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公河行动》:失败的“佳作”

2017-02-18侯东晓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湄公河好莱坞女友

侯东晓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文学与语言研究·

《湄公河行动》:失败的“佳作”

侯东晓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电影《湄公河行动》取得了可喜的票房成绩,媒体一致称赞该片是中国电影全面好莱坞的成功范例,代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崛起,但票房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该片叙事的极简化、人物塑造的席勒化和主题先行等不足。一味称赞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有失偏颇。

《湄公河行动》;票房;叙事;人物塑造;主题

2016年国庆节档期,中国电影票房累计15.8亿,相比2015年国庆档18.5亿票房,减少了2.83亿,同比下降15.30%。万马齐喑中,《湄公河行动》似乎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支“强心剂”,上映九天累计票房6.23亿。各大网站、媒体齐赞《湄公河行动》是中国电影全面好莱坞化,开辟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新潮流。评论界对《湄公河行动》的一味赞誉我们应该谨慎看待,不能因其票房的成功而忽略了电影在叙事、人物塑造以及主题呈现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叙事的极简主义:以动作追车抢抓眼球

电影《湄公河行动》取材于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湄公河惨案”。影片在维持真实案件大框架的前提下,按照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方式把故事内容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案情背景交代、赌场营救岩多帕、商场假交易、丛林大作战。

电影开篇交代了糯康犯罪团伙杀死中国13名船员并栽赃嫁祸中国船员。中国政府联合缅甸、老挝、泰国三国抓捕糯康,而且要活捉到中国来审判,这一设定为后边的丛林大作战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看点。故事主体则由赌场营救岩多帕、商场假交易、丛林大作战组成。这三个部分的戏节奏上流畅紧凑,枪战、追车、爆炸等元素一应俱全,设计感和完成度非常高。在叙事上,导演林超贤完全是按照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展开故事的。如图1:

图1 好莱坞电影叙事方式

《湄公河行动》中,“平静”指案发之前湄公河沿岸相对平静的生活状态。糯康贩毒团伙枪杀13名中国公民这一举动便打破了这一“平静”。面对糯康的挑衅,中国政府积极果断采取措施,联合老缅泰三国抓捕糯康。激励事件1是营救岩多帕,因为岩多帕有可能知道糯康的具体位置。这一段导演交代得干净利索,非常精彩。中国缉毒警训练有素,分工明确,但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贩毒团伙的残忍也再次暴露无遗。于是,我方缉毒警再想办法,激励事件2应运而出。由高刚假扮中国富豪钱多多与糯康进行线下交易,以此引出糯康。在形式上模仿了好莱坞的编剧们一直恪守的一条公式即“情节=安宁→扰乱→斗争→平定扰乱”

[1]138

只不过导演在本片中做了两次“斗争”,也就是图1中的两个激励事件。但激励事件2设置过于复杂,监狱中的沙先生为什么对金三角有如此大的威慑?令人生疑。另外,宋先生的身份交代也不甚明确。这一段落结束前,新武枪杀毒贩占蓬时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悲伤,就奔赴丛林抓糯康。这一情节的失真在本文的后半部分还会有专门的讨论。

从叙事上看,《湄公河行动》并没有玩出新意,只是在好莱坞叙事的基础上添加了新武的复仇线索。人物的行为动机不够有力,除去新武是为自己的女友复仇,其他人都是导演将国家意志强加给角色,角色的主动性不够。影片当中两次出现高刚与女儿视频的情节点。显然,导演想以此丰富高刚这一硬汉的柔情形象,但是在机车横飞、子弹满天的银幕上,这一匆匆而过的情节几乎没起任何作用,这一情节设置并不成功。导演在叙事上追求视觉冲击,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丰满性。

二、人物的席勒化:失去主动性的前行者

人物形象设置上,《湄公河行动》采取了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方式。即一方是杀人不眨眼的糯康贩毒团伙,另一方是嫉恶如仇的中国缉毒警察,在此基础上又将线索扩展为两条。如图2:

