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分析

2017-02-18吴汉华姚小燕倪弘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类图书排行榜高校学生

吴汉华 姚小燕 倪弘

摘要:对2015年“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微博公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进行检索,编制出“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中登榜频次大于2的图书名录。发现最受高校读者喜爱的图书系近10年内出版,且作者为中国人。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登榜图书与总排名重合度高,三所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具有阅读风向标的作用。图书登榜受内容是否经典、教师课程推荐、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等影响。图书借阅排行榜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作用有:馆际共享新书借阅数据、扩大阅读推广渠道、加强经典与特色资源建设、将社会热点作为购书决策因素。

关键词: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服务

阅读推广

导读服务

分类号G250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10

图书馆基础服务是为保障图书馆基本功能,在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规章要求的常规性服务。图书馆的图书推介或导读服务是基础服务之一,高校图书馆发布图书借阅排行榜是导读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客观衡量图书借阅排行榜的实际价值,笔者以各“985工程”高校2015年度对外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作为基础数据,以分析高校读者的借阅规律,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导读服务提供理论指导。

1.相关研究综述

在图书借阅排行榜研究中,张文红以“畅销书排行榜”作为数据源开展研究,发现上榜畅销书的规律。赵春辉以2012-2013年的好书榜作为数据源,发现好书的共性规律,并发现了好书较为集中的类别。徐雁对2014-2015年度校园好书榜的内涵进行解析,总结出好书的特征。聂凌睿分析了好书榜评选的标准与规范。

还有学者以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源,分析图书借阅的规律,如马韵梅、姬曼姝、蒋鸿标等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某所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分析。也有学者以高校圖书馆借阅排行榜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发现大学生更趋向于阅读流行小说。关于图书排行榜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有何作用,王喜明等给出了解答。但上述研究并未探讨高校学生正在读哪些书?图书借阅排行榜的导读价值在哪里?图书馆如何利用借阅排行榜指导工作?

2.研究数据的采集方法

笔者分别检索39所“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网站,获取各馆发布的“2015年图书借阅排行榜”,并在微博公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中逐次输入39所“985工程”高校的校名,并加上“2015年图书借阅排行榜”这个限定词进行检索,共收集到20所“985工程”高校的图书馆发布的2015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截取上述高校借阅排行前10的图书名录(华中科技大学只排出了前9名)。调研的20所“985工程”高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等。

在图书借阅排行榜中,书名相同,卷、册不同的书,本文将其归为一种图书,不作细分;对于同一学校发布的同书名不同卷、册的图书的排名,以该书的最高排名为准。比如,《平凡的世界》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按三部分别统计,第一部122人次借阅,第二部88人次借阅,第三部79人次借阅,本文取最高值122人次,然后对华南理工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重新排名。

3.对借阅排行榜中的图书的分析

在20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发布的2015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中,书名相同且出现频数大于2的图书共有22种,见表1。这里依照登榜频数和排名区间的平均值作为排名依据,以登榜频数作为确定图书排名的首要依据;若登榜频数相同,再以排名区间的平均值作为确定排名的次要依据。登榜频次越高,排名区间的平均值越低,该书排名越靠前,受欢迎程度越高。

3.1图书登榜频次与排名分析

从登榜频次与排名平均值看,《平凡的世界》登榜频次最高,排名平均值为3.25,比较靠前,表明该书在2015年最受高校读者欢迎。登榜频次第二的图书是《明朝那些事儿》和《藏地密码》,但《明朝那些事儿》的排名平均值比《藏地密码》高,表明其受欢迎程度略高于后者。排名第四的图书为《盗墓笔记》,登榜7次;排名第五的图书为《天龙八部》,登榜5次。《追风筝的人》《穆斯林的葬礼》《王小波全集》均登榜4次,但《追风筝的人》的登榜名次的平均值为4.5,明显高于后两种图书,故该书排名第六;《穆斯林的葬礼》和《王小波全集》的登榜名次的平均值均为6,并列第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冰与火之歌》的登榜频次均为3次,但前者的登榜名次的平均值为1.66,远高于后者,故排名第九,《冰与火之歌》的排名紧随其后,为第十名。从序号为11的《解忧杂货店》往后,共有12种图书的登榜次数为2次,这12种图书主要以排名区间的平均值来确定排名顺序。如果登榜频次与排名区间的平均值均相同,则两书处于并列位置。

