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O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

2017-02-21王艳金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构式

王艳金

摘    要: 本文以真实语料为基础讨论“把O 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该构式的位移图式有多种形式;典型的是单点线性位移图式,经隐喻延伸为单点限制与发散位移图式、多点相向与分向位移图式。与之相联系,句法上也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地点论元上。

关键词: “把O V在L”构式    位移空间    位移图式    句法体现

一、引言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个特有构式。至于“把”字句的语义,当代的学者观点不尽相同,有状态说,如薛凤生[1];有变化说,如崔希亮[2];也有位移说,如张旺熹[3]。张旺熹从收集的语料中得出一个结论,典型的“把”字句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过程;他认为典型“把”字句有四个基本要素:位移物体、位移起点、外力和位移终点或方向,表示为“把+N+VC”。由其例可看出,“VC”可由动趋结构来表示,也可由动介结构来表示。如果介词由“在”承当,“把+N+VC”就变为“把+N+V+在L”,即本文的讨论对象“把O V在L”构式。

如上所述,典型的“把”字句表示物体的位移过程。作为一个次类,“把O V在L”构式自然也包含如此位移之意。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如,金立鑫[4]、唐依力[5]。论证“把O V在L”构式的语义并非本文的主要目的,所以笔者赞同以上观点,认为“把O V在L”构式表示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过程,它相当于英语的使移构式[6]。

另外,张文总结了“把”字句的意象图示,认为,“把”字句所表现的可能是一个以空间位移为基础的意象图示及其隐喻系统;其中隐喻图示包括系联图示、等值图示、变化图示以及结果图示[3]。张伯江也持类似的观点:空间关系是最基本的认知图式,是其他关系的认知基础,“把”字句的其他意义都是从“空间位移”意义延伸出来的[7]。

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把O 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及其句法特征。我们穷尽性提取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剔除不合格者后,共获得构式3099个。

二、“把O 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

客观世界由事物和关系所组成,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类经验和意义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靠人体的作用,因为正是人体把人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8]。外部世界是具有空间性质的。同样,人体也具有空间性质。这样一来,二者之间就在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关系。人的活动强化了这种空间关系,经过反复,人脑中就形成了一定的意象图示。Johnson把意象图示定义为一种反复出现的、存在或来源于人类活动、感知和概念中的组织结构,它对经验和意义的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8]30。人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形成多种意象图式,如起点—路径—目标图式[9]。

意象图式是基于具体的空间关系之上的,但它却可以向其他抽象空间进行延伸,而机制就是隐喻[8]65。张伯江认为,空间关系是其他关系的认知基础,“把”字句的其他意义都是从“空间位移”意义延伸出来的;延伸后的空间包括时间、话语空间、心理空间和变化(性质)[7]。张旺熹也发现,“把”字句除了用来表示物理空间的位移外,还用来表示时间、人体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范围空间和泛方向空间的位移[3]。

在空间层面上,“把O V在L”构式描述的是物理、社会、心理等八种空间中的位移事件;在位移图示上,它也有不同的延伸拓展,既包含典型的单点线性位移图式,又包含非典型的单点限制与发散位移图式,以及多点相向或分向位移图式。

1.单点线性位移图式

单点的“把O V在L”构式表示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起点转移到终点的位移过程,这种移动可以抽象为线性移动,即在分别以起点和终点为两端的一段距离内移动。在句法上,起点和路径经常得不到表达,如(1)。在收集的语料中,有2594条表示这种位移图式,占比高达83.7%。

(1)有一回我把钱包丢在他摊儿上。

2.单点限制位移图式与单点发散位移图式

除了典型的线性位移外,单点位移图式还有另外的表现形式,这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起点转移到一个表示范围的终点;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位移开始的起点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外,移动到范围之内位移即告完成。我们把这种位移抽象为一个由外朝范围内移动的限制位移图式,并称之为单点限制位移图式。如:

(2)把人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中,健康前进。

第二种情况表示的也是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起点转移到终点的位移过程;与前一种情况相反,这种位移开始的起点是一个特定的范围,移动到范围外位移即告完成。我们把这种位移方式抽象为一个由中心发散到外围某一点的位移图式,并称之为单点发散位移图式。例如:

(3)父亲死后第二年,老太太把他分居在外。

3.相向多点位移图式与分向多点位移图式

多点位移图式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位移,可分为两种情况,相向多点位移和分向多点位移图式。前者类似于张旺熹的系联图式,它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不同的起点朝着相同的终点做相向位移运动,并最终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3]。如:

