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岩夹层对地质导向着陆段的影响研究
2017-02-20王争浩朱江梅张春泽邓洋朱佳音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天津300452
王争浩 朱江梅 张春泽 邓洋 朱佳音(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 天津 300452)
泥岩夹层对地质导向着陆段的影响研究
王争浩 朱江梅 张春泽 邓洋 朱佳音(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 天津 300452)
当今水平井设计的目标储层厚度普遍较薄,多数在5~6m,且砂体中间经常发育有泥岩夹层,为了提高水平井着陆段的中靶机率和水平段的钻遇率,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泥岩夹层的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
泥岩夹层;地质导向;着陆段
1 研究背景
在钻井的过程中,地质导向是一种互动的模式,整个过程包括着陆段和水平段两个钻井阶段。地质导向工程师根据各种地质、地震资料,利用随钻测井、随钻测量、定向工具及导向模型软件,在水平井的钻进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最初的设计,指导钻进的方向,将井眼轨迹调整到油藏最佳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产油(气)或注水效果,因此精确的地质导向可帮助油田提高钻井投资的回报[1]。地质导向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让目标靶点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实钻测量的数据对油层的位置形成新的认识从而进行随时调整,把预测确定的固定“几何靶”变成了实际的不确定“移动靶”,这样极大地提高了钻遇目标砂体储层的概率[2]。
对于某海海域等勘探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的老油田,剩余油资源的品位愈来愈差,勘探开发技术难度步步加大。泥岩夹层、薄油层、低压低渗透低产储层、难产储层、非均质储层越来越多,钻井施工难度大、速度慢、周期长、成本高、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老油田勘探开发的“瓶颈”。因此当今水平井设计的目标储层厚度普遍较薄,多数在5~6m,且砂体中间经常发育有泥岩夹层。为了提高水平井着陆段的中靶机率和水平段的储层钻遇率,本文将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泥岩夹层的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
2 河流相砂体叠合模式地质概念模型
层序地层学[3]认为河道的结构可以看作是构造沉降、河道可容纳空间或A/S(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速率之比)变化的函数。以河流相沉积学为基础和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野外露头、某海海域邻区密井网区等资料,前人建立了河道层次的砂体叠合模式。随着A/S比不断增加,将河流相砂体的叠合模式依次分为下切充填式、多层式、单层式和孤立式。从前人总结的河流相砂体叠合模式中可以看出:①河流相中的砂体经常含有泥岩夹层,尤其是对于多期河道的非均匀充填的情况;②在未知何种叠合模式的情况下无法判断泥岩夹层横向的展布范围和纵向上的厚度变化;③当砂体内的泥岩夹层较薄时,其不仅尺度太小,且与砂体的波阻抗的差异不明显,在地震上无法区分。这给地质导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无论目标砂体在邻井上是否表现为含有泥岩夹层,在水平井钻进时都有可能钻遇泥岩夹层。尤其当目标砂体在邻井上表现为含有泥岩夹层时,随钻跟踪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泥岩夹层的横向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3 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油田A12H为例分析泥岩夹层对地质导向着陆段的影响。
3.1 邻井的选取
图1为A12H井附近井的三维位置关系图。A12H井为生产井,目的砂体为1708砂体。钻前分析选取A28井作为邻井,A28井为过路井,距A12H井距离很近,且目的层在同一个断块内。因此着陆时选取该井为邻井,同时参考A15H、A16H井进行地层对比(图2),根据等厚原则,预测目的层深度。
图1 A12H井附近井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2 A15H-A16H-A28井的连井对比图
图3 过A12H-A28井的连井剖面
图4 A15H-A16H-A12H-A28井的连井对比图
如图3所示,A28井钻穿A12H的目的储层。钻前分析认为A12H与A28在同一断块内且A28井过断层后无明显标志层,因此选取NmIV-2砂体作为标志层,预测A12H井目的层深度。
3.2 地质导向现场服务
邻井A28井与A12H井的最近距离为40m,因此随钻跟踪前分析认为A12H井的目的层砂体厚度应与A28井目的层砂体厚度差距不大,在6m左右。随钻跟踪过程中钻至预测深度附近时伽马明显下降,电阻率明显上升,地质循环后井底岩屑为灰色细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细粒为主,部分粉粒,荧光面积20%,判断进入目的储层,决定全力增斜至设计井斜,但在增斜过程中,电阻率明显下降,地质循环后井底岩屑为红褐色泥岩。钻后分析认为本井目的砂体下部受泥岩夹层的影响,目的层砂体厚度明显变薄,泥岩夹层与下部砂体的厚度变化不大,但深度都明显变浅。由于目标砂体与底部砂体间泥岩夹层较薄(2~3m),已经超出了地震的分辨能力,因此目标储层在地震反演结果中表现为一套砂体,地震数据无法反映出储层内部的细节变化。
(文章题目:泥岩夹层对地质导向着陆段的影响研究)
4 结论及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到河流相砂体泥岩夹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在河流相储层中泥岩夹层分布的普遍性和随机性;②横向连续性差;③当泥岩夹层较薄时,地震上限于分辨率的问题无法分辨。
针对泥岩夹层的上述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降低其影响:①结合地质人员提供的河流相分布图,进行较大尺度的约束,在相变区域随钻跟踪时提高警惕性;②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对于邻井中目的砂体变化明显时,要做好可能钻遇泥岩夹层的准备,提前控制好井斜,做好出现泥岩夹层时的着陆预案。
[1]苏义脑.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概况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Vol.32,No.1.
Su Yinao.Geosteering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5,Vol.32,No.1.
[2]荣延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16(3),50-51.
Rong Yanshan.The Application of Geosteering Technique for Horizontal Wells[J].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Staff and Workers,2003,16(3),50-51.
[3]周银邦,吴胜和.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7),695-700.
Zhou Yinbang,Wu Shenghe.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1,26(7),695-700.
王争浩(1987- ),男,汉,河北衡水人,2014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油气田地球物理勘探,硕士学位,现从事地质导向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