有些图书的登榜频次不高,但排名区间靠前且在各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保持稳定,表明这类图书也非常受欢迎。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登榜频次为3次,排名区间在1-3名范围内,登榜情况分别为:湖南大学榜单第1名,重庆大学榜单第1名,清华大学榜单第3名,可见该书受欢迎程度较高。《追风筝的人》登榜4次,排名区间为4-5名,登榜情况为:中山大学榜单第5名,重庆大学榜单第4名,湖南大学榜单第4名,同济大学榜单第5名,表明该书也非常受欢迎。

3.2登榜图书作者与国别

从登榜图书作者的国别看,在登榜频数排名前十的图书中,作者国籍为中国的图书有8种,占比80%,表明中国作者撰写的图书最受高校学生喜爱。在表1中,中国作者撰写的图书共11种,占比50%;美国作者撰写的图书共4种,占比18.2%;日本作者撰写的图书共4种,占比18.2%;法国、哥伦比亚、阿富汗三国作者撰写的图书各1种,分别占比4.5%。从阅读兴趣上看,高校学生更喜欢阅读中国、美国和日本作家撰写的图书。从图书出版地看,国内出版图书20种,占比90.9%,国外引进版图书仅2种,分别为《追风筝的人》和《冰与火之歌》。可见,由国内作者撰写、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更受高校学生欢迎。

20所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榜中,国内出版图书共70种,国外引进的图书共38种,国内出版图书是引进版图书的1.84倍。从引进版图书的内容上看,关于西方文明与历史的居多,例如,《世界文明史》《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全球通史》《你一定爱读的欧洲简史》等。从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国别上看,美国和日本独占鳌头,各有15种、11种,合起来占引进版图书总量的68.4%。从引进版图书的作者上看,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图书最受高校学生喜爱。

东野圭吾上榜作品的数量最多,达7种,累计出现11次,堪称2015年高校学生眼中的高产作家。东野圭吾擅长推理小说,榜单中的作品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令人匪夷所思。排名第二的是我国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上榜作品达5种,都是畅销不衰的佳作,其中多部作品已多次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表3中余下5位作家的成绩不俗,均有2种作品登榜,其中莫言已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高校学生更钟爱经典文学作品。

3.3登榜图书的类型与获奖状况

我们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分类号作为判定上榜图书所属学科的依据,对表1中的图书进行学科分布分析。在登榜频次大于2的图书中,文学类图书共14种,占77.3%,占比最高;史学类图书共2种,分别为《明朝那些事儿》与《全球通史》,占9.1%,占比次之;再次为哲学类图书《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学类图书《万历十五年》、艺术类图书《深夜食堂》,分别占比4.5%。由此可知,人文社科类图书受众面广,更受高校读者欢迎。在人文社科类图书中,文学类图书最受读者欢迎,其次为史学类图书。

高校定位对学生借阅图书的类型具有较大影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登榜频次达10次,波动范围横跨1-10名。在该书登榜的高校中,排名靠后的高校为:天津大学榜单第10名,华南理工大学榜单第9名,这些高校工科特色鲜明。可见,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更喜欢阅读人文社科类图书。

我们借助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①,对20所“985工程”高校的图书借阅榜单中的图书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类目进行分析,所统计的图书共108种,图书的类别分布见图1。

从图1可知,榜单覆盖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的13个大类(TV、TP类归于T大类统计),文学类图书上榜率最高,达60%。在20所高校中,有些高校的上榜图书全被文学类图书占据,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历史类图书的上榜率位居第二位,达8.3%,由此可知,高校学生更倾向于从图书馆获取文史知识。经济学、数学和化学类图书的上榜率均为5.5%,这类学科属于高校的传统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哲学类图书关乎人们的精神、思想,这类图书的上榜率也达到4.6%。

从获奖情况来看,进入排行榜前十的图书中,有两种获得茅盾文学奖,表明该奖项含金量高,获得该奖项的图书更受读者欢迎。在排名前五的图书中,所获奖项均为国内设立的,说明国内奖项更好地把握住了国内读者的阅读胃口。

