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课堂高效
2017-02-18江爱民
江爱民
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语文教育“重讲”。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教学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近些年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上得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绝对是很难改观的。可以断言:如果不解决好“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永远别想走出“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困境。
一、积极倡导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主
于漪说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叶圣陶先生也曾言:“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相信通过反复咀嚼名篇名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会在美文佳作的潜移默化下得到提升,这对他们积累自己的写作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多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可以说,语文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语感,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众所周知,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意蕴,可以使学生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因而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绝对保证朗读时间,让朗读落到实处
中学语文教师课前应当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朗读文本。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特别是自学性、预习性的朗读,切不可只做做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读后应该留出评议时间,在“评一评、议一议”的过程中,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及调节功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当然,时间要靠自己挤,要学会合理安排,将课堂中繁沓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于朗读,让花俏而缺少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于朗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教学应留有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读和练习的时间,否则会造成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敷衍了事,为了顾及时间而不顾及准确和感情的情况。尤其当学生刚接触陌生的文本,学生朗读的准确无误都无法谈及,怎能要求他们读出真情实感、独特感受呢?可见,教师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强化个性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
朗读形式也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如:感情奔放的,就齐读;感情婉约的,就要求学生跟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有些具有诗意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所表现的美妙境界;也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有些课文在朗读时可以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进行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感知整体,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类情感性较强的课文需进行示范性朗读,帮助学生进入庄严、沉重的气氛之中。为了突破朗读难点,对《信客》这类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段落可采用师生领读法,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类思想性较强的课文,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可以说,朗读教学的形式纷繁多变,但是不同的朗读形式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及适用的范围,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全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个环节的读的形式,让朗读的多种形式各显其能,而不是纯粹为读而读。
四、着重指导朗读,提升审美情趣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出重音,读出感情来。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我尝试运用朱则光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第2—6行诗“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时:在屏幕上故意缺少了“已”“只”“该”,学生在自由朗读、对比中,体会出了诗人无限的悲愤、痛惜之情,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侵略者对我领土蹂躏之恨!但我并未戛然而止,而是接着渲染感情:第一步: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思念,更何况他的家乡——西湖有着世上最美的风景,现在那里又如何呢?——同学们齐读!第二步:还有那锦幛似的繁华吗?还有那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那悠扬婉转的笛声吗?没有了!没有了!现在——再读!第三步:此时,谁满腔怒火?请站起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你愤怒了!激动了!怒不可遏了!——读!这三个“读”字一出,学生本来平静的心湖顿时掀起了滔天巨浪,那一次又一次饱含深情的诵读,已无须教师再费笔墨和唇舌了。可见,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极其必要的,并要力求达到一种势如剥笋、拾级而上的态势,从而扣住学生的心弦,达到琴瑟和鸣的妙境。
总之,照搬模仿并不能使你驾驭自如,左右逢源,反而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而只有深入到学生心中去,进入到文本情中去,摸寻出你自己的个性闪光点,用读粘连上每篇文章的情感,才能闪烁出学生的情感火花。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合理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容忽视教学利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