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合同完整性对争端解决方式的影响研究

2017-02-21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机会主义性功能完整性

——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中介效应

张水波, 李伯阳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工程合同完整性对争端解决方式的影响研究

——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中介效应

张水波, 李伯阳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合约治理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举措,文章将合同内容分为控制性功能和协调性功能两部分,考察了合同功能完整性对承包商强弱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效果的影响,并阐述了机会主义行为对争端解决方式的作用。研究发现,合同控制性功能对承包商强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效果显著,协调性功能对强弱机会主义行为均有较好治理效果。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影响“调解-仲裁”条件下争端解决方式,机会主义水平较高时趋向于通过裁决解决争端,反之则多选用调解方式。

合同完整性; 机会主义; 争端解决

建筑工程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正逐步向投资巨量化、施工专业化、功能多元化和地域跨越化等方向发展,工程项目复杂性进一步增加,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显著提升,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1]。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复杂性高、资产专用性高等特点都为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温床,也为建筑工程行业屡见不鲜的工程争端埋下伏笔[2]。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容易激化矛盾,增加交易成本,导致工期拖延,降低工程质量,并影响合作关系[3]。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会激发、激化工程争端,也对争端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式产生重要影响[4]。

合约治理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工程合同的完整性会影响承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及行为倾向[5]。部分学者认为,合约治理可以有效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或倾向[6],完整的合同可以明确双方权责义务[7],双方共同承担风险[8],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压缩投机的空间[9]。也有学者认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某些风险由于有限理性无法预判,完整的合同并不存在。而合同的完整性和灵活性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合约愈发完整繁复,也容易引发合作方的抵触情绪,使得合约治理达不到理想效果[10]。出现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者往往将合同完整性作为单维度变量进行研究,没有对合同内容及功能的进行具体划分和详细论述。机会主义行为不仅是工程争端的导火索,同时影响着工程争端演化及解决的全过程。

解决工程争端有多种方式,建筑工程领域常用的解决方式为仲裁,但与国外仲裁实践不同的是,我国的仲裁是一种将传统仲裁与调解相融合的特殊方式,称为“调解-仲裁(Med-Arb)”[11]。双方可在仲裁庭主持下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诉诸裁决。学者对建筑工程争端解决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工程实践,重点研究一种或多种争端解决方式,指出其优缺点及适用情况[12-14];二是探索影响争端解决方式选择的各项因素并分析具体原因[15]。而针对我国实践中常用的“调解-裁决”解决方式研究较少,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

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某市仲裁委员会近20年建筑工程仲裁案例的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研究的方式,构建建筑工程合同对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模型,探索合约不同功能对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效应,并试分析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对争端解决方式的具体影响。

一、 文献综述

1. 合同完整性

在工程实践中,合同若过于宽泛则为机会主义行为提供空间,突发事件应对不力,影响合约治理效果;若过于繁复则耗费大量编制成本,令合约灵活性大打折扣。大多数工程合同包含以下3个部分内容:一是项目参与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二是如何对各方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三是具体的惩罚措施和激励政策等[16]。关于合同完整性的具体含义,有学者从合同内容出发,认为合同条款包含参与方在各种情形下的责任义务和应对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剩余权)。两者比值反映合同的完整性,两者之和反映合同的复杂性。Luo[17]将合同完整性分成4个维度,也有学者从具体功能出发将合同划分为控制和协调两个维度[18-19]。控制和协调两种合约功能的设计初衷并不相同,控制功能主要考量各方行为和利益分配,而协调功能则来源于认知的局限性[20]。控制功能是合约的固有属性,而协调功能则是双方合理提出期望、降低并分担风险,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21]。

