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科院海洋所发现深海热液区和海山区软体动物新属种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热液中科院标本

据科学网2017年5月22日报道,近日,中科院海洋所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 m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海洋所博士张树乾和研究员张素萍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的脐螺科Neomphalidae标本,其附着在黑色岩石上,形状如帽贝,但早期壳层仍保留着螺旋状,后足上具退化的厣,这些特征与同科其他属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为脐螺科动物由螺旋状向帽贝状演化的中间过渡类型。据此建立了一新属:片脐螺属LamellomphalusZhang & Zhang, 2017;记述了一新种:马努斯片脐螺LamellomphalusmanusensisZhang & Zhang, 2017。该研究成果近期在贝类分类学杂志The Nautilus正式发表。脐螺科为深海热液区特有类群,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隆起、加拉帕戈斯、劳盆地以及马里亚纳弧后盆地,目前全世界已发现6属9种。

此外,张素萍团队于2016年发现了翁戎科一新种,将其命名为精致翁戎螺BayerotrochusdelicatusZhang, Zhang & Wei, 2016。标本采自于雅浦海山区一山顶处,距离水面255-289米。研究结果已在动物分类学杂志Zootaxa发表,至此,精致翁戎螺也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翁戎螺新种。翁戎螺属于非常古老的类群,起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距今约5亿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翁戎螺化石种1000余种,现生种仅有32种,被誉为贝类的“活化石”。该新种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翁戎螺科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热液中科院标本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