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感知力

2017-02-19陈守业

教书育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感知力挫折思想品德

陈守业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感知力

陈守业

为了满足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践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社会感知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据分析,深度探究

当代的初中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为了提升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亲历社会,我们开展了实际生活数据分析的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数据分析、数据整理中深度探究、了解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思想和创新的价值,激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我为学生列举了一些实例:某品牌手机的价格在手机行业中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背后有45%的科技创新技术做支持。另一品牌手机是国产手机,在我国手机行业中,其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而且在国外,手机的销量也遥遥领先,此种手机拥有这样的产品地位,绝大多数原因为企业每年将大多数的利润投入到自己产品的科技创新研究当中。数据分析让学生看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看到了创新的价值,学生为了更好地亲历数据分析,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不仅惊讶于这两种手机的成就,更体会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可以说,运用数据分析,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还能准确了解知识的内涵,拓展了视野。

二、多元调研,亲密接触

初中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理解课本知识,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与实践有更加“亲密的接触”,我结合教材主题,有效搭建平台,引领学生在调研活动中理解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我为学生布置了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如访问身边至少十个人,访问的主要问题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社会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什么?如果被访问者不能很好地回答起来,请有礼貌地告知对方,并记录下自己访问的人员中,有多少个人对民族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比较了解。当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调研之后,设计汇报环节,通过汇报再现学生的调研过程,并在交流中理解本课内容。实践调研不仅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能力,还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课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会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价值认同感。

三、交流探讨,升华认知

为了更好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我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之上,还十分注重学生在课后的交流探讨活动。在课后的交流探讨活动中,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取新的知识,实现优势互补。

为了让学生在今后遇到挫折时有更多的解决办法,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以“遇到挫折该怎么办”的交流探讨活动。有的学生说:首先我们在心理上要正确认识挫折,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挫折确实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一些麻烦,给我们以打击或者是一些损失,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挫折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台阶,只要我们可以迈过去,那么,我们在暂时的损失之后,会变得更加的坚强和成熟。当学生说完此话之后,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谢谢你,我以前遇到挫折只看到了它不好的一面,以至于影响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我明白了,在挫折面前,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以后,我再也不悲观的看待挫折啦。”当此学生发言完毕后,又有一个学生说,“面对挫折不仅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还应当在平时了解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就会走减少走弯路,还可以培养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课堂讨论异常活跃,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积极发言,他们对挫折有了更多的感性理解,并逐渐内化到自己的能力体系中。知识的火花需要思维的碰撞,课后交流探讨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好阵地,而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会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总之,为了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还应当注重对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用开放的理念设计教学,通过通过数据分析、多元调研、交流探讨等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提升社会感知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长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感知力挫折思想品德
选择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使我更坚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挫折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