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之滥:京东和天猫销售的进口蜂胶几乎100%为假冒伪劣产品
2017-02-20代国辉
|本刊记者/代国辉
蜂胶之滥:京东和天猫销售的进口蜂胶几乎100%为假冒伪劣产品
|本刊记者/代国辉
有“紫色黄金”之美誉的蜂胶产业正面临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当消费者对这一掺假泛滥的产品的国内市场持疑,转而投向进口蜂胶时,却不知,进口蜂胶的掺假情况反而更为严峻,其中以电商平台最甚。
在京东全球购平台上,仅进口蜂胶产品件数多达上千件,价格从50到200元不等。而在天猫国际平台上,蜂胶的价格分布形成了大幅度的差距,低则100多元,高则800元。
“能卖到50元两盒的蜂胶绝对是假货,按照正规蜂胶的成本来计算,扣除包装费、物流费、人工费和成本费等,50块钱两盒的蜂胶根本造不出来。正规提纯蜂胶的交易价大概在1200元一公斤左右。”江苏省保健养生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汪志祥对《消费者报道》表示。
在现时的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进口蜂胶比国产更便宜的情况。其背后,则是整个蜂胶市场的假冒伪劣之滥。
消费者对国产蜂胶信心低
蜂胶是工蜂采集植物树脂等分泌物,混以蜂蜜蜡腺等腺体的分泌物形成的胶黏性物质,是一种极为稀少的天然资源,被称为“紫色黄金”,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多达20余种功能。“因为国内的蜂胶掺假太多,不太信任,进口的产品应该是真的了。”来自福建福州市的杨女士为其父亲购买了一款150元的从澳大利亚进口蜂胶产品。和众多消费者有同样的心理,国产蜂胶似乎被贴上了“假货”标签。另一名蔡姓消费者也有如此心理:“我只会找认识的熟人买保健品,假货太多,防不住。”平日里,她通过一名在巴西的亲戚购买当地蜂胶,邮寄回国,主要给家人食用。
自从蜂胶掺假这一行业现状在2010年被媒体接连曝光后,蜂胶行业曾有过一次专项打假行动。同时,蜂胶市场销量遭遇了一次滑铁卢。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2月后,正规蜂胶保健食品的销售量下滑约50%。此后一年内的正规蜂胶保健食品的销售下滑约30%,销售额至少损失约15亿元。
经过曝光和整治之后,国产蜂胶有所规范,但消费者对国产蜂胶的信心越来越低,转而选择进口蜂胶。但是,进口蜂胶就真能放心消费吗?
2016年8月18日,在河南长葛市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蜂胶工作会议上,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泽田作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7月,仅京东商城上,共销售的所谓进口蜂胶产品达到1330件,以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巴西和美国的产品居多。
由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一文的附件2目录中,明确将蜂胶界定为保健食品。吕泽田向《消费者报道》介绍,截至2016年7月,国家批准的进口蜂胶类保健食品只有13件,这和1330这一数字相差甚远。吕泽田认为:“那些未获批文的进口蜂胶产品实为非法销售。”
为求证这些所谓进口蜂胶的真假,中国蜂产品协会专门组织专家组去往上述国家考察当地的蜂胶市场,考察结果令人吃惊。
澳洲进口蜂胶实为中国出口的杨树胶
“那些所谓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蜂胶实际上是从中国出口原料再加工而成。”考察小组发现,那些打着澳大利亚原装进口口号的蜂胶产品,实际上是从中国出口原料,经在澳大利亚国内加工,转而再进口到中国。而这些坐落在澳大利亚各地的蜂胶工厂,大多数为华人投资建立。
深谙蜂胶市场的吕泽田透露:“中国的蜂胶原料自给都不够用,又怎么会出口呢?中国不仅不出口蜂胶原料,每年还从巴西进口约50吨蜂胶原料。澳大利亚当地的法律是禁止蜂胶和蜂胶原料进口的。澳大利亚的所谓蜂胶原料,实际上全部是从中国以‘树脂’名义出口的杨树胶。那些进口蜂胶已不是掺假问题,而是压根就没有蜂胶。”
澳大利亚的养蜂市场并不大。在该国的杨格市,考察组找到了一家当地最大的蜂场。“这个蜂场的蜂蜜群大致1000个,蜂胶年产量极少。可连这个蜂场都是由一名70多岁的华人办的。”吕泽田介绍道。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当地的蜂胶产量极少,一般都自给自足。也因为他们的蜂胶产量不足以形成产业,所以澳大利亚没有蜂胶标准。我们将澳大利亚蜂胶带回过来做检测,结果无一幸免都检出杨树胶成分。”同样考察过国外蜂胶市场的汪志祥如是说。
新西兰的情况和澳大利亚几乎相同,本国的蜂胶产量也很少。从该国出口的蜂胶产品原料大多从其它国家进口,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日本是比较早研究蜂胶的国家。考察组发现,日本的蜂胶原料大多从巴西进口。
这些杨树胶经当地由华人办的工厂加工和包装后,以出口国的名义,通过中国某些企业,主要以电商和邮购的方式重新流入国内市场。还有部分则由前去旅游的中国游客回国时随身带回。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他们也会选择以微商的方式,购买澳大利亚当地的蜂胶。
“这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媚外’的消费习惯,以为进口的总比国内好。这也是为何华人会将工厂办在国外的缘故。”吕泽田告诉《消费者报道》。