2. 机会主义行为

Williamson[6]最初将机会主义定义为“用欺诈等方式获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机会主义在攫取单方利益的同时,也常常激发冲突或激化矛盾,并影响争端解决的过程[22]。Wathne 和 Heide[23]从行为和环境两个维度出发,将机会主义划分为4个大类,丰富了机会主义的内涵。Luo[24]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强弱机会主义的概念,强机会主义主要指违反明确的合同或补充协议条款,弱机会主义主要指违反口头协议、社会惯例或行为准则。Yi Liu[25]通过问卷测量资产专用性与强弱机会主义作用关系,Fabrice Lumineau[26]建立量表测量合约对强弱机会主义的治理作用,Luo[27]将强弱机会主义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公平感对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从而对项目绩效产生影响。强弱机会主义行为的定义与工程实践更加契合,本研究将机会主义行为分为强弱两个维度,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定义及测量。

3. 争端解决机制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复杂性高等特点都为工程争端埋下伏笔,Kumaraswamy[28]总结了二十余项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冲突的原因,包括工程变更、工期延长、工程款支付问题等等。Cheung[29]指出,如果建筑工程争端管理失当,常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并影响合作关系。争端解决替代方式(ADR)作为应对工程争端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Song[30]对ADR的概述,Cheung[31]聚焦“disputology”一词开展研究等,工程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正逐渐向系统化和理论化转变。

诉讼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争端解决方式,但其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费用高、耗时长、效率低下,易激化矛盾等问题,各种争端解决方式便应运而生,较为常见的有:协商、裁定、调解、调停、决策团或微型审理、调解-仲裁、争端解决委员会、专家审议等[32]。仲裁与调解是建筑工程争端解决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仲裁相对于诉讼有费用低、速度快、专业化、私密性等特点[33]。仲裁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业界对其认可度逐渐攀升。但仲裁在解决部分争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效率低下、费用陡增等情况[34]。调解在实践中的应用早于仲裁和诉讼,调解过程遵循双方自愿、协商解决的原则,在充分表达意见与诉求的情况下,由调解者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经双方协商并最终签署调解协议。调解节约时间费用,保护双方隐私,并可避免合作关系进一步恶化[35]。但调解协议协议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其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我国建筑工程争端常用的解决方法为“调解-仲裁”[36],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有条款对此机制进行说明,其将传统仲裁与调解融为一体,兼具两者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作为一种模式创新推广到全世界[37]。现有文献对争端解决方式选择的研究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针对“调解-仲裁”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1. 研究假设

(一) 合同完整性与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

合约治理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从功能属性出发,合同一般兼具控制性功能与协调性功能[19]。不同功能均通过具体条款来实现,条款的完整性会对治理效果产生影响。承包商常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自身攫取利益,机会主义行为共分为强弱两种类型,强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违反明确的合同或补充协议条款,而弱机会主义则表现为违反口头协议、社会惯例或行为准则。

控制性是合同的固有属性,商业合作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参与方也会担心自身利益因合作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侵害,这种机会主义风险在合作中无处不在[38]。合同的控制性功能可以提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明确第三方监察的权责义务,为双方合作关系提供保障。承包商在此情况下也会对机会主义行为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避免直接违反合同的行为,更加主动的承担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因此,研究提出假设。

H1:合同控制性条款完整性对承包商强机会主义行为有负向影响。

伴随着工程项目复杂性和合作关系复杂性的日趋提升,合同的协调性功能逐渐得到学者及业界的重视。在复杂合作关系中,合同具体内容所反映的,是充分考虑合作关系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项目参与方的实际诉求与期望。合同的协调性功能可以建构高效合作关系,细化各方权责义务,降低有关风险[39]。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合同在制定过程中无法囊括所有可能的情形,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常有突发事件出现,合同的协调性可以更好适应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作为合同控制性功能的重要补充,提升灵活性,压缩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40]。因此,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合同协调性条款完整性对承包商强机会主义行为有负向影响。

H3:合同协调性条款完整性对承包商弱机会主义行为有负向影响。

(二) 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与争端解决方式

工程争端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的固有属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屡见不鲜,常激发冲突矛盾,威胁合作关系,影响争端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41]。实践中解决争端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调解-仲裁”这种起源于我国,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争端解决新形式,不仅写入我国仲裁规则,成为建筑工程争端解决的重要方式,而且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行[42]。对于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影响因素,学者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针对行为因素的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尤其在“调解-仲裁”的情景下,引发冲突的行为因素是否会对争端解决方式产生影响仍有待探索,因此,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 承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对争端解决方式产生影响。