3.4登榜图书的出版时间

从登榜图书的出版时间看,以近10年为主,达13种,占59.1%。在登榜图书的初始出版時间上,2000年之前初版图书5种,占22.7%,分别为《银河帝国》(1951)、《天龙八部》(1963)、《平凡的世界》(1986)、《穆斯林的葬礼》(1988)、《冰与火之歌》(1996)。2001-2009年初版图书13种,占59.1%,分别为《追风筝的人》(2003)、《心理学与生活》(2003)、《深夜食堂》(2006)、《全球通史》(2006)、《读库》(2006至今)、《盗墓笔记》(2007)、《万历十五年》(2007)、《后宫甄嬛传》(2007)、《藏地密码》(2008)、《嫌疑人X的献身》(2008)、《明朝那些事儿》(2009)、《王小波全集》(2009)、《1Q84》(2009)。2010年以后初版图书4种,占18.2%,分别为《百年孤独》(2011)、《偷影子的人》(2012)、《解忧杂货店》(201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3)。图书初始出版时间的分布规律符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中的文献半衰期定律和对数透视原理,启发图书馆要购置出版时间较近的图书。图书的出版时间越接近读者所生活的年代,该类图书也越受欢迎,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采访与阅读推广活动时需关注这一规律。

4.登榜图书的排名与学校的特性分析

我们根据各高校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与“表1”中所列图书的重合度,制作出“表2”,并依照登榜图书册数进行降序排列。从排序结果可知,中山大学的上榜图书与总榜图书重合8册,占22种总榜图书的36.4%,位居首位。说明中山大学学生的阅读口味更贴近我国“985工程”高校学生的整体状况,是“985工程”高校学生阅读方向的领跑者。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上榜图书均为7册,略少于中山大学,可以说,这三所高校学生阅读的图书可作为全国高校学生阅读图书的风向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借阅排行榜,没有一本图书与其他高校相同,因为该校的教参图书登榜数量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未发布全校综合性的图书借阅榜,仅发布各学科借阅名次排行前5的图书,无图书借阅频次,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从纵轴的视角对表2所列图书进行两两对比观察,可以发现:《明朝那些事儿》与《藏地密码》重合度最高,共7次,说明两种图书同时受高校学生喜欢,具有共性。《明朝那些事儿》与《藏地密码》被誉为“读过的最好的书”,前者以明朝历史为载体,后者以西藏历史及传说为载体,但两种书都揭示人性和生命的意义。重合度次之的书为:《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平凡的世界》,重合6次。《平凡的世界》讲述20世纪70、80年代穷困青年对梦想和爱情的追求,也是关于人生与奋斗的图书,能给予大学生信心和希望,是高校读者借阅次数最多的图书。由此可知,大学生更愿意阅读对人性、生命、人生等有启发的文学类图书。《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与《盗墓笔记》重合6次,即6所高校的读者都喜欢阅读这三种图书,《盗墓笔记》是盗墓小说,内容惊险恐惧,该类题材的图书受高校读者欢迎,说明读者更喜欢阅读历史知识丰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能树立信心与希望的图书,他们会从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心理素质角度选择图书。

通过对图书借阅榜的分析,可以发现榜单中排名前四的图书:《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藏地密码》《平凡的世界》,在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借阅排行榜中均有出现,可见这三所高校的学生具有相似的阅读口味。而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则有《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藏地密码》《天龙八部》四种图书重合,可见这三所高校的学生也具有相似的阅读口味。这些现象为各高校图书馆合作开展共读一本书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5.图书的登榜原因分析

5.1内容已成经典

登榜图书大都是广受好评的经典,比如,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百年孤独》等。看来,高校学生选择图书的首要因素还是以图书的内容质量为主,并未完全跟风出版机构及媒体宣传炒作的热门图书。

5.2教师课程推荐

教师课程推荐也是图书登榜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发现不乏该校教师在课程上推荐的教学参考书,比如:《论美国的民主》《国史大纲》《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等E143,《论美国的民主》还在借阅排行榜中位居第三名。在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C++程序入门》《MFC程序设计轻松入门》等也属于教学参考书。

5.3校园文化影响

高校的文化底蕴、学科特色、院校类型等也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比如,湖南大学人文气息浓厚,学生大多喜欢阅读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图书。南京大学的国学文化氛围浓厚,《程千帆全集》《春秋左传注》等国学书籍也登榜。数学在南开大学属于优势学科,《6.n.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便登上榜单。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理工科占优势的高校,借阅榜单中出现《大学物理》等便不足为奇。

高校的校园文化影响图书借阅排行榜,反之,从图书借阅榜也可以窥见该校的校园文化。在湖南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图书借阅榜中,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上榜频次最高,分别达到3次,属借阅该作家图书最多的高校,可见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对悬疑推理小说更感兴趣。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王小波全集》等全集类作品的借阅次数最高,表明该校学生对文学全集类作品感兴趣。北京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出现了《论美国的民主》《世界文明史》等图书,表明该校具有浓厚的政治、历史文化氛围。武汉大学与天津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均有《神雕侠侣》和《天龙八部》,表明两校具有较强的武侠小说文化氛围。山东大学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中有《冰与火之歌》,不同分册出现了多次,该作品于2015年改编为网络电视剧《权力的游戏》,表明该校学生喜欢奇幻题材的作品。这种校园文化与图书借阅的关系被记者称为派系,认为北京大学属于政治派、复旦大学属于技术派、山东大学属于历史派。

