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2017-02-20陶秀萍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职称效能

陶秀萍

昆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

陶秀萍

目的 研究昆山市某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自制信息表、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G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昆山市某急救中心2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院前急救护士情绪衰竭、玩世不恭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在设定的七项因素中,职业倦怠受护龄、职称因素影响较高,最高检出率分别是85.71%、100.00%;且同一因素,不同人群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且职业倦怠程度较重,影响因素复杂,值得关注。

院前急救;职业倦怠;护士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情感枯竭为主的综合征[1]。各个行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有研究显示,护理行业产生职业倦怠的程度最严重,不仅可致护理人员服务质量退化,工作表现淡漠,严重者可造成护士离开工作岗位[2]。院前急救护士脱离院内护理环境,从事院外非秩序性的抢救护理工作,产生职业倦怠程度更加严重,值得护理管理者关注,尤其共情疲劳与职业应激、职业倦怠的关系[3]。本研究对昆山市某急救中心21名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6-03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我院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1人,均为本科学历,年龄20~50岁,平均(30.34±6.88)岁,见表1。

所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均自愿、独立完成问卷,发放问卷21份,回收21份,答案不完整问卷(超过10%项题目未回答)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本调查实行不记名问卷,并由研究者统一指导和回收,对问卷进行初步筛查。

1.2 方法 采用一般自制信息表、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G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MBI-G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2]。

1.2.1 一般自制信息量表 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护龄、岗位、职称、职位。

1.2.2 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2003年李超平和时勘[4]修订的MBI-GS通用版,该问卷主要包括三个分量表:情绪衰竭5个题目,玩世不恭4个题目和成就感低落6个题目。答题项目分为:0从不;1极少,一年几次或更少;2偶尔,一个月一次或更少;3经常,一个月几次;4频繁,每星期一次;5非常频繁,一星期几次;6每天。各项目对应相应分值。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所有题目得分总和/5;玩世不恭维度得分=所有题目得分总和/4;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反向计分后,所有题目得分总和/6。总分为0~90分,50分以下为工作状态良好,50~70分存在一定程度职业倦怠。情绪耗竭、玩世不恭个体得分越高,表示其体验到的倦怠水平越高;个人无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体验到的倦怠水平越高。分量表七点计分平均值中间数为3分;3分以下为正常工作状态;3~5分为轻度职业倦怠;5~7分中度职业倦怠,7分以上为重度职业倦怠。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个体得分越高,表示其体验到的倦怠水平越高;成就感低落得分越低,表示体验到的倦怠水平越高。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张建新与Schwarzer[5]修订的量表。该量表共1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分,分别对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量表总分值=10个项目得分总和/10,此表平均值为2.86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有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进行。所有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自制信息量表 为明确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将设定的七项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护龄、职称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婚姻、年龄、岗位及职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护士职业倦怠轻度10人(47.62%)、中度1人(4.76%),根据职业倦怠量表得出,培训岗、已婚、护龄为21年,年龄在41岁以上高级职称者最高。职业倦怠各维度结果显示,情绪衰竭方面平均(4.06±1.64)分,轻、中度分别占57.14%、19.05%;玩世不恭平均(4.08±1.45)分,轻、中度分别占76.19%、9.52%;成就感低落方面平均(1.85±1.42)分,中、重度分别占23.81%、42.86%。

2.3 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 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行政管理岗位、护龄在21年以上三种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较高;初级职称、护龄3~5年、年龄20~30岁,以上三种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较低,而调度岗位护士得分最低,见表1。

2.4 年龄、护龄、职称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高年龄(41~50岁)与低年龄(20~30岁)情绪衰竭[(5.10±0.57) vs(2.89±1.69)]、一般自我效能感[(3.75±0.25)vs(2.61±0.37)]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9,P=0.028;t=5.555,P<0.05);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低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护龄(21年以上)与低护龄(3~5年)情绪衰竭[(5.04±0.57)vs(2.89±1.69)]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7,P=0.018);一般自我效能感、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称与低职称情绪衰竭、一般自我效能感、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低落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3.1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有研究显示,院前急救护士承受着职业性质、岗位特性、专业技术高标准与医疗同行社会地位职业报酬落差、职业晋升等诸多方面的压力[6]。也有研究显示,院前急救护士重度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高于国内常模[7]。本研究发现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受影响因素较多,所产生的倦怠程度不同。

