方面,因此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教学中找到汉语语音习得的难点和偏误,加以实践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二、音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气流在口腔或咽头是否受阻可分为元音和辅音,西班牙语留学生对汉语音素的习得可从韵母和声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韵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汉语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其中,有10个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与单元音和辅音n、ng分别组合,共形成13个复元音韵母和16个带鼻音韵母,具体见下表:
表1 汉语普通话的韵母情况
西班牙语的元音只有5个(ɑ、o、i、e、u),其中,ɑ、e、o是强元音,i、u是弱元音,通过一强一弱和两弱的组合方式构成了12个二重元音,此外还有两个三重元音,具体见下表:
表2 西班牙语元音情况
由此可知,汉语普通话的韵母与西班牙语元音比相对较复杂,根据以西语为母语留学生的汉语韵母发音习得情况,归纳出了以下难点,并在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o”发音不到位
西班牙语中的“o”与汉语中的发音不同,西语中,“o”是圆唇中后元音,发音部位在口腔的中后部,发音介于[?蘅]和[u]之间;而汉语中的“o”是圆唇后元音,较西语的“o”发音部位更靠后。在圆唇方面,汉语“o”发音时唇形相对更圆,嘴唇圆拢程度更紧。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发此音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导致发音不到位,有些发音不能准确读出来,如“我”、“摸”等。
针对西语学生汉语“o”发音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汉语“o”的发音比西语中的“o”更靠后,同时让学生使用镜子观察两种语言中“o”发音时唇形圆拢程度的差异,教师夸张表现发音唇形,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印象,由此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成功习得汉语元音“o”。
2.“e”发音不到位
汉语、西语中都有“e”,汉语中的“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部位在口腔后部;而西语中的“e”则是舌面中前不圆唇元音,发音部位在口腔的前部,发音介于[?覸]和[ei]之间。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西语留学生常常发音不到位,不能准确发出带有“e”的音节,有时会发成[ei],导致交流中产生偏误,比如:将“喝水”说成“黑水”,意思因此发生变化,影响正常交流。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汉语中的“e”发音比较靠后,发音时唇形比西语中的“e”更放松,口型有差异。练习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词语串联在一起,如练习“饿了的哥哥喝可乐”,通过有趣的意义和发音练习加深学生对“e”发音的理解和印象,记住“e”的发音部位,从而更好地习得其正确发音。
3.舌尖元音“-i [ ?尢 ]”和“-i [ ?誺 ]”发音困难
西班牙语中没有舌尖元音,所以西语留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两个发音会比较困难,尤其“ci”和“ri”的发音最难,虽然西语中有“sì”这个词,意思是“是的”,但其发音与汉语中的“sì”(四)发音并不同,类似于英语中字母“C”的发音。由于发音不够准确而产生偏误,导致交流上出现词义偏误和表达障碍。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母语的影响,从汉语语音本身学习,结合汉语声母组合拼读,并用手模拟发音时口腔中舌尖的位置,让学生更直观地分辨出两个舌尖音发音位置的差异。教师可以结合汉语经典绕口令“四十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带领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两个舌尖元音的发音方法。
4.混淆“u”和“ü”的发音
西班牙语中,只有“u”的发音,却没有“ü”的发音,因此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ü”的发音时,常常产生混淆而发成“u”。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母语中“u”的发音,不习惯再将嘴唇进一步撮圆,导致发音不到位,发不出“ü”的音。
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镜子,看自己发音时的唇形,先发“u”的音,而后夸张演示嘴唇变化,继而带出“ü”的发音,让学生记住发音时嘴唇的变化,让“ü”的发音表现得更加直观。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区分“努”和“女”、“路”和“绿”,加深学生对“ü”发音理解,在练习中让学生彻底了解“u”和“ü”的差别,真正习得“ü”的发音。
5.后鼻音韵母发音困难
汉语的单元音或复元音与辅音“n”和“ng”组合后产生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西班牙语中没有带鼻音的元音,却存在元音与“n”相拼的情况,其发音类似于前鼻音韵母,如“cantante”(歌手),其中“an”的发音和汉语前鼻音韵母“an”的发音相同;再如“presentar”(介绍),其中“en”的发音类似汉语中前鼻音韵母“en”,但西语中没有类似于汉语后鼻音韵母的发音,所以对于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而言,习得后鼻音韵母的发音比较困难。
对于后鼻音韵母发音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后鼻音韵母的发音在前鼻音韵母发音的基础上更加靠后,因此可以运用前鼻音韵母的发音带出后鼻音韵母。其次,可以通过对相关词语的发音练习具体体会前后鼻音韵母的发音方法,如“山上”、“新兴”等。经过反复对比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前、后鼻音韵母的发音区别和发音方法,更扎实地习得后鼻音韵母的发音。
(二)声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2个辅音音位,除“ng”以外,其余21个辅音均可做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按传统说法,西班牙语中共有19个辅音音位,24个辅音字母,1994年,根据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规定,取消了“ch”和“ll”两个字母,故依新的说法现有22个辅音字母(b、c、d、f、g、h、j、k、l、m、n、?觡、p、q、r、s、t、v、w、x、y、z)。其中汉语中的聲母“zh、sh”是西语中始终没有的,西班牙语中的辅音字母“?觡、v”是汉语中没有的,即使汉西语音中有相同的字母,但它们的发音却不尽相同。针对汉西辅音发音的差异,归纳了以下几点西语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常出现的难点,加以分析后提出教学策略。