5.4社交媒体引导

高校学生受微信、QQ、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影响较大,这类社交媒体常推出各种优秀书单,对高校学生的阅读行为与取向有较大影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初是以“睡前故事”系列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被转发150万次,超过4亿次阅读量,该书荣登3所高校的图书借阅排行榜与此相关。《明朝那些事儿》最初从天涯社区发布出来,受追捧后,便整理出版。社交媒体所发布的图书除受高校学生阅读并转载外,还能向高校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图书推送服务,比如社交媒体频道“微博读书”、“亚洲好书榜”等,每天向高校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及图书评论、排行榜等信息。社交媒體除提供图书的文字内容外,还与图书所改编的影视剧结合起来播放,这种引导力更大。比如,2015年初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收视率极高,带来了图书阅读量的持续走高E16],在2015年度的高校图书借阅榜中,该书荣登排行榜榜首,成为登榜次数最多的图书。还有《后宫甄嬛传》《匆匆那年》《狼图腾》《面包树上的女人》《神雕侠侣》《天龙八部》《活着》等图书,也都有因影视剧播放而引起学生追捧纸本图书的因素。社交媒体既可以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也能促进传统阅读的兴盛。

6.图书借阅榜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和资源建设的启示

6.1扩大阅读推广渠道

“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理念,阅读推广便是实现书籍与读者的无障碍连通的重要方式。图书馆推广新书的方式包括:办活动宣传新书、专架陈列、样本展览、好书漂流、读后感(微书评)征文、作者与读者面对面、讲座式导读等。在阅读推广中,东南大学将“爱书人的春天”作为读书节保留下来,并借助《书乐园》等校园导读杂志宣传推广图书;南京大学每年举办“唤醒沉睡的借阅卡”等活动。上述阅读推广方式均是以传统的阅读推广渠道来传播新书,高校图书馆还可借助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人人网等推广新书。新媒体推广新书有利于信息快速、准确地流至读者手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图书馆开展读者借阅大数据分析,找出借阅关联与偏好。

6.2共享新书借阅数据

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上的图书重合度高,表明读者的阅读兴趣相似,如果共享新书借阅数据,可为高校图书馆确定购置新书的目标及其复本量提供参考,避免新书复本量多而借阅率低,或复本量少而借阅率高等失衡现象。

6.3加强经典与特色资源建设

从前述分析可知,登榜频次排名前十的图书大多为文史类经典图书,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所藏经典图书的借阅率高,经常需要预约,容易引起学生不满;经典图书的使用率高,容易破损,需要定期检查修补,这也容易引起学生对图书馆馆藏产生负面印象。通过对借阅排行榜的定期分析,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优化经典图书的馆藏建设,科学确定经典图书的复本购置量,从而避免上述负面形象。在高校图书馆的经典藏书建设中,引进版图书应优先购置美国、日本出版的小说、历史类图书,而诺贝尔奖的文学奖获得者,比如莫言、马尔克斯等的作品也应当给予充分关注。

图书馆的馆藏应符合高校的特色。综合类高校的图书馆宜强调文化底蕴,注重学生人文内涵的锻造,注重综合类图书的采购。理工类高校的图书馆宜花费较多经费购置具有该校特色的教学教参书,以供学生课堂学习之用。理工类高校学生对悬疑、推理类小说关注度高,图书馆可增加悬疑、推理类小说的种类和复本,供学生消闲阅读。

6.4将社会热点作为购书的决策因素之一

高校图书馆在购置新书时,还应考虑社会热点。热播影视转化成书、书籍翻拍成影视、热门作家的畅销新书、网络热门书籍等,这些都是促进高校学生借阅相关图书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在购置新书时,可采取读者参与购书的模式,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来选购图书。图书馆还要关注年度好书榜,以此作为购置图书的参考。年度好书榜基本由大众媒体评选,全社会广泛参与,畅销书不等于好书,借阅率高的图书也不等于好书,好书榜的评选多是为了削弱畅销书对读者的绝对影响。总之,图书馆应参考读者意见、好书榜等多种因素,紧跟社会热点,更及时、更准确、更多地购置读者喜爱的书籍。

猜你喜欢

类图书排行榜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排行榜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排行榜
排行榜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