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2017-02-18龚云

人民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社会科学

龚云

【摘要】2016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是危害巨大的错误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这一思潮对历史的否认和批判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诉求,不仅松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思潮 新动向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

从世纪之交到现在,在思想多元化和改革开放扩大的背景下,以学术面貌为外衣,全面歪曲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为主要表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于新媒体,在我国流毒甚广。至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是2016年度危害巨大的错误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否认和批判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诉求,政治指向清楚,且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掌握了一部分阵地,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主导权,俘获了部分群众。一些人攻击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是干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他们与“法律党”相勾结,在法律上互为策援,攻击我党用法律捍卫英雄名誉是政治干预学术自由;一些侵犯英雄人物的言论,打着“学术”的旗号,以诋毁、诽谤、戏谑等不当方式故意丑化英雄烈士的形象,例如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先烈,都成为了其攻击的标靶,不仅严重损害了其名誉,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对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的背离。

其次,在手法上,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和主观主义为手段,以“还原历史真相”和“重写历史”的名义,否定党史和国史的主流和本质。一些人围绕“文革”发动50周年,否定毛泽东、否定改革前30年历史、否定当前意识形态政策;围绕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否认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切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替中国近代统治阶级翻案,把近代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斗争视为“暴乱”,对统治阶级的行为给予“同情式理解”,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镇压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之举。

再次,围绕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发表100周年,一些人发出这样的论调:“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只是个过时不过时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他对资本主义的估计不正确。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是想当然,实际上资本主义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在蓬勃发展,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更有甚者,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所谓“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不仅如此,这些人还否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

此外,还有一些人攻击党在改革开放前搞的是“国家威权史观”,进而攻击中国共产党在搞历史虚无主义,“对民众隐瞒真相”。历史虚无主义遵循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运用的是主观主义的方法,对史料抓住一点便歪曲发挥而不及其余,或是无中生有、肆意编造,只看支流不看主流、只看现象不抓本质、只看偶然不看必然,以片面否定整体,以断裂性否定历史的连续性,有意将历史中那些抽象、片面的部分抽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刻意地放大、渲染并加以宣传。历史虚无主义本身就具有片面、孤立的特点,因此其所“制造”出的理论和“历史”,也是建立在一种残缺而又主观的基础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站得住脚。

最后,在歷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青年学生盲目跟风,认为历史教科书是“伪史”、经典马克思主义过时,从而对革命英雄形象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但颠倒了历史,也给当前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诬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有着较大的迷惑性,在其片面、破碎、随意的本质之上,披上了一层客观公正的虚假外衣。它声称还原历史真相,但却故意颠倒历史、混淆是非,不仅错误地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思想,也给我国当前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公开否定马克思主义,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被严重边缘化;丑化中共历史及共和国历史上的正面人物,美化反面人物,形成对中国社会历史认同及整个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冲击,对社会公共价值观造成严重危害;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冲击和颠覆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历史记忆,严重伤害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否定、歪曲和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美化西方和精神殖民,造成自我矮化和精神依附,加剧了党“挨骂”的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颠覆基本共识,影响政治稳定,制造社会分裂。新中国一路走来,形成了固有的根基和血脉。历史虚无主义要做的,就是啃掉它的根基,咬断它的血脉。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易使国家成为无根的浮萍,社会成为精神上的一盘散沙,多元化堕落成无底线的撕裂和内斗。失去了基本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社会将会重新变成“丛林”,历史虚无主义所鼓吹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在我国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土壤,极易成为西方通过互联网“扳倒”中国的工具,甚至制造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威胁到我国的政治稳定。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2015年8月,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到教科书、学术著作、讲坛、论坛等方面,易导致哲学社会科学一些领域混淆是非,分不清界限,影响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清楚地了解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于当下而言有着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严肃政治斗争。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历史上不管中国与外国,凡是不应该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是这么做了的,结果统统毁灭了他们自己。”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违背人民的意愿的,注定要破产,我们对此要充满信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5月17日。

③《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9年2月2日)》,《党的文献》,2007年第5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社会科学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历史虚无主义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社会科学总论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