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探索

2017-02-20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习者舞蹈

马 琳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830)

【文化与教育】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探索

马 琳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830)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歌舞。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舞蹈专业开始注重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人才培养方向单一、就业观念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为此,本文将通过介绍现阶段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分析并探索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的路径。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

各民族地区拥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族舞蹈,是舞蹈教学中重要的艺术资源,同时也成为民族地区艺术院校自身的特色及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教育改革方针指出需要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优质人才,而传统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已无法适用于当下的人才需求。因此,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应用转型的现实问题,如何推动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成为了艺术院校及舞蹈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现阶段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培养方向较单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愈来愈多的领域及地区譬如城市学校、社会企业、文化团体等开始更精细化地要求舞蹈专业。而事实上,当前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依然采用传统“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要求舞蹈学习者专注学习舞蹈专业中的某一领域,比如舞蹈教学、舞蹈表演等。但随着社会不断加深对舞蹈专业方向的精细化要求,单一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扩大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局限性。[1]

(二)传统的教学与课程模式

当前,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教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与课程模式。尽管部分教师会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舞蹈特长等方面随意调整教学内容与计划,但事实上,舞蹈专业的教学尤其是民族舞的教学计划拥有明确的教学顺序,需要教师基于不同的舞蹈动作特点及其风格特征进行教学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另外,在舞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仅总课时量较少,且课程内容繁杂,缺乏鲜明特色,使得绝大多数的舞蹈学习者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及舞蹈能力。

(三)岗位需求逐渐多样化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不仅岗位数量有限,而且竞争人数庞大,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岗位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岗位都需要既具有深厚扎实的舞蹈功底又兼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编排能力、舞蹈教学能力的舞蹈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复合型、多样化、应用型的发展态势,当前在单一传统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舞蹈学习者已无法满足岗位的多样化需求。[2]

(四)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自20世纪我国扩大教育招生规模以来,每年各阶段的招生人数都在不断攀升,民族地区舞蹈专业的招生增幅也在不断加大,这对于全面普及舞蹈教育,提高人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尽管绝大多数的舞蹈教师具备较高的舞蹈水平,但因其不能充分了解舞蹈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目前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也一知半解,致使舞蹈专业的授课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另外,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有限,缺乏优秀的舞蹈教师及实际的教学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

(五)就业择业观念较落后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舞蹈学习者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并在工作岗位中为舞蹈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当前有一部分舞蹈学习者尚未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许多舞蹈学习者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主义浓厚、自主性严重不足且缺乏创新精神,只有极少数舞蹈学习者愿意到地方、基层或偏远地区就业。另外,还有许多舞蹈学习者在求职过程中较为看重收入及福利待遇,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少长远的规划。

二、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的探索路径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舞蹈专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并且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舞蹈行业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因此,民族地区需要尽快找到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舞蹈课程,培养出拥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以有效实现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后,社会上各类专业舞蹈团体、演出机构等对舞蹈人才的遴选变得更公正也更严苛。民族地区舞蹈专业应用型、专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质就是培养掌握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力及一定的舞蹈教学、编排、创新能力,能在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工作,在德、智、体、美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传统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专精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在舞蹈专业领域,舞蹈学习者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兼备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能力、舞蹈教学能力,舞蹈创编能力等,民族地区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舞蹈学习者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舞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精细分流专业方向

现阶段民族地区的舞蹈专业人才分布在包括专业艺术团队、文化传播、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站、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中。由于社会对舞蹈专业的需求呈现明确化、精细化、专业化等特点,因此民族地区舞蹈专业的方向也要实现分流,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各大艺术院校或舞蹈培训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依照舞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制定出可分流的舞蹈专业方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分流的舞蹈学习方向。目前,较常见的舞蹈专业的分流方向有教育方向、舞蹈传播与管理方向、舞蹈表演方向、舞蹈创编方向等。此外,对于刚接触舞蹈专业的学习者需要接受统一的公共文化课程学习,以及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在内的主干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当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后,可以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比如在舞蹈教育方向中包括中外音乐舞蹈名作赏析、民族民间舞等学习内容;在舞蹈表演方向中包括现代舞、地方特色舞、舞蹈技术与技巧等学习内容。

(三)积极利用以赛促教

在传统的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授舞蹈专业的理论知识及舞蹈技巧为主,夯实学习者的舞蹈功底,因此舞蹈学习者通常感到在比赛或求职面试中考验的内容与平时的学习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以赛促教”则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参与实际赛事,在比赛中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学习其他优秀参赛者的闪光之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身上。同时,舞蹈教师也应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调整心态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比赛。可见,“以赛促教”不仅丰富并创新了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完善了民族地区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以赛促教”还在有效提高舞蹈学习者舞蹈能力的基础上,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建设。[4]首先,舞蹈教师可以在比赛中与同领域的其他优秀学者进行切磋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其次,可以把舞蹈教师的薪酬待遇与教授学生的比赛获奖情况直接挂钩,舞蹈学习者在比赛中获取优异成绩,指导教师也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或是在评奖评优中被优先考虑,这将会大大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舞蹈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建设优质教师团队

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需要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改革和实践指导能力、丰富的舞蹈专业经验的优秀舞蹈教师团队作为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舞蹈教师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积极掌握和了解舞蹈专业最新的知识体系,以使舞蹈学习者接受专业和系统的技能培训。此外,舞蹈教师还应积极参与知名学府或机构组织的舞蹈专业培训,参与各种形式的舞蹈竞赛或舞蹈教学比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5]各大民族地区的艺术院校以及舞蹈培训教育机构也可以引进大量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国内外优秀舞蹈专业教师,在扩充师资力量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理念及技能;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舞蹈专家前来讲学,向舞蹈学习者讲解最新的舞蹈界动态,丰富学习者的舞蹈专业知识。

(五)了解就业形势,提高学习者的专业应用能力

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院校及培训机构在推动人才培养应用转型的过程中,还应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切实做好就业指导规划,利用现有的资源,整合人才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或课堂教学的方式帮助舞蹈学习者充分了解舞蹈专业的就业形势、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当舞蹈学习者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后,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的应用比赛,譬如舞蹈表演大赛、舞蹈策划案比赛等,以有效提升舞蹈学习者的专业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其在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融入自身的地域特色,为舞蹈教育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民族地区舞蹈人才的培养面临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课程模式单一落后、岗位需求多样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在推动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过程中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分流专业方向、优化整合课程设置、不断充实师资团队,为我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专业舞蹈人才。

[1]潘渝蓉,程瑾,杜艳伟.关于舞蹈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5,(4):5-8.

[2]陈雅先,潘妍娜.创设新型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6-70.

[3]于宏亮,刘亚琳.应用型人才视角下舞蹈学专业培养模式探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4,(4):81-83.

[4]刘纯,于凯,鲍淼芳.高职民族舞蹈表演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4):21-25.

[5]孙诗幔.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4.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君王 亘

G642;J70-4

A

1673-7725(2017)01-0112-04

2016-10-20

本文系校级教改课题“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探索”(项目编号:201613)的阶段性成果。

马琳(1977-),女,四川松潘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习者舞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学舞蹈的男孩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舞蹈课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