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对策探索
2017-02-18吴爱芬
吴爱芬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对策探索
吴爱芬
当前,很多高一新生特别容易忽视高中地理学科,或者是用学习初中地理的方法来延续高中地理的学习。最常见的现象往往是平时不认真参与课堂学习,考前紧急突击。学生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主导下地理学业状况自然不会很好,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会错认为地理难学,并逐渐失去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成为地理教师提升整个班级地理学习成绩的主要难题。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对学生错误观念的纠偏、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留意初高中地理在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上的差别,针对性给予学生指导,方可有效帮助学生顺利步入高中地理的学习,且能够逐步得到提升。
一、掌握初高中学习内容差别,强调学好高中地理注意点
在新高一开学第一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翻看教材目录,浏览教材内容,告知高中地理必修、选修的主要学习内容。接下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高中地理教材的前言,观看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小视频。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觉得高中地理学什么?怎么学能够学好?当然,这种讨论往往只是浅表的,但确是极为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展示讨论后的认识,接下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的特点、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等。着重强调初中地理多研究是什么,而高中地理则侧重需要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问题。可结合教材举例介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为接下来即将学习的“地球的运动”内容准备地球仪、留意思考太阳对人类的主要影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哪些特点等。提前介入可以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明晰高中地理的特点,为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学习方法指导,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地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分别给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建议。
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教学时,笔者常建议学生通过口诀去知晓太阳的基本特点:太阳是个气体球、组成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能量释放电磁波(可补充电磁波相关知识,包括物体温度和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等)、能量来源核聚变(可补充核裂变、核衰变相关知识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等。通过联想、编口诀等方法不仅仅会增强学生记忆效果,更可以使得地理内容变枯燥为有趣,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再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内容时很多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理解比较模糊,笔者会建议学生以课桌为黄道面,将地球仪在课桌一侧进行转动,看课桌和地球仪之间相交的状况;在理解太阳高度时教师以拳头代表太阳,在日出、正午和日落时拳头的位置则表示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理解地转偏向力时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台风的卫星云图。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来理解相对抽象的内容不仅仅更为便捷,学生们会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地理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也会成为他们乐意学习地理的动力之源。
三、做好过程控制,强化个体关注,确保班级整体得到提升
很多时候,因高中学习内容较多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层级与初中相比提高较多,此时部分学生若在地理学科方面发展不理想则特别容易产生放弃思想。尤其在高一这个起始年级,教师绝不可对学生轻言放弃。因高一地理要学习整个高中最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立体几何、物理学科等相关知识的支撑,尤其是女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空间感对“地球的运动”理解较为困难,很多学生也因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关注较少,学习大气运动、水循环和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时较为痛苦。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反应及学业发展状况,及时跟进。帮助学生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相信学生一定愿意转变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Ⅱ多为人文地理,包含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人地关系等内容,部分学生在学习完必修Ⅰ后可能会觉得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少。人文地理中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分析角度等方面需要有必要的思考问题的思路,这些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记忆,若教师忽视了学习人文和自然地理内容的方法指导,很多学生可能会在人文地理部分投入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初高中地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如何寻求到一条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途径,一直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所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