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思考

2017-02-21吕利强

职业·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技工院校机械制图

吕利强

摘要: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問题,对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一体化教学 改革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制图、校图、识图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实物的形状、结构,绘制出该物体的平面图形的能力,同时,又具备通过识读平面图形正确还原出实物的三维立体形状、结构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制图的国家技术标准展开讲授,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机械制图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并主要围绕教师展开,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

2.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主要强调规定是怎样、标准是怎样,要求学生必须理解什么、必须熟记什么,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抽象和枯燥,容易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的内容安排主要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标准件及常用件的表达、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内容编排比较注重知识的渐进性,但各部分知识较为孤立。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标准和规则的识记、简单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上,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培养、锻炼学生在绘图、校核、识图等方面的能力。

4.过于依赖考试结果评价方式

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依靠最终的考试结果进行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不会考、学生不会答,最终的考核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高,但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平时绘图水平较差,但考试成绩很好的情况。

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与实施要点

人社部自2009年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积极鼓励和要求技工院校按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按照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制图、校图、识图等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的就是较好地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内容分析、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意见、教学考核要求七个方面的内容。机械制图课程要实现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一体化学习任务的对接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知识点较琐碎,内容较抽象,因此,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从学习任务设计入手,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精心准备绪论课,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大量的高端机械制造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轻松、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机械制图课程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2.解决机械制图教学任务的构建问题

机械制图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难易层次结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检查、评价等,因此,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难易层次关系。在任务设计时,把握的原则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例如,“简单几何体的视图表达”学习任务中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一个法兰盘的控诉”,引导学生树立标准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查询、总结机械制图的标准、规则。教师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熟记标准,最后通过总结和考核评价等环节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制图知识后,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完成简单零件图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等学习内容。每项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具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约束保证学生人人有事做。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环节的引导,确保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解决好机械制图教学考核评价问题

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的形式,通过期末考试对学习效果尽心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考核是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首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使考核起到促进后续学习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一种评价都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机械制图课程最终的评价是对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的综合。

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各个技工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各个院校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院校之间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平衡,一些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形式上。

第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的设计、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先导性工作的质量往往受限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能力和水平。

第三,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虽然合理,但是考核环节繁琐,每一个学习活动都会产生数量庞大的考核结果。考核过程及结果的统计占用了教师较多的课堂教学精力,导致许多教师对这种多元化评价模式理论上认可、实际上抵触。

技工院校的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依托优势资源,建立专业之间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联盟,联盟之间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师资定期交流、培训以及资源共享,针对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研攻关。通过技工院校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技工院校机械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技工院校机械制图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