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阅读教学尝试

2017-02-18汪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课西游记课外阅读

汪迟

一、问题聚焦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与目标”中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读物”,事实上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达标者并不多,其中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的阅读量更少。可以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一个盲点。这会导致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下降,也不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扩展、阅读品味的提升。在阅读目标功利化、阅读时间被挤压、阅读内容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以及深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将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列入“教学建议”,并将《西游记》《水浒》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为“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入初中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是真的没时间读,还是没兴趣读?是读不懂,还是不会读?有没有唤起学生阅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兴趣的方法?我们通过师生共读《西游记》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活动设计

(一)目标设定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疑问。

2.围绕自己支持的角色开展探究,并以读书报告会的方式将探究成果与他人分享,争取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3.反思阅读感受,撰写阅读心得。

(二)活动阶段

1.初读与感悟:走进《西游记》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读《西游记》,了解本书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西游记》共一百回,要求学生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及课余时间读六回,每读完一回要写一则二百字的内容概要。鉴于初一学生概括能力有限,教师要做好内容概要的示范以供学生学习模仿。完成全书的阅读和内容概要后,学生要对初读进行回顾与梳理,撰写“我的初读感受”与“我的最大疑惑”。学生在初读全书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应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初步看法,为下一阶段的细读做分享。

2.细读与分享:《西游记》读书报告会

本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初读感受,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疑惑,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支持《西游记》中的一位/一群角色。学生再细读《西游记》,找出本小组所支持角色的相关内容,并为其撰写读书报告初稿。教师批阅读书报告,给出修改建议。各小组制作演示文稿,并在读书报告会上展示。

讀书报告会将以演讲的形式进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信息:

重要演讲

这是一场竞赛,需要邀请观众加入,你们的目标是为自己支持的人物最大限度地招募新成员。

你们将有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宣言。

你们可能会用到PPT、宣传单以及任何你们需要的手段。

在投票之前观众可能会提问。

本班的八个演讲主题如下:“悟空的优点”“猪八戒?净坛使者?”“妖中也有善美” “何以畏佛,要佛何用?”“迂腐之僧”“反对妖怪,刻不容缓”“佛三德”“棍棒底下的腐朽”。

演讲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邀请任课老师参加;准备一顶帽子和若干纸条;检查PPT等电子材料。

读书报告会正式开始时,先让每个组长在纸条上写下他们的演讲主题,之后从帽子里抽签决定演讲顺序。然后开始演讲。每段演讲结束,都要留出一些时间让观众提问。利用纸条和帽子,投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受邀而来的观众也要为在他们看来最出其不意或最有说服力的小组投上一票。清点票数,宣布结果。得票数最高的两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均获得奖状一张,并获得《水浒传》一本,以资奖励。

3.研读与表达:《西游记》读书心得写作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反思阅读所得,进一步研读作品,可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评论,也可以是自由阅读《西游记》引发的思考。

“阅读”与“写作”是一体两面。“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方向。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无法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只有经过深入研读与反思的阅读才能促成有深度的文字。

最后教师将优秀阅读心得推荐给校内外的文学刊物。看着自己的文字在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对这次课外阅读活动的激励。

(三)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初读与感悟”历时约一学期,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及课外时间。第二阶段“细读与分享”历时约一个月,课内外相结合。读书报告会两课时。第三阶段“研读与表达”历时约三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写作,教师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指导。

三、几点启示

提倡经典名著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完全放弃教学责任。恰恰相反,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且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经典,《西游记》读书活动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作品选择:兼顾经典性与可读性

作品的选择事关阅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初一学生没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经验,特别是看到“古典”“长篇”等词畏惧心理较重。本次阅读活动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因此,所选作品的内容不能太深奥,作品语言应尽可能贴近白话,要让学生有兴趣读,乐意读,读完之后有收获。简而言之,作品的选择要兼顾经典性与可读性。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的一部作品。“大唐三藏取经”的故事自唐代起流传民间,后经吴承恩整理创造,几经修改终成《西游记》。本书共一百回,可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之帽,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绘了四界风貌。第八至十二回交代了唐僧西天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西游记》叙述的故事、塑造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人心。由本书选编的《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小圣施威降大圣》等多篇课文入选九年义务阶段语文课本。根据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事实证明《西游记》一书初中生有兴趣读,而且有能力读。

