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2-18刘万国黄颖杨贺晴李梦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空间

刘万国 黄颖 杨贺晴 李梦

摘要:由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学术交流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术交流新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总结了国内外图书馆应对挑战的措施。挑战和机遇包括图书馆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资源和服务的转型、图书馆角色的转变和评价体系的变化。应对措施包括制定战略规划、扩大交流合作、构建资源联盟、建设特色资源、促进开放获取、实行空间改造和优化人力资源建设。

关键词:学术交流

图书馆转型

开放获取

空间改造

会议综述

分类号G258.6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02

由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0日至22日在长春市举行。同期,还召开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东北师范大学圖书馆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来自美国、希腊、日本和中国的15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以“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为主题,从文献资源建设切入,涵盖图书馆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组织管理、技术提升、空间拓展、开放获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跨文化、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为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1.学术交流环境的变化

1.1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变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与人才培养上。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图书馆馆长乔治斯·扎克斯(Georgios Zachos)在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变化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作为知识提供者和学习组织者,在教学、学习和研究方面的需求日渐增长;信息通讯技术对学习与课程组织以及学习项目的开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视数字学习环境建设,如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等;数字学习内容的制作和采集需求增强;终身学习项目的需求增强;支持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仓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全球图书馆倡议办公室负责人黄柏楼的报告中提到,目前高等教育课程鼓励学生的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所需的团队精神和团队能力。

1.2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斯科特·希曼(ScottSeaman)指出高校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交给出版商出版,出版商再将出版后的研究成果卖给高校图书馆,部分出版商定价较高,造成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经费逐年上涨。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馆长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指出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政府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会通过出版物产出和研究成果引注评估资金投入的效益,在高校经费日趋紧缺的情况下,政府资助对高校非常重要;其次,有研究机构在为高校排名时,将研究成果的出版数量和引注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学校排名是衡量学术价值的维度之一,对研究合作、招生等产生影响。

1.3电子出版市场不断扩大

电子出版市场在不断扩大,据日本岩波书店数字事业部部长马场公彦(Kimihiko Baba)介绍,日本2014年电子出版的产值为1411亿日元,同比2010年,增长145.8%。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指出电子杂志出现仅20年,但是其创新速度已超过纸本期刊35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之内,大多数学术著作都将有可用的电子出版格式,“绝版书”不再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认为,随着电子资源的蓬勃发展,在线访问已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体,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逐年提升。

1.4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

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认为政府和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是一种趋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赵艳的报告介绍了开放获取的发展脉络及现状,以及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的发展态势。开放获取期刊逐渐得到了科学界、出版机构的支持,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逐步得到认可,科技界、资助机构和作者逐渐接受开放出版。同时,开放仓储也逐渐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和支持,目前,80%的出版社允许作者自存服务。开放获取的趋势是开放科学,开放科学包括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再利用研究、开放获取评价、开放获取的政策框架与技术支持等。

1.5学术研究流程发生巨大变化

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在报告中指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研究流程正在变化。传统研究流程中,研究人员使用的工具如word、SPSS等需要工具所有机构的许可,而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可自由获取的工具。另外,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共享成果,有研究成果表明,美国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与普通群众交流,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参与公开讨论对研究的重要性,近一半的科学家使用社交媒体,近四分之一的科学家使用博客讨论工作和学习。另外,开放科学使研究者可以去检验其他已发表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科学再现不再困难。邓景康指出科研数据发现与关联使用改变了研究范式,由过去的实验归纳、仿真模拟发展为数据密集型的科研范式。

2.学术交流新生态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1图书馆用户需求发生变化

用户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对空间的需求、对学习支持的需求、对科研支持的需求三个方面。

对空间的需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期刊与研究中心主任初景利认为目前的图书馆服务可以划分为到馆服务、网络服务、支撑教学和科研活动,其中到馆服务就是指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的需求。黄柏楼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图书馆需要增加什么”,47%的读者认为要有小组活动空间、个人空间、安静空间;对于“图书馆减少什么”,大量读者希望减少藏书和书架;对于“最喜欢图书馆什么”,排名第一的是“图书馆的环境和氛围”,占21%。与以往相比,读者对空间的要求逐步提高。

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向图书馆提出了支持学习过程的需求。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大学学术创新负责人杰尼瓦·亨瑞(Geneva Hen-ry)介绍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服务。该校图书馆面向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教研在线课程设计工作站、3D模拟空间、GIS空间等支持学习过程的教学可视化服务。同时,开设写作课程辅助学生进行学术表达、论文撰写。甚至专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学业进步。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指出,在移动技术发达的时代,印本阅读障碍已不局限于身体有缺陷的人群,由于当下的年轻人更习惯碎片化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可能会成为今后很多学生要面临的问题。

用户的科研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根据调查指出,在传统的研究流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工具、资源进行研究,图书馆的地位相对重要。但开放科学环境下,众多开放获取的资源和工具使研究人员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但图书馆可以在帮助研究人員推广、宣传研究成果时发挥作用。

