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2017-02-21李凤英
李凤英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李凤英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运动与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作为对照组,运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对实验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男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锻炼≥3次/周的人数增加明显,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时间≥30min/次和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以上的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极大改善。干预后,实验组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201—3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由干预前的9.4%上升到24.6%,比对照组高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9, P<0.05)。68.8%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26.8%。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提高其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健康教育;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教育部发布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变化仍很脆弱,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未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不如中学生。[1]”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更令人堪忧。这一状况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不能经常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有关。因此,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积极干预,提高他们的锻炼意识与锻炼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以湖北工程学院部分大学生为干预对象,对其锻炼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干预,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以湖北工程学院1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选修健康教育课的65名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另随机抽取未选修本门课的6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大学男生占38.5%,女生占61.5%;大1、大2和大3学生分别占33.8%、47.7%和18.5%;文科的占47.7%,理科的占52.3%;农村的占83.1%;城市的占16.9%;独生子女占27.7%,非独生子女占72.3%。对照组大学男生占43.1%,女生占56.9%;大1、大2和大3学生分别占36.9%、46.2%和16.9%;文科的占44.6%,理科的占55.4%;农村的占72.3%;城市的占27.7%;独生子女占40.0%,非独生子女占60.0%。经统计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上述基本特征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明两组均衡可比。
1.2 方 法
1.2.1 干预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三结合模式。(1)课堂教学。从2015年2月—2015年6月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班进行为期4个月,每周2学时,16周合计32学时的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运动与健康基本知识、运动与肥胖、运动与失眠、运动与美容、若干慢性疾病的康复运动处方、大学生健康运动与急救、体质监测、体育卫生与医务监督等。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讨论、播放视频和动作技能示范相结合。(2)个别咨询。采用面对面或QQ聊天交谈方式。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本人或辅导者据此提出指导性建议。(3)制订运动处方。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分析其健康状况、运动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每月1次,学生必须向老师反馈自己的运动情况,以便进行修订与完善运动处方。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根据中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2],并借鉴梁德清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3],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编制而成,主要内容包括体育锻炼的规律性、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体育健身消费行为、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行为。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为确保问卷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先后咨询、走访本专业的有关专家6位,经反复修改与完善,得到专家的认可后修订成稿。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计算相关系数r值为0.89,可信度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干预前,对所有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干预后,用同一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第2次调查,共发放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达92.9%。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用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统计和×2检验。
2 结 果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锻炼≥3次/周,分别从干预前的46.1%和33.9%提高到干预后的81.5%和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干预前后两组间比较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如表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男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锻炼≥3次/周的报告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课外锻炼时间≥30min/次和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以上的报告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此外,从实验组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干预前后的比较看,干预前,进行大量出汗的运动≥1次/周的报告率,男生(58.3%)比女生(41.7%)高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1,P<0.05)。干预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6,P<0.01)。
表2 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干预前后的性别比较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P <0.05,**P <0.01。
2.2 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行为比较
根据当地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将每月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定为6个水平,如表3。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有体育健身消费的大学生分别占81.5%和70.8%,他们在体育健身消费各个层次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总人数百分比由干预前的81.5%上升到100%,且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较干预前有较大程度地改变:实验组大学生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处在0—100元之间的人数显著下降,即由干预前的64.4%下降到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53,P<0.01);而消费水平处在101—200元和201—300元的大学生在大幅增加,特别是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201—300元之间的实验组大学生由干预前的9.4%上升到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9,P<0.05)。干预后,实验组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0—100元和201—300元的大学生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3 大学生每月体育健身消费行为报告率干预前后两组间比较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与干预前比较,* P <0.05,**P <0.01。
2.3 大学生运动损伤与急救处理行为比较
如表4,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从未受过伤的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即由干预前的12.1%增加到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看,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运动损伤人数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特别是运动创伤,由干预前的20.7%降到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干预后的实验组大学生肌肉拉伤和擦伤的报告率分别比对照组低20.8%和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面,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自己应急处理的人数急剧上升,即由干预前的34.5%上升到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找老师或同学帮助的实验组大学生,由干预前的32.8%下降到干预后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0,P<0.01)。
表4 大学生运动损伤及其处理方法报告率干预前后两组间比较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与干预前比较,* P <0.05,**P <0.01。
3 讨 论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而大学生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极大改善。这与作者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4]。实验组大学男生在体育锻炼的规律性及每周锻炼的次数方面提高比较明显,女生在延长课外每次锻炼时间及提高锻炼强度方面的人数逐渐增多。表明采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的方式干预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效果非常显著。
伴随着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他们每月的体育健身消费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即干预后实验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在0—100元之间的人数明显减少,用于体育健身消费达101—300元之间的大学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消费在200元以上的大学生,其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国内同类文献报道结果[5]。说明健康教育关于花钱买健康,注重健康投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生命在于运动”一般是针对缺少运动、运动不足而言的。超负荷的运动,做身体力所不及的或错误的锻炼,必然出现运动损伤,损害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大学生运动损伤主要是皮肤擦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挫伤。这与国内同类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8]。原因可能与大学生在体育健身锻炼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够规范,对运动损伤的合理预防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损伤自我处理能力不强有关[9-10]。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大学生在上述运动损伤方面的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与朱淦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从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行为情况看,实验组大学生自己应急处理能力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他们通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增强了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懂得体育保健和基本急救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及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能够妥善处理一些轻微的运动损伤,较干预前极大减少了对老师或同学的依赖。
本研究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视频教学、穿插的情境教学活动与动作技能示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方式较为新颖。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效应。
[1] 李小伟,董少校.教育部发布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数据”[N].中国教育报,2014~07~29(1).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2.
[3] 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4] 李凤英,汪晓琳.大学生饮食与运动行为健康教育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24.
[5] 于梅子,钮文异,文湘田,等.北京某大学本科生运动行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54.
[6] 战 迅,王心桐,徐汉朋.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546~547.
[7] 闫巧珍.普通高校体育公选课运动损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3(4)65~66.
[8] 严小虎,谢恩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79.
[9] 李立伟.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2):91.
[10] 郭荣福.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157.
[11] 淦 芳.健康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43.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LI Fengying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 and the related educ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carry out the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ixty-five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course “health education” were chosen as a teaching experimental group, equal number of students not enrolled in the course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By the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dividual counseling and formulating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exercise behavior intervention were surveyed.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their intervention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repor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number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regularly attends th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and exercise three times or more per week obviously increase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more than 30 minutes each time, more than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behavior) a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ports fitness consumption is from 201yuan to 300 yuan per month .The consumption level rose from 9.4% to 24.6%,15.7%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4.599, P<0.05). Even in the event of a sports injury, 68.8%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can be able to deal with their own emergency treatment, 26.8%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habit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improving their sport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ir emergency handling abilities for common sports injury.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behavior
1007―6891(2017)01―0129―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1.28
G807.4
A
2016-07-13
2016-07-20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度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开放项目(2014K03);湖北工程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532)。
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Institute of P.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