1.送气音“p、t、k”发音时送气困难
在汉语普通话中,“p、t、k”与“b、d、g”有送气不送气之分,“p、t、k”为送气音,发送气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较强,与元音相拼时,有明显差别;而在西班牙语中,“p、t、k”与“b、d、g”有清音、浊音之分,“p、t、k”是清音,“b、d、g”是浊音,与元音相拼时,差别并不大,都类似于汉语中“b、d、g”的发音。因此,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送气音“p、t、k”时很难掌握发音方法和要领,常常将“爸”和“怕”、“搭”和“塌”、“个”和“课”等混淆。
对于送气音“p、t、k”的教学,教师可采用教具模拟示范的方式,用一张轻薄的纸片放在嘴唇前,然后分别发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而后让学生依此方法感受发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异,经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掌握送气音的正确发音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夸张程度,不能过于夸张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偏误,导致学生日后发“p、t、k”时过于刻意,避免学生养成不好的发音习惯。
2.舌面音“j、q、x”发音困难且常常混淆
汉语中舌面音“j、q、x”的发音对大部分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尤其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来说,这三个舌面音的发音是最难的。虽然西班牙语辅音字母中有“j、q、x”这三个字母,但发音与汉语完全不同,“j”在西语中的发音类似汉语中的“h”;“q”在西语中必须和“u”连在一起使用且只能与元音“e”或“i”相拼,发音类似于汉语中的“g”;“x”在西语单词词首时发音类似汉语中的“s”。根据汉西语音中“j、q、x”的差异,可以将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学习汉语舌面音“j、q、x”的难点及其成因概括为三点:首先,汉语舌面音“j、q、x”的发音位置位于舌面前,西班牙语中除了“ch”(发音类似汉语语音中的“q”)和“?”的发音是舌面音以外,没有其他舌面音,对西语留学生来说,汉语“j”和“x”的发音相当于从头学起,又因舌面音本身难度相对较高,所以他们对于汉语舌面音的习得存在很大困难,由于发音位置不当,常常将“j”和“q”发成“di”和“ti”或将“j”发成“zh”。其次,这三个音的发音部位都位于舌面前,只有塞擦音、擦音和送气音、不送气音的差别,留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混淆这三个舌面音本身的发音,常常将三个音都发成“q”。最后,在西语中,“x”位于词首时发[s]音,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西语留学生常常将汉语语音中的“x”的发音和“s”或“sh”混淆。因此,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舌面音“j、q、x”的发音是最困难的,对于教师来说,这三个舌面音的教学显得十分吃力。
在舌面音“j、q、x”的语音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找到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可以运用图示法,让学生观看汉语舌面音发音时的口腔图,并尝试发出舌面音,如果图示法还不够直观,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就可采用双手模拟发音时口腔中舌头的位置和形状,告诉学生先将舌头顶住下齿,然后在舌面处发不送气的“j”音,此时可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镜子,让他们记住发舌面音时的口型及舌头的位置。然后,用图示法向学生讲解发“q”和“x”时出气的部位,一边展示出气的位置,一边带学生练习,让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感受到“q”和“x”的发音方法和它们的差异。最后,应用练习方式巩固学生对“j、q、x”的学习,教师可使用带领学生朗读相关绕口令的方法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比如:“漆匠锡匠去七巷,漆匠去取漆,锡匠去取锡”,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完全掌握这三个舌面音的发音方法。
3.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的发音与混淆
汉语语音中,舌尖音的发音对于留学生来说难度不仅在于发音时舌尖的位置,是否卷舌,还在于是否送气,因此,发舌尖音时学生出现常常发音困难或混淆的情况。汉语普通话舌尖前音“z、c、s”对于西班牙语留学生来说,“c”的发音是最难的,西语中“s”的发音与汉语“s”的发音相似,当“s”位于其他辅音前时会发生浊化现象,浊化后其发音类似于汉语中“z”的发音,所以汉语普通话中舌尖前音“s、z”的发音对于西语留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而西语中没有汉语“c”的发音,西语辅音“c”发[k]、[θ]和[s]的音,所以西语留学生学习舌尖前音“c”的时候,常常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语音混淆。汉语普通话舌尖后音“zh、ch、sh、r”的发音对于西语留学生来说最难,一是由于西语辅音中没有舌尖后音,二是由于受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发舌尖后音“zh、ch、sh”时常与舌尖前音“z、c、s”发生混淆,三是“r”在西语中是单颤音,而不是舌尖后音,故会发生发音困难和与母语混淆的情况。
在汉语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发音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借助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教会学生舌尖前音“z、s”的发音;然后通过送气不送气区分“c”和“z”的发音,并让学生掌握三个舌尖前音发音的规律和特点;再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发音时的简易舌位图,讲解发音时它们舌位的区别,通过已掌握的舌尖前音“z、c、s”的发音带出舌尖后音“zh、ch、sh”;最后,用夸张的方式利用舌面图引导学生发出浊音“r”,如果学生还是会将其发成但颤音,就采用镜子观察的方法,控制舌头不颤动,并记住舌尖位置,反复练习这一发音。