3.2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对院前急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分别是护龄和职称两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因素研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董云青[8]等研究不一致,分析可能跟样本量少有一定关系。笔者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多年,持续关注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认为性别差异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与董云青[8]等研究一致,职业倦怠与婚后女性角色的改变有较大关系,生活与工作角色冲突是护士职业倦怠重要原因。本研究中,职业倦怠性别影响因素,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护士职业倦怠评分高于男性,笔者认为这与院前急救特殊性岗位不适合女性有直接关系。院前急救护士脱离安静、秩序的医院环境,长期工作在各种突发事件现场,不仅要承受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还经常要承受死亡现场的刺激和人际冲突的压力,无性别差异的职业要求严重影响女性护士身心健康。

本研究显示,护龄21年以上、高级职称护士在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于护龄3~5年、初级职称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年资、高职称低于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低年资护士相比,高年资护士职业压力更大,职业倦怠程度更重,个人成就感也较低,而院前急救护士所要完成的急救工作并不可能因为护士的年龄大就放低要求,恰恰相反,危重患者和家属对年资深的护士要求更为严格,期望以最完美的急救护理技术来挽救生命、减轻病痛,高标准的体力、精力、技能要求使高年资护士忘记年龄,承担着与年轻护士一样的体力付出,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身心疲惫[9]。此外,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还要完成科室的业务学习指导、护理质量控制、继续再教育学习,以及个人职称晋升等工作内容,以上诸多因素造成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职业价值感低,情绪衰竭、自我效能感低,这与胡云婕[1]研究一致。

表1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评分在不同项目中的比较

表1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评分在不同项目中的比较

因素 效能感均分 职业倦怠比例(%) 情绪衰竭均分 玩世不恭均分 成就感低落均分性别男(n=6) 2.68±0.19 33.33 3.13±1.50 4.39±2.00 2.30±1.91女(n=15) 2.74±0.51 66.67 4.42±1.59 3.97±1.24 1.67±1.21 t/χ2值 -0.39 - -1.71 0.57 0.86 P值 0.70 0.33 0.10 0.57 0.37婚姻已婚(n=13) 2.84±0.47 69.23 4.68±1.28 4.19±1.16 1.59±1.05未婚(n=8) 2.54±0.32 25.00 3.05±1.74 3.90±1.92 2.27±1.89 t/χ2值 1.60 - 2.47 0.43 -0.63 P值 0.13 0.08 0.02 0.67 0.54年龄20~30岁(n=9) 2.61±0.37 75.00 2.89±1.69 3.58±2.04 2.35±1.78 31~40岁(n=8) 2.59±0.27 75.00 4.85±1.06 4.44±0.77 1.65±1.10 41~50岁(n=4) 3.75±0.25 22.22 5.10±0.57 4.50±0.58 1.12±0.77 F/χ2值 5.12 - 6.06 0.92 1.19 P值 0.02 0.24 0.01 0.41 0.33护龄3~5年(n=9) 2.61±0.37 22.22 2.89±1.69 3.58±1.92 2.35±1.78 11~20年(n=7) 2.64±0.24 85.71 4.86±1.15 4.50±0.80 1.83±1.04 21年以上(n=5) 3.04±0.65 60.00 5.04±0.57 4.40±0.55 0.96±0.76 F/χ2值 1.91 - 6.03 0.93 1.63 P值 0.18 0.04 0.01 0.41 0.22岗位调度岗位(n=3) 2.40±0.30 66.67 4.67±0.58 4.33±1.16 1.61±1.34护理岗位(n=15) 2.75±0.42 46.67 3.80±1.88 4.00±1.66 2.01±1.52培训岗位(n=3) 2.90±0.61 33.33 4.73±0.31 4.25±0.66 0.83±0.76 F/χ2值 1.13 - 0.62 0.08 1.04 P值 0.35 1.00 0.55 0.92 0.37职称初级(n=10) 2.62±0.35 20.00 2.88±1.59 3.52±1.93 2.47±1.69中级(n=9) 2.80±0.43 100.00 5.18±0.73 4.61±0.53 1.57±0.84高级(n=2) 2.90±0.99 0.00 4.90±0.14 4.50±0.71 0.25±0.12 F/χ2值 0.56 - 8.77 1.48 2.58 P值 0.58 <0.05 <0.05 0.25 0.10职位行政管理岗(n=2) 3.05±0.78 0.00 5.00±0.00 5.00±0.00 0.17±0.00专业技术岗(n=19) 2.67±0.40 57.89 3.96±1.69 3.99±1.50 2.02±1.38 t/χ2值 1.12 - 0.72 0.87 3.47 P值 0.28 0.21 0.41 0.36 0.08