2. 研究模型

基于以上综述及假设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变量有合同完整性、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和争端解决方式,研究模型见图1所示。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将文本内容从较为无序和定性的状态转换为系统和定量的形式。研究基于北方某市仲裁委员会2000—2014年建筑工程争端案例完整资料,资料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裁决(调解)书、庭审笔录、合议记录、仲裁申请书、合同文本(通用条件、专用条件、补充协议等)、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授权委托书、证据目录及文本等。研究针对具体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对资料进行筛选,共包括案例139例,其中裁决案例74例,调解案例65例。

2. 量表设计

关于合同完整性的具体测度,有学者使用合同主体内容与剩余权的比值定义合同完整性,这种方法实际测量的操作性较差。Luo[8]从问题包容性、合同强制性、事件适应性和条款清晰性4个维度对合同完整性进行测度,其中“合同强制性”的定义与合同控制性功能相近,而“问题包容性”、“事件适应性”与合同协调性功能相近,具体量表可作为参考;Reuer[18]将合约划分为控制性和协调性两种具体功能,结合各项功能的定义给出测量量表;Lumineau[19]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合约功能的内涵、完善了合同控制性和协调性的测量量表。本文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具体情形,形成初始量表。再征询业界从业者及专家学者对该量表的建议意见,对其进一步修改完善,从而确定最终量表。合同控制性条款完整性具体测量题项为:一是业主监督和第三方监察相关条款完整性;二是各方权利义务相关条款完整性;三是惩罚相关条款完整性;四是担保和保证相关条款完整性;五是中止/终止相关条款完整性。合同协调性条款完整性测量题项为:一是工作范围及持续时间相关条款签订的完整性;二是管理程序相关条款签订的完整性;三是风险分担相关条款签订的完整性;四是变更与调整相关条款签订的完整性;五是争端解决相关条款签订的完整性。

关于强弱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测度,本研究量表设计主要参考的学者研究有:Luo[24]对强弱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定义及列出的十项具体表现;Sai on Cheung[43]对影响争端行为因素的研究中测量机会主义的具体量表;Liu Yi[25]测量资产专用型对强弱机会主义行为影响所给出的量表,该量表强弱机会主义各通过5个题项进行测量;以及Luo[27]在测量强弱机会主义行为使用的最新量表。本研究强弱机会主义行为各有5个题项进行测量。强机会主义的测量题项有:一是在共享合约要求的的重要信息时有欺诈行为;二是承包商因加快工程进度等原因过度索要费用;三是未如合同规定对人材机等进行投资;四是单方面暂停或终止合同或协议的行为;五是其他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弱机会主义的测量题项有:一是拒绝对业主方要求进行调整;二是未做口头应承的工作;三是合作过程中隐瞒信息;四是故意低于专业标准工作;五是在合作方出现困难时不予任何帮助。

3. 数据获取

本研究基于北方某市仲裁委员会2000—2014年建筑工程争端案例的完整文本资料,案例均选用“调解-仲裁”方式解决争端且承包商为被申请人。从中筛选出资料全面、字迹清晰便于展开研究的案例139例,其中裁决终局案例74例,调解终局案例65例。数据编码收集过程采用Weber[44]提出的文本分析经典方法,由两人组成文本编码团队,首先根据量表确定编码信息和编码方法,合同完整性每个功能五个题项的编码采用Likert量表进行1~7打分,1分表示非常不完整,7分表示非常完整。针对测度承包商强、弱机会主义行为的各五个题项,编码规则为出现对应行为记为1,反之记为0。强弱机会主义最终得分均在0~5之间。明确以上信息及规则之后,两位编码人员共同选取调解和裁决案例各15个,独立完成编码工作并进行结果比对,在此过程中熟悉编码规则,对分歧进行讨论并向专家进行请教,直至达成一致意见。然后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全部案例的编码工作,重复上述流程,得到最终编码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四、 数据分析与结果

