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实践
——谈高中语文点拨发散教学法

2017-02-18

教书育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设教学法

李 明

感悟、实践
——谈高中语文点拨发散教学法

李 明

一、点拨发散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点拨是“引入”,发散是“提升”。点拨发散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众多新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点拨发散教学法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创新的思维训练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其基本模式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深究→教师诱导点拨→学生发散发现→师生归纳评价→学生创新运用

二、点拨发散教学法的优越性表现

教师的点拨要带有启发性,更注重点拨的精准性,要适时适度、精要准确、诱发思维;空白性,给学生留足思维空间;激活性,点拨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的高度统一,形成思维能力的递进。

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即引导学生课内外自觉、自主、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创新性学习,同时又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打开思维的大门,探究知识的联系,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

点拨发散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压缩讲授时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空间,并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新想法,提出新见解,实现对知识的创新认识和独到见解,使创新能力获得超常发展,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三、点拨发散教学法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五个要素。教师首要的前提是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探寻创设激活思维的问题诱因。问题情境点拨是使学生发生问题的刺激模式,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产生问题。问题的产生意味着思维活动已带有方向性,进入了思维的推演过程。

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智力水平,严格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达成度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统一。一般说来,解决问题所需的物件都在视野经验之中,问题容易解决。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各个教程之间,特别是一个教程的开始、进行中或结束时都要注意贯彻,形成流畅的情景链。要重视问题的技巧。教师应当积极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所谓“认知冲突”,指学生想急于解决的问题,但用已学知识技能无法完全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这类问题,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作为强化,再用错中求证的逆向思维方法,进一步点拨学生深层思考,形成知识网络。

要坚持问题的尺度和多样化原则,避免内容和形式的重复。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元素或事实太少与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最能引起共鸣的问题,最适合于课堂点拨教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解决问题,使其求知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强化其求知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更多新知识的动机。问题中的元素有时是心理上的概念,概念的排列也和视觉刺激在空间上的排列一样,能便于或妨碍问题的解决。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展开讨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所有点拨性问题,都应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之后才会发出思维间的碰撞,才能进入思维发散的理想境界,学生也才会真正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只有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思维活动,进行主动、自主的学习、思考、探究,多角度、多方向地去推测、假想、想象、分析、推证,独立与合作结合,才能真正诱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诱导点拨,适时适度地对难点、关键点进行“点”“导”,诱发思维向深层拓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抓住学生思维的“滞点”进行诱导,积极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指点迷津,诱发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路,最大可能地拓宽学生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

4.诱发产生具有创新性的奇特思维,点拨学生的思维发散,促使新想法、新信息、新知识、新答案、新结论的产生,从而形成新经验,进而发现本质和规律,将现有知识进行创新性运用,逐步融会贯通。

5.点拨学生对知识的创新运用。在学生知识和能力内化的基础上,指点学生运用系统知识、思维方法和创新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延续、拓展。■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设教学法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