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分析

2017-02-21王政达

赢未来 2017年13期
关键词:砌筑轴线标高

王政达

摘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加强对地基基础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强建筑 的稳定性。因此,针对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进行研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78(2018)06-0035-01

在关乎于建筑物的质量体系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建筑地基 基础质量,究其原因就是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在绝大程度上取 决于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然而,由于在真正施工的过程中,建筑 地基基础质量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建 立一个完善的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体系去控制建筑地基基础的质 量[1]。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的意义

万丈高楼平地起,越是庞大的工程越是需要坚实可靠的基础,

要建造坚实可靠的基础,那么对于作为建造基础的施工材料就有了 极为严苛的要求。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建造的基础质量也就越高,理 所当然,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必然会导致基础质量下降甚至于出现豆 腐渣工程。所以,在工程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 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基础的质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

决定建筑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 其决定着整个建筑质量的好坏。在当下,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 层数越来越多,对于整个建筑的基础质量的要求也就愈发高了,基 于这个原因,对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也越来 越重要。由于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条件越来越严峻,对于建筑基 础地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完善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体系 是很有必要的。

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中。

所以,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

2.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1.1 基础轴线产生位移

基础轴线产生位移是指地基的基础从大放脚砌筑至室内标高处

的基础轴线和上层墙体之间的轴线产生了错位。内横墙部分是发生 基础轴线位移最多的部分,基础轴线发生位移会让地基基础和上层 的墙体产生偏心受压,对整个建筑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有很大的影 响[2]。产生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有2 种:

1)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大放脚的收分尺寸,当基础大放脚砌筑到 顶部时,就会产生偏移,这时候再想矫正就很难,而且若再往上堆 砌,地基基础的直墙部分也很容易产生轴线位移。

2)在施工的过程中,槽边大中心桩的位置一般就是横墙基础的 轴线,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可发现,有些施工人员只会在山墙处有控 制桩的地方放线,而控制横墙轴线的基本都是山墙一端的排尺,等 到需要进行横墙基础的堆砌时,才发现纵墙的基础外侧已将基础槽 线封印,根本不能开展吊线找中。

2.1.2 地基基础标高的偏差

在地基的基础堆砌到和室内较平缓处时,出现的标高基本不会

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对于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很容易受到基础标高 相差比大小的影响。

对于出现地基基础的偏差,成因主要是因为处在地基基础下方 的沙土与混凝土之间的基层标高差距过大,从而严重影响控制基础 砌筑时的对标高。因为皮数杆不能太过靠近基础大放脚,所以对于 皮数杆和堆砌而成的每一个基础之间的标高差很难观察和把控。还 因为填芯砖在砌筑时采用的是大面积铺灰的方法,也很难把控铺灰 的面积和厚度,这样就难以保证砌筑的速度,施工中要求灰缝不能 压薄,但同时又存在砂浆挤浆很困难的现象,上述一连串的问题就 会导致后续冒高现象的产生[3]。

2.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控制

2.2.1 对于轴线位移的控制措施

1)在外墙角设置好龙门板后再进行定位放线的操作,还要注意 槽边和其他物体发生碰撞而产生位移。

2)横墙轴线的位置需要设置中心柱,中心柱的位置禁止堆放物 料,且中心柱需和地面保持平齐。

3)堆砌完地基的基础部分后,要对其进行核对,参照新的轴线 堆砌地基基础的直墙部分。

2.2.2 对于地基基础标高偏差的控制措施

1)要严格控制基础的标高,尽量让偏差的波动值在标准的范围 之内。完成对基础标高的普查后才能开始地基基础的施工,允许使 用细石混凝土填充不平整的部分。

2)在对宽大的基础放大脚进行堆砌时,要使用双面的挂线,确 保横向处于水平的状态。

3)砌筑填芯磚时要使用小面积铺灰的方式,做到边铺设边砌筑。 4)可将使用小断面方术或钢筋做出来的皮数杆直接堆砌在地基

基础中心的位置,但在对标高进行检查时,要使用水准尺进行水平 校对。

3 建筑地基基础从施工方法上的质量控制

3.1 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1)要对定位进行测量。根据对地基基础进行施工的单位在试夯 时确定好的夯点平铺图,对夯点进行逐个测量和定位,这一步工作 必须要精确,因为这是使用强夯法进行施工的核心环节。

2)先使用推土机对场地预压实的方式来平整场地,完成后测量 场地的高程,再确定布置的夯点是不是与测量放线的确定点一致。 若此处有较高的地下水,则应该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让地下水位降低。或者为基础表面铺一层0.5~2m 厚的粗砂、中砂或 砂石进行垫层,以免设备再次塌陷或下陷。在施工时要分段进行, 一般都是从四周向中间强夯,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每夯实一次, 都要用推土机平整场地,放线定位后就可开始下一轮的夯实作业。 当然,强夯法需遵照先深土层后中土层再浅土层的顺序进行作业, 完成夯实作业的最后一遍后,若有条件,可以使用小夯锤对整个场 地进行低能量的满夯。

3)在开始整场的夯实作业前,要对使用的强夯参数、落锤的位 置等进行明确。

3.2 注浆法的质量控制

1)安排专门的人员如实记录现场钻孔的位置。

2)使用硅化加固上面层时要留出约 1m 厚的部分不进行加固, 这样能防止浆液的上冒,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填土夯实或对上层进 行打灰。

3)注浆法要对灌注浆液的压力范围特别注意,开始时的压力范

围保持在 0.2~0.4MPa,结束时的压力范围要保持在 0.8~1.0MPa。 4)加固时通常都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但是如果上层的渗透系

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就必须改用从下到上的顺序;如果相邻

涂层在土质上有差别,则要先加固渗透系数比较大的层级。

5)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注浆孔的位置、孔径、深度、注浆过

程的压力值、浆液的性能和配比等数据,保证各项数据和指标都符 合标准,检查结果要如实填记,还需要进行复核。

6)要在孔位平面图上标注注浆孔产生的日期及是否已经进行注 浆,以免出现漏孔的情况。

7)如果在注浆的过程中发现附近建筑物有变形的情况或地面有 塌陷等情况,必须立即终止施工,找出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并给 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后期安全主要取决于建筑地基

基础的质量,可靠的地基基础才能很好地支撑建筑。所以,很有必 要对建筑地基的基础进行质量控制。要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 面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质 量控制,进而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春雷.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筑技术

开发,2017(5):144-145.

[2]刘金波,张寒,张雪婵,等.施工顺序对地基基础质量和 安全的影响[J].施工技术,2017(5):144-149.

[3]袁继雄.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若干问题分析[J].工程 质量,2014(11):97-99.

猜你喜欢

砌筑轴线标高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行书章法浅析(十五)书写应把握行轴线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凸轮轴孔轴线与止推面垂直度超差问题研究
纵向钢筋上标示标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