1. 合同完整性与机会主义行为

(一) 信度与效度分析

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α来反映变量测量的信度,学界的研究表明,在α大于0.70的情况下即可认定测量变量所采用的量表等测量工具具有可信度。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涉及的各变量α值分别为0.979、0.973、0.898、0.880,均大于0.70,符合信度要求的标准。

效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部分,由于本研究所采用量表主要基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已被多次引用和检验,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建筑工程实践,保证了所用量表的内容效度。量表的结构效度主要通过因子分析进行检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KMO值分别为0.894和0.763,均大于临界值0.50,显著程度理想(p<0.001),检验通过,测量工具结构效度较好。

(二) 回归分析

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来验证变量间的假设关系,为方便分析,将合约完整性进行平权处理,主要考察回归系数与显著性程度(见表1)。

表1 建筑工程合同完整性对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回归分析

设强机会主义为ya,弱机会主义为yb,控制功能完整性为xa,协调性功能为xb,则由表1中数据可知:ya=-0.555xa+5.076;ya=-0.197xb+3.627;yb=-0.664xb+5.182。

结果表明,合同控制性功能完整性和强机会主义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协调性功能完整性与强、弱机会主义均有显著负向影响,上述变量间解释程度均达到70%,假设H1、H2、H3得到验证。由系数可知,控制性功能对强机会主义治理效果显著,协调性功能对强弱机会主义均有治理效果,但对弱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效果更显著(见图2)。

2. 承包商机会主义与争端解决方式

本研究采用Wathne 和 Heide[24]分析机会主义时所使用的双维度四区域分析模型,从强-弱机会主义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构建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分析模型。以强机会主义行为为例,描述该行为的编码数值在模型中均有对应位置,0、1、2位于交点左侧,3、4、5位于交点右侧,弱机会主义亦然。两者组合形成双维度分析模型,共有Ⅰ、Ⅱ、Ⅲ和Ⅳ4个区域(见图3)。每个实际案例根据强弱两个维度的具体编码数值可归入某一且唯一区域当中。

根据上述编码及归类规则,所有案例编码归类的结果为:归入Ⅰ类共19例,其中裁决案例17例,调解案例2例;归入Ⅱ类共42例,其中裁决案例14例,调解案例28例;归入Ⅲ类共47例,其中裁决案例34例,调解案例13例;归入Ⅳ类共31例,其中裁决案例9例,调解案例22例。各类别具体数量见表2。

表2 案例信息统计表

表2的数据分别从单一子类、强机会主义与弱机会主义3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对强机会主义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Ⅰ类与Ⅲ类案例中强机会主义行为水平相对较高,在此情况下,争端以裁决形式解决的比例达到了77.3%,其余为调解案例。而Ⅱ、Ⅳ两类涉及案例强机会主义行为水平较低,裁决终局比例陡降至31.5%,调解案例比例达到68.5%。弱机会主义分析视角将Ⅰ、Ⅱ聚类反映较高的弱机会主义行为水平,Ⅲ、Ⅳ聚类反映较低的弱机会主义行为水平。前者裁决终局与调解终局比例基本持平,后者裁决比例略微上升,较之调解多出近10个百分点。综合强弱两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表现,对单一子类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强弱机会主义水平均较高的Ⅰ类裁决占比高达89.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方面水平均较低的Ⅳ类裁决比例仅有29%。Ⅲ类相较Ⅰ类弱机会主义水平较低,裁决比例下降至72.3%,降幅约为20%。Ⅱ类相较Ⅳ类弱机会主义行为水平较高,裁决比例提升至33.3%,增幅为14%。上述定性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会对争端解决结果产生影响,强弱机会主义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争端更趋向于裁决解决,较低情况下更趋向于调解解决,强机会主义对此种趋势的影响较之弱机会主义更加显著,假设H4成立。

五、 结 论

(1) 控制性作为合同的固有属性,通过明确各方权责义务,确立奖惩机制,提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压缩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承包商也会规避直接违反合约的行为。本文从合同功能视角出发,发现建筑工程合同控制性条款完整性与承包商强机会主义行为具有负向影响,治理效果显著。