4.舌面后音“h”与元音组成音节时发音被省略
西语中的“h”不发音,而汉语中舌面后音“h”的发音与西语中“j”的发音相似,所以其发音并不难,问题是常常被省略。
在汉语舌面后音“h”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对其的练习,比如,可通过一些拟声词如“哈哈、嘿嘿、呵呵”等进行练习,并加深印象。
三、声调和轻声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西班牙语词不存在声调这一概念,只有重音没有轻音,重音发音时会增大其音强和音长,西语可利用重音区分词义,如“sábado”(星期六)和“sabado”(拖鞋);而汉语的词存在四个声调和轻声,且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可区分汉语词义。汉语声调学习对于所有留学生来说都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西语留学生也不例外。
教学中,教师可先将汉语普通话中声调调值的五度标记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声调发音的原理;而后在讲解和练习中可利用“声调手势法”带领学生反复操练,以夸张的手势吸引学生注意力,视听相结合地加深学生对声调的印象;其次,在练习轻声时,可夸大轻声前面音节的声调,让学生更明显地体会到轻声;最后,随着学生对声调和轻声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摆脱手势教学法,以免学生过于依赖而养成不良习惯。
四、音节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音节是人们利用听觉最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由音素组成。西班牙语和汉语的音节都可以由元音构成或者由元音和輔音共同组成。西语的一个音节中最多含有6个音素,如“schwanno”(神经末梢)中的音节“schwan”;且最多可有3个元音,如“quién”(谁)是一个音节,其中有“u、i、e”三个元音;最多可有4个辅音,如“sprintar”(冲刺)中的音节“sprin”有“s、p、r、n”四个辅音。而汉语的一个音节最多含有4个音素,如“xiong”(兄);最多可有3个元音,如“huei”(灰)有“u、e、i”三个元音;最多可有2个辅音,如“zhang”(张)有“zh、ng”两个辅音。此外,西语中将元音与元音组合称为“二重元音”和“三重元音”,汉语中则叫做“二合复韵母”和“三合复韵母”;西语中有辅音与辅音组合的现象,称为“辅音连缀”,如“pl、pr、bl、br、dr、gr”,汉语中则不存在;西语的音节结构类型有20种,汉语则只有10种。
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音节时,会在复元音的音节声调发音上产生困难,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西语中没有声调,因此他们拼读音节时常常把握不好声调,出现“二声上不去,三声变不好”的现象。对于汉语的辅音“ng”,西语留学生会误将其认为是辅音连缀,将“n”与其前面的原因发成前鼻音,后面连着辅音“g”,而发不出汉语中的后鼻音。
音节教学中,教师应从汉语音节的拼音规则出发,尽量避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先读出声母,而后读出带着声调的韵母或复韵母,最后将其自然拼合。操练中,教师可用“声调手势法”协助教学,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汉语音节拼读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儿化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在汉语普通话里,“er”是卷舌元音,不能与声母相拼,但可以自成音节,如“ér”(儿)等,也可以跟在音节的后面,作为该音节的后缀,形成带有卷舌色彩的儿化韵,发音时依附于前一个音节的韵母。音节儿化,只需将“er”变成“r”跟在儿化音节的末尾,如“huār”(花儿)、“gēr”(歌儿)、“ménr”(门儿)等。在西班牙语里,没有儿化音,但存在以“r”结尾的单词,如“tener”(有)、“efectuar”(开展)、“salir”(出去)等。西语中的“r”是单击颤音,当其位于末尾时只需在前面元音发音结束后将舌尖颤动一下顶住上齿根即可。
汉语儿化音对于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来说十分陌生,虽然“r”在汉、西音节中的位置相同,但发音方法完全不同,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所以汉语儿化音的发音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一方面,学生不能完全领悟汉语儿化音的发音要领。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学生常常回避儿化音。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尽量避免回避儿化音的情况,而增加对儿化音的使用频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语儿化音与西语单击颤音发音的不同,从而加深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对汉语儿化音的印象。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儿化音词汇,熟能生巧,让学生自然习得汉语儿化音。
六、结语
汉西语音存在诸多差异,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和干扰,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结合实际教学综合看,以上便是西语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但并不能排除个别现象,所以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还不是最完善、最有效的。因此,在帮助以西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音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方法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董燕生.现代西班牙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陆经生.汉语和西班牙语语音对比[J].上海: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
[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肖莉.墨西哥学生汉语拼音习得的难点分析[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5.
[7]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张敏娜.西班牙语与汉语语音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