用户需求的变化对图书馆如何抓取和跟踪用户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赵艳认为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研究人员究竟如何进行科研活动,抓住科研活动中的服务要点,才能做好服务。

2.3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挑战

图书馆资源服务包括后台和前台,后台多指组织与揭示,前台多指检索与利用。由此,资源服务的挑战可以分为资源组织与揭示的挑战、用户体验的挑战。

资源组织与揭示的挑战。宏观上,肖珑认为资源的复杂性带来了资源合作,为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在资源易获情况下,应该提供更有深度的信息资源服务。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从资源订购的角度出发,提出图书馆应利用开放获取资源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电子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美国研究型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的85%用于电子资源建设,图书馆的预算年增长率维持在1%左右,但电子出版物的价格增长率在5%至6%。这种情形下,开放获取为图书馆创造了机遇,但如何利用开放获取对于图书馆仍是挑战12引。微观上,电子资源分布于互联网,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但颗粒度小,一个图表、一个数据都可能成为一个知识对象。同时,大量免费资源的甄别、获取和揭示需要图书馆实现。邓景康认为,图书馆只凭自身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及平台实现追踪。

用户体验的挑战。目前,用户习惯使用搜索引擎,对搜索体验要求高。近年来,资源发现系统的出现与推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频率。但若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无法获取的现象,就会迁怒于资源发现系统,因此,资源发现系统后台的资源组织与揭示工作任务艰巨。邓景康认为用户的需求在从资源发现服务向知识发现服务过渡,从资源发现到知识发现是未来发现系统的趋势。如在美国图书馆协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的基于知识概念的发现系统Yewno,就集成了文本分析、语义计算、机器学习、信息可视化等功能。

2.3图书馆角色需要转变

大环境的变化导致用户行为、用户需求、信息技术、出版模式、社会期望都在发生变化。初景利认为图书馆迫切需要转型,社会期望的新型图书馆需要具备三大新能力,即情报分析与研究能力、数字出版服务能力、智库服务能力。朱强认为图书馆转型是必由之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也必须进行信息化。

赵艳对开放获取环境下的图书馆定位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从采购员到出版总监,从采购预算管理到开放获取出版服务和成本管理,从论文提交到开始介入跟踪、统计、分析、计费和支持管理等流程。基思·韦伯斯特(Keith Webster)认为,图书馆能够在国际要求学术开放获取的大形势下发挥作用,图书馆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达到政府和基金会的要求而实现开放获取。

图书馆角色的转变也意味着要求图书馆员进行角色转变。就特色馆藏而言,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文献中心负责人何妍认为,相对传统的管理特色馆藏的图书馆员的职责,走向未来的管理特色馆藏的图书馆员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工作内容包括办展览、资源推广、项目申请、对外合作、数字化、募款等。

2.4图书馆价指标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馆藏量、资源建设经费等是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评价图书馆的指标体系也在发生变化。黄柏楼认为图书馆对学校的贡献和影响力已变成评价图书馆的新指标。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在对教师的学术创作、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产出的支持效果,图书馆的影响力则体现在与学校招生、学生成功、学生毕业率的关联程度。

3.国内外图书馆的应对举措

3.1制定合乎馆情和环境发展的战略规划

未来的五到十年,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转型以适应学术生态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通过战略规划来实现。初景利在报告中指出,国外很多大学图书馆都会制定中长期的规划。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图书馆战略转型的重要决策文件,也是获得支持、赢得发展的重要环节。黄柏楼介绍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图书馆2015-2018年的战略规划,其中提到图书馆的使命和任务是在多种思想和信息公开交流的环境中,为鼓励学生学习、支持教师学术研究做出贡献。图书馆的定位是合作与协作中心、数字化创作与学术视野中心。朱强梳理了2012年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规划,阐述了图书馆为实现战略转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强文献资源基础、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让图书馆“被依赖”、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和打造学习型组织等。其中重点是支持教学、支撑科研、信息基础建设与新技术应用等。杰尼瓦·亨瑞(Geneva Henry)认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满足师生的教、学、研需求。为此,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知识服务项目,成立了在线服务部门、跨学科服务机构,让图书馆员参与整个学校的

教学过程。

3.2開展多种交流合作

黄柏楼在报告中谈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图书馆将原有的85个学科馆员全部转变为联络馆员,分配到各院系和专业。联络馆员深入院系的教、学、研工作,如参与院系大会,介绍图书馆新的服务项目或新采购的数据库;参加院系课题组会议、为学生授课并介绍数据库与文献管理软件、参与院系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杰尼瓦·亨瑞(Geneva Hen-ry)认为图书馆与校内外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和网络系统,既是学校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还针对合作交流领域开展相关探索工作,成立跨学科的活动机构,促进了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图书馆员参与教学教研过程中,各方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使交流和信息传播更加通畅、学习过程更加有效;为教师提供GIS工作坊、数据可视化工作室等,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合作,支持教、学、研工作。何妍也在报告中谈到,开展对外合作是未来特色馆藏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