(2) 合同协调性功能在复杂合作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合同时无法预估所有可能情形或突发事件,协调性功能可以切实提升合同灵活性,更好适应工程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进一步压缩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研究发现合同协调性条款完整性对强弱机会主义行为均具有负向影响,对弱机会主义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

(3) 本研究对强弱机会主义行为水平及终局争端解决方式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会对争端解决结果产生影响,强弱机会主义行为水平较高时,工程争端更趋向于裁决终局,反之则更趋向于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端,强机会主义行为对此种趋势的影响较之弱机会主义行为更加显著。

(4) 合约治理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建筑工程合同自身的完整性并不会直接对工程争端的解决方式产生影响,而是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协调等合约的具体功能,对诱发争端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治理,从而影响争端的最终解决方式。

[1] Yiu T W, Keung C W, Wong K L. Application of equity sensitivity theory to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construction dispute negotiation[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 2010, 27(1): 40-47.

[2] Fan H, Li H. Retrieving similar cases fo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struction accidents using text mining techniques[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 2013, 34: 85-91.

[3] Kamprath M T. The use of dispute resolution boards for construction contracts[J].TheUrbanLawyer, 2014, 46(4): 807.

[4] Cheung S O, Pang K H Y. Anatomy of construction dispute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12, 139(1): 15-23.

[5] Al Qady M, Kandil A, Stuckey J M, et al. Legal review of conditions precedent to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J].JournalofLegalAffairsandDisputeResolutionin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 2012, 5(1): 27-34.

[6] Williamson O E.TheEconomicInstitutionsofCapitalism[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5.

[7] Poppo L, 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2002, 23(8): 707-725.

[8] Zhang S, Zhang S, Gao Y, et al. Contractual governance: Effects of risk allocation on contractors’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16, 142(6):1-11.

[9] Anderson S W, Dekker H C. Management control for market transactio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nsaction characteristics, incomplete contract design,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J].ManagementScience, 2005, 51(12): 1734-1752.

[10] Wuyts S, Geyskens I. 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JournalofMarketing, 2005, 69(4): 103-117.

[11] Chou J S, Cheng M Y, Wu Y W.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project dispute resolution using hybri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 2013, 40(6): 2263-2274.

[12] Jones D. Construction project dispute resolution: Options for effective dispute avoid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ofProfessionalIssuesinEngineeringEducationandPractice, 2006, 132(3): 225- 235.

[13] Ndekugri I, Chapman P, Smith N, et al. Best practice in the training, Appointment, and remuneration of members of dispute boards for lar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 2013, 30(2): 185-193.

[14] Song X, Pena-Mora F, Menassa C C, et al.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remium for ADR implementation insurance in construction dispute resolution[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 2013, 30(4): 1-9.

[15] 吕文学, 张 磊, 毕 星.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工程项目争端处理决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4 (10): 165-173.

[16] Ryall M D, Sampson R C. Formal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relational enforcement mechanisms: Evidence fr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s[J].ManagementScience, 2009, 55(6): 906-925.

[17] Luo Y. Partnering with foreign firms: How do Chinese managers view the governance and importance of contracts[J].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 2002, 19(1): 127-151.

[18] Reuer J J, Arino A. Strategic alliance contracts: Dimensions and determinants of contractual complexit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2007, 28(3): 313-330.

[19] Lumineau F, Quélin B V.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opportunism and contracting mechanisms[J].StrategicOrganization, 2012, 10(1): 55-84.

[20] Mesquita L F, Brush T H. Untangling safeguard and production coordination effects in long-term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 2008, 51(4): 785-807.

[21] Mesquita L F, Brush T H. Untangling safeguard and production coordination effects in long-term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 2008, 51(4): 785-807.

[22] Seggie S H, Griffith D A, Jap S D. Passive and active opportunism in interorganizational exchange[J].JournalofMarketing, 2013, 77(6): 73-90.

