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之停顿
2017-02-19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闫晓峰
○保定市满城区实验小学 闫晓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三个学段,以不同层次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要求,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停顿就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1.标点停顿。
朗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一样,必须有长短不等的停顿。这种停顿,一方面是适应生理上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标点是停顿的语法标志,故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首先要求学生按标点停顿。按照标点停顿,学生往往掌握不好停顿时间的长短,分不清标点的区别,要么读得一样长,要么长短颠倒。为此,可以先带着学生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指导学生弄清每个标点的含义及其停顿的时间。然后,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练习。通过比较练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标点停顿的时间,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语法停顿。
标点粗略地标出了句子结构,但如果只读出标点停顿,那句子的语法结构仍未能明晰地表示出来。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有标点的停顿后,应该让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的语法停顿,即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几个层次的修饰之间的停顿。这种停顿可以结合具体课文来指导。
如读到《小英雄雨来》中“我们的小英雄雨来游到远方去了”这一句,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提出两个小问题:主人公是谁?游到哪里去了?学生弄清问题,朗读时就能读出:我们的/小英雄雨来//游到/远方去了。这就是说主谓之间要有停顿,用//表示,定语的后面,宾语的前面要有停顿,用/表示。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能自然领会这种语法停顿。没有标点的停顿,时间很短,甚至短到不易察觉,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的停顿,所以最能考查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结构停顿。
在掌握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掌握结构停顿。所谓结构停顿,是指段落层次之间的停顿。让学生明白: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时间要长于层次之间的停顿,层次之间的停顿要长于句子之间的停顿。段中层次之间的停顿,没有明显的标志,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划分。因此,指导结构停顿,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4.逻辑停顿。
朗读文章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的含义,或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更停顿的时间,或者在本来不应该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这种停顿是受逻辑思维制约的,故称逻辑停顿。由于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因此,这种停顿小学生难以掌握。我们仍然通过具体课文,在指导中,让学生心领神会。
如《一夜的工作》中的结尾一句,可以这样处理逻辑停顿:“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读完后,可提问学生:为什么在“看啊”后面延长时间?学生经过思考会理解到作者为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情不自禁地要让全世界人民都听见他的声音,他的声音高,传得远,就得延长时间。还可以提问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关于逻辑停顿,不必讲概念,只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意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