《消费者报道》联系上一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学习之余她做起了代购的生意。蜂胶是她卖的主要产品,也是比较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之一。为此,她专门在家里囤积一部分蜂胶产品。“澳大利亚对保健品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这也是大家什么更喜欢购买这里的保健品的原因。”
面对记者对如何保证产品不掺假的疑问。她表示:“我都是去正规店铺里进货,至少可以保证我的买家可以和澳大利亚当地人享受同样的产品吧。”
“一个连蜂胶标准都没有的国家,怎么保证产品质量呢?”经过对澳大利亚蜂胶检测后,汪志祥感慨,杨树胶借蜂胶之名在澳大利亚可以大行其道。
电商平台缘何成假蜂胶温床
吕泽田在报告中指出,仅京东商城上的进口蜂胶,99.5%的产品属于非法进口或假冒进口产品,几乎全军覆没。吕泽田向《消费者报道》解释称,99.5%的数据来自于未有批文的产品件数除以京东商城上所有的进口蜂胶产品件数,并不是实际销量。实际销量无法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京东商城上的进口蜂胶产品以澳大利亚品牌最多,达到749件;新西兰次之,有450件;也有大量巴西、美国和日本品牌的蜂胶。“实际上获得批文的进口蜂胶产品只有13件,其中还有一半的批文属于‘休眠’状态,只有批文没有产品。”吕泽田称,在京东商城上,确实存在少部分从巴西进口的蜂胶液产品是正规真实产品,但均没有获得国家进口保健食品批文,属于非法进口、非法销售。
另一方面,吕泽田所作报告并未统计天猫平台上的进口蜂胶数量。但是天猫平台上的假蜂胶情况和京东一样严峻,大部分品牌在京东和天猫上同步销售。
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查询到,截至2016年11月,有批文的进口蜂胶品牌共计15件。然而仅天猫国际这一平台上,进行销售的进口蜂胶件数多达578件。在进行逐一对比后发现,在这15件有批文的品牌中,仅有来自日本的“山田养蜂场”和新西兰的“康维他”两个品牌,共销售四款进口蜂胶产品。其余的11件带有批文的品牌均没有在天猫国际上进行销售。
粗略统计发现,天猫国际平台上销售的蜂胶产品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的居多,也带有部分日本、美国和少量欧洲国家的产品。这些品牌的客服均表示,自己并没有进口批文,没有蓝帽子,但肯定是正品,可以在品牌所在国的网站上核实。
天猫国际进口蜂胶界面,主要来源地也为澳洲。
已批准的进口蜂胶产品目录,共计15件。
“像天猫国际这样的平台,对产品的审核还是有些条件的。即使有审核条件,假蜂胶都盛行,那些一般的淘宝店卖得进口蜂胶就更不敢想象了。”汪志祥认为,鉴别蜂胶真假的唯一方法只有送检。消费者买蜂胶又不送检,那商家肯定敢卖了。
更严重的并非这些未有批文的真蜂胶产品,而是那些那些根本就不是从国外进口,而是在国内加工生产,贴上进口牌子进行非法销售的假蜂胶。“消费者根本就辨别不出来。”吕泽田说,据估算,京东商城上,国内生产的贴进口品牌的蜂胶产品大约占到该平台蜂胶产品的一半。
另一方面,国家对跨境购的宽松政策也被部分行业内人士解读为“给假货让路。”汪志祥介绍道:“跨境购这一方式让进口蜂胶免于检验,给进口蜂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家蜂胶企业负责人认为,跨境电商这一方式至少给国外的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些品牌根本就是国内产品,经由保税区后,摇身一变,打起了进口的幌子。”他认为,跨境电商‘免通关、无检验’,一些企业完全可以拿着合格产品的报告,后续提供不合格产品。
《消费者报道》就此事联系上京东的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作出回应。
2016年4月15日,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结果,鉴于进口蜂胶掺假泛滥的现状,中国蜂产品协会致函国家食药监总局,建议总局责令所有销售进口蜂胶产品的企业,特别是所有电子商务平台,逐一自查,未获进口保健食品批文的无论真假蜂胶产品一律下架退市。对于逐渐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应予以研究,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掺假技术和检测标准赛跑
蜂胶行业的掺假泛滥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不无关系。迄今为止,现行有关蜂胶产品的国家标准为2009年出台的《蜂胶》(GB/T 24283-2009)。作为该份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吕泽田在时过数年后的今天,重新参与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
目前,最为流行的蜂胶掺假物为杨树胶。状态极像蜂胶的杨树胶让蜂胶行业陷于真假鉴别的漫漫长路中。
“2006年就开始制定蜂胶的第一份标准,当时我们都知道蜂胶行业内有掺杨树胶这一做法。但当时没有检测办法可以鉴别出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将杨树胶的检测办法写入国标中。”吕泽田认为2009年的这份现行国标实际上是个缺憾。