[23] Wathne K H, Heide J B. Opportunism i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Forms, outcomes, and solutions[J].JournalofMarketing, 2000, 64(4): 36-51.

[24] Luo Y. Opportunism in Inter-firm exchanges in emerging markets [J].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 2006, 2(1): 121-147.

[25] Liu Y, Liu T, Li Y. How to inhibit a partner’s strong and weak forms of opportunism: Impacts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bilateral TSIs[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 2014, 43(2): 280-292.

[26] Lumineau F, Quélin B V.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opportunism and contracting mechanisms[J].StrategicOrganization, 2012, 10(1): 55-84.

[27] Luo Y, Liu Y, Yang Q, et al.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cost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e role of justice in curtailing opportunism[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 2015, 68(3): 607-615.

[28] Kumaraswamy M M. Conflicts, claims and disputes in construction[J].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ArchitecturalManagement, 1997, 4(2): 95-111.

[29] Cheung S O, Yiu T W, Yeung S F. A study of styles and outcomes in construction dispute negotia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06, 132(8): 805-814.

[30] Song X, Pea-Mora F, Menassa C C, et al. Insurance as a risk management tool for ADR implementation in construction dispute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11, 138(1): 14-21.

[31] Cheung S O, Chow P T. Withdrawa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dispute negotia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11, 137(12): 1071-1079.

[32] 郭三野, 欧海燕. Adjudication: 一种新的建筑争议解决方式[J]. 建筑, 2009(3): 18.

[33] Yang F. Applicable laws to arbitration agreements under current arbitration law and practice in mainland China[J].InternationalandComparativeLawQuarterly, 2014, 63(3): 741-754.

[34] Plass S. Mandatory arbitration as an employer’s contractual prerogative: The efficiency challenge to equal employment[J].CardozoLawReview, 2011, 33(1) : 195-236.

[35] Lurie P M. Mediation: An engineer’s tool to control project cost[J].JournalofProfessionalIssuesinEngineeringEducationandPractice, 2006, 132(4): 322-323.

[36] Barsky A. “Med-Arb”: Behind the closed doors of a hybrid process[J].FamilyCourtReview, 2013, 51(4): 637-650.

[37] Weixia G. Delicate art of Med-Arb and its future institutionalisation in China [J].UCLAPac.BasinLJ, 2013(31): 97.

[38] Lai F, Tian Y, Huo B.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opportunism in 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 2012, 50(9): 2501-2514.

[39] Lumineau F, Fréchet M, Puthod D.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acting process[J].StrategicOrganization, 2011, 9(1): 8-32.

[40] Zou Q, Ye G. Pricing-decision and coordination contract considering product design and quality of recovery product in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J].MathematicalProblemsinEngineering, 2015(593123):1-4.

[41] Tsai J S, Chi C S F. Influences of Chinese cultural orientation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on construction dispute resolving strategie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 2009, 135(10): 955-964.

[42] Condliffe P, Zeleznikow J. What process do disputants want-an experiment in disputant preferences[J].MonashULRev, 2014(40): 305.

[43] Cheung S O, Yiu T W, Chiu O K. The aggressive-cooperative drivers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 2009, 27(7): 727-735.

[44] Weber R P.BasicContentAnalysis[M]. New York: Sage, 199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Completeness on the Method of Dispute Settlement——The Mediator Effect of Contractor’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Zhang Shuibo, Li Boy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Contract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uppres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The paper divides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ract into two parts: the control func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contract function integrity on contractor’s strong or weak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expounds the opportunism behaviors’ effect on the dispute re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control function dominates in controlling the contractor’s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and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had better control on both the strong and weak opportunism behaviors. Contractor’s opportunism behavior affects the method of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When the level of opportunism is high, it tends to settle the dispute through arbitration, and vice versa.

contract completenes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dispute resolution

2016-06-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72124).

张水波(1968— ),男,博士,教授.

张水波,zhangshuibo@tju.edu.cn.

C939

A

1008-4339(2017)01-029-07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性功能完整性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运动与性功能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上海滩,“机会主义”曹晓峰
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前因分析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你是一个新机会主义者么?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