(二)活动设计:让无序低效的课外阅读变得可控高效

1.用阅读进度表监控初读的质与量

《西游记》的阅读在课内和课外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一直在进行,比如每年寒暑假,语文教研组均会列出一份书单,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两本书,并在开学初上交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事实上,寒暑假期间只有部分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书单也好,买来的书也好,往往会被学生束之高阁。临近开学,有的同学往往是随意地找一篇读书笔记敷衍了事,而语文教师也很少对学生的假期读书报告做认真讲评。又如阅读课上的课外阅读,教师往往将名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就在讲台上或批改作业或备课。阅读课往往被安排在下午,学生中昏昏欲睡者有之,偷做作业者有之。下课铃声响起,收起名著,阅读课结束。为改变课外阅读无序、低效的现状,本次阅读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读写结合,并对每个阶段的任务予以分解细化。

在初读阶段,为了鼓励和保证学生在相对统一的时间内完成全书的阅读,我制作了《西游记》“阅读进度表”。“阅读进度表”的主要任务是记录阅读时间与概括阅读的内容。学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在每次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时间与内容,包括每回名称和二百字的内容概要。学生每读完一回就要写一份概要,一学期结束,一本个性化的“阅读进度表”诞生。“阅读进度表”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记录“我的初读感受”以及“我的疑问”。教师定期检查“阅读进度表”,并搜集、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疑问。“阅读进度表”的完成质量也是本次阅读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

2.用宣言演讲分享细读感悟

以宣言演讲的方式做读书报告,既是对《西游记》阅读的阶段性展示,更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分享阅读收获的良机。宣言演讲活动中,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平等中的首席”,既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要起到管理监督、促进学生在辩论中往深处进展的作用。

撰写宣言时,班上学生可谓经历了从诚心诚意到讽刺挖苦再到狂热的心路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演讲初稿进行个别指导,并指导学生制作PPT的基本方法。宣言演讲之前,由学生邀请任课教师,这更能鼓励学生大胆、有创意地表达本小组的阅读感悟。最终,他们的宣言大都富有创见、精彩绝伦,而在小组展示之后,往往还伴有一阵充满思辨的争论。经过宣言演讲式的读书报告,使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信,也更加愿意敞开自己。活动当中教师全程参与,仔细聆听,做好记录,以便之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

3.用量化評价表激励目标的达成

评价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当前课外阅读的评价工具以单一的测试题为主。评价过程也被简单化为考试考查一种。评价主体通常只有教师或学校,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小组对组员的评价被长期忽视。本次阅读活动的评价设计力图既能推动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能力、促进合作。

《西游记》读书活动个人评价量表要在读书活动开始就发给每位同学,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整个读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个人评分与小组评分相结合,让学生的评分更客观、合理。《西游记》读书活动班级评价量表张贴在教室内,一方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方便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阅读进度,并对部分阅读进度落后的学生做个别指导。此外,班级评价量表也能激发学生“你争我赶”的竞争动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教师指导:师生共读,鼓励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许多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阅读。但是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学生能否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有的老师抽出一两节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这样的指导必然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手握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教师指导必然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效率低下。

本次活动,我们以“师生共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并以“鼓励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作为教师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师生共读”不仅能让教师为学生树立阅读典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能让师生间拥有共同话题,融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师生共读”不是说“教师与学生读得一样多”,教师要比学生多读几遍,读得更细,不仅要读《西游记》,还要阅读相关书籍。“师生共读”也不是说“教师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符合学情的读书方法。

(四)学生定位: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批判性思维的启迪

“亲近母语”的发起人徐冬梅认为,语文教师“只要你做一个点灯的人,你把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并且用各种鼓励的方法让孩子们读完,你就完成了50%的教学”。我们以往的课外阅读教学经常是下达阅读任务,然后就不了了之。本次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进度表”“读书活动评价量表”“读书活动班级评价量表”以及“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读完一本原本在他们眼中“神圣”的“不可能读完”的名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成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不再对文言白话小说心存畏惧。斯蒂夫·克拉生在《自由阅读》一书中说道,“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一本‘全垒打书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许多学生通过本次阅读活动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的确,有时候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让人从此爱上阅读。

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阅读的重要目标。《西游记》因其经典,对书中人物的解读甚至已成定势:孙悟空“除恶务尽”,唐僧“敌我不分”,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僧“吃苦耐劳”。从初读到细读再到研读,从阅读到宣言再到写作,学生不再满足于对角色的定势理解,最后他们通过文字,读出了人物的另一面。

猜你喜欢

阅读课西游记课外阅读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西游记
西游记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西游记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