在研究新国标的过程中,掺假技术已经跑在了国标的前面。经过数年研究,目前,鉴别蜂胶是否含有杨树胶主要看两种物质:水杨苷和CCP(邻苯二酚)。其中,已经有部分企业研制出来了将杨树胶去水杨苷的技术。至今,新国标还未出台。“不过用两种办法进行平行检测,杨树胶还是能被检出来的。”吕泽田介绍说,CCP的检测还没有被企业突破。
“中国对于蜂胶产品的检测标准或许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汪志祥还告诉《消费者报道》,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有蜂胶的标准:中国、巴西和韩国。“连蜂胶标准都没有的国家,怎么确定他的产品就好过我们呢?我国的掺假蜂胶送到美国去,他们都没有实验室能检测出当中的杨树胶。曾经有一批美国蜂胶产品进口到中国,结果在检验这一环节发现不符合中国标准,商品被销毁。”
“大家所认为的巴西蜂胶好这一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汪志祥介绍道,中国的蜂胶有来自槐花和杨树等,巴西的蜂胶则主要来自于桉树。蜂胶的成分有所不同,中国的蜂胶以黄酮类化合物居多,而巴西的蜂胶则以萜烯类化合物居多。
上述蜂胶企业负责人向 《消费者报道》介绍:“之所以有‘巴西蜂胶比较好’的说法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有实验从蜂胶中提取出双萜类物质。日本作为较早研究蜂胶的国家,其取材多来自巴西。这就形成了人们普遍认为巴西产的蜂胶品质优良的背景,多少有点先入为主的味道。”
蜂胶掺假可私人订制
除了杨树胶外,黄酮类化合物这一蜂胶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活性物质也饱受争议。高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产品企业宣传的一个卖点。
吕泽田介绍称,根据经验,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都低于6%,高于7%都是极少见的。那些宣称自家产品黄酮类化合物高于7%甚至达到8%的蜂胶产品大多进行了人工添加。
本刊记者在阿里巴巴和慧聪网等B2B平台上以“蜂胶”为关键词搜索时发现,蜂胶产品的供应地大多聚集在河南省长葛市,也有部分分布在山东以及江浙一带。提供蜂胶批发的企业以生物科技类居多。
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和蜂胶供应商了解到,蜂胶产品的黄铜量是可以“私人订制”的。数家企业的销售人员均告诉记者,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黄酮含量,再高都行。对方同时也告诉记者,不要高到9%。“这太假了。”
记者进而提出往蜂胶当中混合杨树胶将收购价再降低点的要求。“黄酮类化合物我们可以添加,但是杨树胶不行,吃出问题了谁都负不了责任。这是违法的。我们的蜂胶一粒卖到1毛钱左右,那种掺了杨树胶的能少到一粒几分钱。”有部分企业直接回绝了。
但也有企业敢于如此做。一家名为“长葛市华林蜂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称,不仅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根据要求来设计,杨树胶也是可以添加的。对方还表示,他们的产品无论是放在药店销售,还是专门的保健品店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有检测报告背书。
对此,对方向《消费者报道》提供了一份盖有该公司自己公章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一款名为“提纯蜂胶”的产品蜂胶含量达到98.5%,总黄酮含量为18.3%。当记者问道,是否有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报告时,对方称,并没有最近产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若是不放心可以邮寄一些样品,“由你们自己送检。”
据了解,最新的蜂胶国标不仅增加了蜂胶真假鉴别的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也提出了相应的检测办法。同时,该标准也对国内主要进口的巴西蜂胶提出了真假鉴别的办法和质量要求。
前述蜂胶企业负责人向《消费者报道》说道:“蜂胶的有效成分远不止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如氨基酸等其它的成分。无法从检测手段上区分蜂胶产品的好坏。消费者一致认为进口蜂胶好,高黄酮好。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的宣传又有严格的限制,那真正的好产品该拿什么做宣传?”
从实际采访情况来看,即使在消费者明知蜂胶有掺假的情况下,假蜂胶也有部分市场。有消费者表示:“蜂胶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礼品,如果关系比较疏远,碍于情面,又不舍得花大手笔。杨树胶也是天然的,对人体并无害,也未尝不可选择,只是营养价值更低而已。”
“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之外,企业应该抱团取暖,自律率先垂范才是蜂胶市场的重中之重。”对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蜂胶市场,吕泽田认为,蜂胶行业需要社会共治,国家主管部门需要牵头,行业协会配合,同时也需要调动社会团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