图2 《湄公河行动》叙事线索

从图2可以看出,整个故事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缉毒警和卧底联合追捕糯康,第二条是作为卧底身份的新武为女友复仇。在这两条线索中导演设置了三个情节点:第一,糯康残忍杀害我国公民,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方是为正义而战;第二,糯康的大儿子拿突被我方缉毒警击毙,糯康让小孩做人体炸弹炸我方指挥部;第三则是新武的女友之死。这三个矛盾的设置,使双方不断产生摩擦,剧情愈演愈烈。在“抓糯康”这一主线故事之下,新武的女友之死是本片的支线故事。他的女友被毒贩占蓬所害,十年来他一直想报仇。在激励事件2中,新武在毒贩失去反抗能力的前提下杀死了毒贩,似乎不合常理。

对于新武的前史,影片交待过于简单。在杀死占蓬之后,马上将悲伤抛掷脑后并投入到追捕糯康的行动当中。一个成功的角色应该随着故事的不断往前推进而不断做出抉择,这种抉择又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在不断的抉择中,角色才能丰满起来。但是影片在此部分并没有展示新武的挣扎和抉择。本来鲜活的形象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虽然无坚不摧,却冰冷无情。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高刚身上,女儿情节的设置,本应体现高刚的硬汉柔情,可是这一情节在片中被“悬置”起来,仅仅是闪现,于剧情的推进和人物的刻画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角们一腔热血为祖国,个人情感抛之脑后。他们不过是在国家意志的支撑下前行,没有自己的儿女情长,自然也就称不上是鲜活的人。在火爆的动作场面背后,人物的情感戏没有调配好,使人物形象失真。

三、主题先行:好莱坞模式的本土生硬嫁接

《湄公河行动》的主题是中国公民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国家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除去爱国主义,片中的情感设置主要有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是高刚的父女之情,爱情是新武与女友的感情,友情则是缉毒小队队员之间的感情。导演对于这三种情感的表现过于精简,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

首先是高刚的父女之情,几句话两个镜头一带而过;队员们之间的友情完全服务于战争,友情的展现仅仅体现在一次聚餐中,其他场景与其说是友情不如说是工作关系。相对而言,这三种情感中设置得最好的是新武的爱情,可正如前文交代的,新武在为女友复仇之后,人物就失去了内在的行动力,变成了一个“战争武器”。杀死犯人违反法律为新武死亡结局埋下了伏笔。这个人物设置的失误让我们感到惋惜。影片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展现上过于直白和坦率,将我方缉毒警形象抽象化、符号化,完全沦为了符号式的存在,这是林超贤在学习好莱坞的经验过程中“本土化”的不足。好莱坞大片的价值观,往往是霸权主义和人道主义并存。童子军的设置本应是本片的看点之一,是体现糯康残忍很好的切入点,但商场戏中,我方缉毒警被设置得过分“弱智化”。

《湄公河行动》对好莱坞的学习只学到了其“形式”,即:暴力的场景、凌厉的节奏,但并未学到其“精髓”,即:如何在精彩的叙事下传递核心价值观。而这也是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最重要的价值之一。那么,从这一角度来看,林超贤对于好莱坞的本土嫁接显然没有做好。

四、结语

《湄公河行动》明确地传递出了强烈的国家意识,而国家意识又很容易让人想到充满了争议的民族主义。由“用强大的力量坚决捍卫中国公民的海外利益”体现出来的国家意识,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支持。在烂片扎堆的十月,《湄公河行动》无疑是一部惊喜之作。但是,国家意志高于一切的主题先行的硬伤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来看,《湄公河行动》到底价值几何,还要等时间来验证。有评论者称《湄公河行动》是中国电影的全面好莱坞化的成功范例,似乎有些过誉。从以上分析来看,它与全面好莱坞化还有一定距离。也有人称《湄公河行动》是代表了此类主旋律电影的崛起、是否能够崛起,是否能引领某种趋势,似乎也要让时间来见证。相比于主观猜测,从电影本身去深入探讨不失为一个比较客观的方式。

[1] 薛凌. 从《关山飞渡》看古典好莱坞影片的叙事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1).

责任编辑:之 者

2016-12-03

侯东晓(1991—),男,山东日照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J905

A

1671-8275(2017)01-0112-02

猜你喜欢

湄公河好莱坞女友
套路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好莱坞精选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