(4)他永远把性、堕落、龌龊连在一起。

多点位移图式也可以是原为一个整体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相同的起点朝着不同的终点做分向位移运动,并最终到达终点,我们把它称为分向多点位移图式。这种位移图式与张旺熹的反向系联图式略有不同,因为分离的位置移动不仅仅只有反向移动一种,而可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向移动,所以称之为分向位移图式。如例(5),沉淀的两个不同部分就更有可能是被移动到紧挨着的两个试管内,而不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被移动到距离较远的两个试管内。

(5)把每种沉淀都分盛在两个试管中。

三、位移图式与句法的一致性

在句法上,“把O V在L”构式包括三个论元:使移者,即“把”字主语;被移者,即“把”字宾语(O)及位移终点(L)。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把”字主语经常省略,所以讨论集中在后两个论元上。

表现为怎样的位移图式主要由动词决定,而不同的位移图式在句法上又有着相应的体现。单点线性位移图示表示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起点转移到终点的位移过程,在概念语义上这种位移包含起点、路径和终点,但在句法上,起点和路径得不到表达,如例(6)所示。作为最典型的“把O 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被移动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对应构式的位移论元,移动终点对应构式的终点论元。

(6)最好把老年人常用商品摆在货架的中上层。

单点限制位移图式与典型线性位移图示稍有不同,前者的地点论元在语义上表示的是一个范围终点,反映在句法上,它常用“……之内/之列”等短语来表达,省略号部分指明的就是范围。在表示这种位移图式的100个构式中,有56个用的就是这种表达式,如(7)。如果范围承前省略,句法体现就如(8)。在语料中,有14个构式使用的是这种表达方法。

(7)资产阶级上层力图把革命限制在本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8)因为周恩来的报告,早已把他的意见包括在内。

与单点限制位移图式情况一样,单点发散位移图式的句法差异也主要体现在“在”后的地点论元上。典型线性位移图式的地点论元是物体位移后的终点;而单点发散位移图式的地点论元不仅能够表明位移终点,在更经常的情况下还指明位移起点,句法上用“……之外/以外/外”来表达,省略号所代表部分表示某个具体的范围,用来指明位移的起点,“之外/以外/外”则表示范围外的某一点即终点,而且这个终点是不确定的。

语料中有43条表示单点发散位移图式,其中28次地点论元用“……之外/以外/外”这种形式表达,这说明单点发散位移图式以包括位移终点并指明位移起点为常,如(9)。如果范围起点承前省略得不到表达,则单由“外”来表示位移终点,如(10)。

(9)有些人主张不必要研究个性,认为可以把个性排除在心理学之外。

(10)哥大罗致人才来充实有关汉学之教研,也把胡适排除在外。

相向复点位移图式的句法特点是,相向位移的物体以双数或复数为常,且常用“和”、“与”或“同”字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与之相应的位移终点则常是“一起”或“一块(儿)”,是为未明确所指的位移终点,可以是物理、社会、时间或者心理等空间中的终点。我们收集的语料中,共有353条相向复点位移图式,其中高达256条用“一起”或“一块(儿)”来表达位移终点。比如“联系”,31次中有30次与“一起”同时出现:

(11)在地方工作的随军家属把自己的表现与军队的声誉联系在一起。

最后一種图式是分向复点位移图式,它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的动词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均包含“分”这个语素,用来表示使物体朝不同方向进行分离位移的动作。另一方面,地点论元的表达也不一样,它包含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位移终点,如:

(12)一个人同时最多可以把注意力分配在四样到六样事物上面。

四、结语

“把O V在L”构式表示一个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过程,其典型位移图式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性位移过程;在隐喻的作用下,图式发生变化,延伸为单点限制位移图式、单点发散位移图式、相向多点位移图式和分向多点位移图式。本文统计也显示,“把O 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在句法上也常有反映,主要体现在地点论元上。

参考文献:

[1]薛凤生.“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意义——真的表示“处置”和“被动”?[A].戴浩一、薛凤生.功能语义与汉语语法[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34-59.

[2]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3):12-21.

[3]张旺熹.“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1-10.

[4]金立鑫.“把O 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J].中国语文,1993(5):361-366.

[5]唐依力.“把+O+VR+L”构式的认知分析[J].理论月刊,2012(7):71-74.

[6]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53.

[7]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1(1):28-40.

[8]Johnson,Mark.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9]Lakoff,George.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282-283.

猜你喜欢

构式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舟山话中的修辞构式“X勒呒处去”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
认知构式语法
从构式理论、三层语法看辞格构式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