3.3共建资源共享联盟

在资源类型多样化、读者需求多元化、学术交流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间建立资源共享联盟是解决单个图书馆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势所趋。斯科特·希曼(Scott Seaman)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基于俄亥俄图书馆与信息网络(The Ohio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以下简称OhioLINK)的图书馆合作,OhioLINK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共享联合编目、跨机构共享资源、合作采购电子期刊和书目三个方面。杰尼瓦·亨瑞(GenevaHenry)介绍了由华盛顿9所高校组成的华盛顿研究中心联盟,成员馆之间完全共享馆藏和基础设施,联盟为其成员馆提供支持和服务,使得资源利用扩大化。她强调,探索图书馆间的合作发展对图书馆生存尤为重要。肖珑对数字时代的资源合作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她总结了未来资源合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印本协调采购、印本馆藏的大规模数字化加工、数字馆藏的联合采购、资源统一整合、合作深度服务、联合长期保存、合作培训与评估、打造开放获取资源联合体等。她认为资源合作需要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包括:资源共享并可持续利用;科研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图书馆和用户积极参与,人力资源共享;资金和政策支持;维护和支持知识产权。乔治斯·扎克斯(Georgios Zachos)提到希腊、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有相应的学术联盟或信息联盟。

3.4重视特色馆藏建设

当前图书馆的纸本资源利用率大幅下降,特色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特色收藏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何妍以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全球资源中心为例,分析特藏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特色资源的刻板印象;学生对特藏资源的使用有恐惧心理;教授和研究人员对图书馆员缺乏信任;行政领导对特藏发展支持不够。基于此,她总结了未来特色资源建设的方向,主要有四点:第一,进行交换图书项目;第二,图书馆捐款与募捐;第三,特色资源数字化;第四,网络资源存储,包括社交媒体信息存储和政府网站信息存储。杰尼瓦·亨瑞(GenevaHenry)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基于图书馆联盟的特藏资源共享,例如盲文图书收藏、宗教类资源收藏等。

3.5支持和参与开放获取

学术新生态环境下,为实现最佳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开放获取被提上日程。乔治斯·扎克斯(Georgios Zachos)在报告中介绍欧盟开放获取方面的进展,包括“欧洲开放存取基础架构研究”(OpenAccess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OpenAIRE)项目和“第二代欧洲开放存取基础架构研究”(OpenAIREPlus)项目。除此之外,欧盟还大力发展机构知识库。希腊、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大多数大学都有机构知识库。黄柏楼介绍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图书馆在开放获取方面的行动计划,学校要求本校教授、研究人员将其发表的作品全部储存在图书馆机构知识库中,学校同时招聘数字化项目馆员,将院系资料保存在图书馆中,共享在学校网站上供大家使用。

3.6进行符合用户需求的空间改造

黄柏楼援引国外最新研究指出,理想的图书馆空间要有协作性的小组活动空间、个人空间与安静空间。他阐述了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的必要性和目标。重新设计图书馆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融合图书馆的空间、技术、服务、馆藏与员工技能,促进学生学习;第二,设计智慧空间以提升学习效率;第三,把空间与人和谐结合,发展学习社区,致力于协作学习与教学。他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健康科学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工程为例,介绍图书馆空间改造工作的重点。图书馆的整个改造工程对学生完全公开,并在改造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交换反馈意见。朱强介绍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改造规划。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空间服务,北京大学将对图书馆西楼进行拆除重建。目前考虑的空间配置主要有12大功能类型,即: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学习空间、研讨空间、视听空间、展示空间、自助服务空间、创意工作空间、写作支持空间、技术体验空间、办公空间和休闲空间。目标是打造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空间利用合理的馆舍。

3.7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图书馆来讲,如何引进和培养人才十分重要。初景利认为,图书馆员尚有未发挥的潜力。未来的图书馆是知识密集型机构,用户需要深度服务、知识服务,这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图书馆员要具备学科专长、情报能力,以提供科研服务、深度服务。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人员。他还援引了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一句话:图书馆能力大小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智慧。朱强在报告中谈到,图书馆转型是必由之路,而最根本的是人的转型。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北京大学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多种用人机制,实行全员岗位聘任与考核;打造学习型组织,创造、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员工参会、访问、学习,倡导学习、研究的氛围,鼓励申报学术课题;根据业务需求合并重复性的岗位,转移非关键岗位、增设新岗位,实行主、副岗的管理模式,使馆员素质从“一人一专”向“一专多能”转变;制定结构调整计划,扩大合同制人员、学生助理人员的聘用规模;加强馆内研究机构建设和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鼓励馆员结合业务开展在职教育,考虑与国内外学术界合作的其他途径等。

4.结语

正如杰尼瓦·亨瑞(Geneva Henry)所讲,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图书馆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以使图书馆更加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应当成为适应变化的领路人,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中积极迎接机遇、应对挑战,做出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空间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