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1.25亿年前两性花化石,或挑战“被子植物白垩纪起源说”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8期
据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英文版《地质学报》刊发了渤海大学韩刚、深圳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王鑫共同撰写的《中国早白垩世一个类似人字果的被子植物化石》,展示了被子植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
论文依据的化石标本发现于自辽宁省凌源市郊区大王杖子附近的义县组地层,因而被命名为凌源假人字果。其生长时间为距今1.25亿年前,是该地层发现的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及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假人字果和以前的被子植物化石的主要区别在于:雌雄蕊非常靠近,并且雌蕊在中央,类似现代被子植物中花的结构;和生殖器官相连的叶片具有双子叶植物型的羽状结网叶脉;最重要的是,种子着生在果实的中脉上。这些化石证据的发现,一方面对‘白垩纪才有被子植物’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在更早的时段里去追寻被子植物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