在岗位调查研究中发现,调度岗位和培训岗位的护士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得分均高于护理岗位护士,且个人无成就感得分低于护理岗,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王才康与刘勇[7]研究不一致,可能由于本次调查研究中样本量较少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但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我中心护理队伍建设中探讨性的安排40岁护士从事急救技能公众化培训岗位工作,对于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护士安排调度岗位工作,脱离跟车出警的院前急救护理岗位,结果发现,新的岗位可使护士产生更严重的情绪衰竭,可能与新岗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工作流程、适应新的工作场所、认识新的工作性质、培养新的工作能力、接受新的知识技能等因素有关,因此,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岗位焦虑、职业倦怠[10,11]。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职业倦怠 本研究发现,院前急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设定的影响因素除年龄外,其余六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胡云婕[1]研究不一致,分析本研究仅有年龄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与样本量偏少有关。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高年龄、高护龄、管理岗位、高职称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较高,说明护理职业者要想获得职业价值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踏实做好本岗位工作;低年龄、低护龄、调度岗位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较低,与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和执业挑战的信念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大多数院前急救护士岗位均存在职业压力大、离职倾向、职业倦怠、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等问题,与王春梅[12]等研究的特殊岗位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相同,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也是今后持续关注的工作重点。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很多,需要从事院前急救岗位的护士自己不断调整和心理成长,更需要护理管理者体恤急救护士岗位存在的风险以及横向对比院内护士岗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风险和对策,从而综合提供确保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尊严、岗位安全、身心健康、职业价值等多方面对策[13-15],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改善艰辛的职业环境,为护士提供宽松、合理的工作平台,以确保院前急救护理效率和安全。

[1]胡云婕.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相关研究 [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2):74-77.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2.004.

[2]王 玖,孙红卫,胡乃宝. 某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J]. 中国医院统计,2012,19(2):81-84. DOI: 10.3969/j.issn.1006-5253.2012.02.001

[3]魏 华,黄敬堂,申培红.院前急救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2016, 43(2): 155-160.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6.02.008.

[4]李超平,时 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5]Zhang J X,Schwarzer R.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cl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J]. Psychologia,1995,28(3):174-181.

[6]陶秀萍,曹雪明.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2011,20(4):438-44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1.04.028.

[7]王才康,刘 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56-67. DOI: 10.3969/j.issn.1005-3611. 2000.04.011.

[8]董云青,娄凤兰,曹枫林.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倦怠壮阔的调查[J]. 临床护理研究,2009,8(3):9-11. DOI:10.3969/j.issn.1671-8933.2009.03.004.

[9]劳微微,赵 羽. 护士工作疲溃感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 吉 林 医 学,2013,34(34):7293-7294. DOI: 10.3969/j.issn.1004-0412.2013.34.117.

[10]刘双源,张海伟,杨美玲. 护士社会地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811-812.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2.09.019.

[11]由 娜,康 博,尚 鑫. 护士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21-24.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18.115.

[12]王春梅,林绍英,于海霞. 监狱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8):57-58.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18.028.

[13]丁抗宁,宋雅潘,王蓉,等.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4):4-6.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4.002.

[14]李 筱,裴大军,陈晓莉 .心血管内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 3(10):1065-1067.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4.10.019.

[15]张金秋,李遵清.产科护士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1):19-21.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2.01.008.

(2016-08-16收稿 2016-11-25修回)

(本文编辑 孙秀明)

Occupational burnout statu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es in Kunshan city

TAO Xiuping. Department of Training, Emergency Center of Kunshan, Kunshan 215300, China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es in Kunshan,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Self-made general information tabl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GS)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were conducted to survey 21 nurses in a first aid center of Kunshan c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Results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al scor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es were both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 in the seven factors set bef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and the title have the higher influence on occupational burnout,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is 85.71% and 100%, respectively; as for the same factor, th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peopl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s Generally,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prehospital nurses is low, and the degree of job burnout is heav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omplex,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prehospital first aid; job burnout; nurse

R192.6;R395;R459.7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1.003

陶秀萍,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E-mail:taoxp@163.com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急救中心培训科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职称效能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