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1徐寒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化学教学

徐寒飞

【内容摘要】所谓学案,指的就是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的经验知识和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或知识结构,其实质就是构建教与学的桥梁。在学案的指导下,老师帮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模式是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教学 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

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心。运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提倡“教”、“学”结合,这不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使得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基于此,本文就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思索

首先,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自学,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分工,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并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碰撞,自身潜能被激发,利于后期有效率地自学;其次,它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化学课堂中,学案导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全面提高;最后,学案导学能极大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对知识融会贯通,还要对课堂有一个全面的把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学案与教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前者视角主要在教师的教,后者则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学生的学。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需基于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小组学习、课后反馈巩固三阶段的细节,对学习内容、学习技巧、学习状况有充分的预估,以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1.预习形成阶段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兆,也是“学案导学”模式的基础,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预习时,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教材,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整理并借助参考资料等学习素材,结合已学内容,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可以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在课前就能够提早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带到课堂,由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把预习时间放在上课前一天进行,用时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单独设置一节预习课。还有应当注意的是:预习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安排时间。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课下的时间足够预习,因此就不再需要单独安排时间;而对于实验性、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酸和碱的性质》、《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等,学生在自主预习阶段因自身知识基础和能力缺陷往往很难攻克重点问题,因此可建立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应另外安排预习实验课等。

总之,学生只有预习好了,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严格监督整个预习过程,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课堂学习阶段

课堂学习阶段是“学案导学”中最核心也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其往往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次互动来达成教学预设目标。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科学安排教学流程,明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要做的任务,不管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抑或是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做好较为详尽的预设,这可以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充分明确地体现出来。

初中化学本质上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探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化学知识、教给学生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当然,教师所预设的导学案必须关注到实验探究环节。如笔者在带领学生们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容时,对碳酸钙的鉴定方法知识点教材中并没有安排相关实验,只是建议通过课外实验加以探究,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因此,单纯地依靠教材要求的那样让学生仅仅记住化学方程式往往很难应对中考测试。据此,笔者在导学案设计中做了安排,通过系列问题:(1)碳酸钙能否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2)怎样证明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呢?(3)回忆前面学过的镁与盐酸的反应的实验,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发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的思考,再经过我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对碳酸钙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课后反馈阶段

课后反馈阶段是“学案导学”的收尾阶段,旨在完善教学流程,给学生留以温习和再学习的机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后反馈阶段的学案设计要注重层次性。首先,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习题,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其次是多种题型的搭配,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接下来习题的设计要既包括客观题也要有主觀题,既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性思维,也要有感性认识;最后,教师要考虑习题难度,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出提示或部分参考答案。

总之,教学活动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中央的主持人,把控着整个流程。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并完善这个舞台,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立智. 浅析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 理科考试研究,2014(9).

[2] 阳会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案导学之我见[J]. 华夏教师,2013(8).

[3] 赵丛海. 初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J]. 现代教育,20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初中化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