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三生物学复习课教学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高三

陈 敏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361026)

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不相似的现象。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就是“遗传与变异观”。这个观念隶属于“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让学生树立“遗传与变异观”,教师得先对“遗传与变异观”有深刻理解。“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5章第2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二倍体及多倍体和单倍体、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等内容。笔者以2016年福建省高三生物学教学研讨年会上两位教师(简称为A教师、B教师)的“染色体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对坚持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理解和思考。

1 导入的设计

A教师:以问答法导入新课。具体的问题是可遗传变异有哪些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可发生在什么生物体内?哪些生物可发生染色体变异?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B教师:以案例分析法导入新课。教师先展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著名音乐指挥家周舟的照片,介绍他的成功与疾病,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染色体变异”。

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教师通常采用问答法检测学生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导入新课,较少有教师会像上新课一样为复习课设计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导入环节。A教师坚持了传统,B教师选择了创新。学生的注意力都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但是学习的欲望还是有差异。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A教师:以教材的编排顺序为线索,先讲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不同(可用显微镜观察);再讲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配合导学案和模型建构,讲练结合;然后讲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配合导学案,先讲后练;最后讲单倍体育种。根据课时安排,教材中的实验留到下节课再讲。B教师:先通过学生构建果蝇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模型,复习染色体组和单倍体并举例;再通过学生构建果蝇受精卵的染色体模型,检测学生对染色体组的理解并复习二倍体;然后通过学生构建含2个染色体组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成异常受精卵的染色体模型,复习多倍体并举例;接着通过学生构建个别染色体数增减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成异常受精卵的染色体模型,复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别染色体增减,并让学生解释新问题;之后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最后利用板书总结染色体变异这节课的知识框架。限于时间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讲得较简略,实验留在下节课再讲。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体现了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和自己的智慧。A教师尊重编者的思路,根据学情,编制导学案,课上讲练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模型与知识相结合,稳扎稳打,步步推进。B教师选择重组知识,以果蝇为例,从配子到受精卵,从正常到异常,从小知识到大框架,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沿着教师设定好的“脚手架”往上爬,最终建构出知识框架。两位教师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坚持传统与改革创新”的不同风格。

3 “坚持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

坚持传统是因为传统的东西好,值得继承和发扬。改革创新是因为传统的东西已不合时宜,只有创新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教学也是如此。高三复习课重在对知识的重温、建构、深挖、记忆和应用。传统的复习课有多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通过复习或检测旧知识导入新课,接着围绕主题逐级展开讲解,再用例题说明,必要时进行变式训练,最后总结知识。这样的教学法课堂效率高、针对性强,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好方法、好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不过,如果学生长期这么听课,学习的主动性可能会不断下降,逐渐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所以一味坚持传统而不改革创新,学生的活力和课堂的活力可能会消失殆尽。所以,高三复习课需要寻来“坚持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

3.1 平淡中制造激情 高三的教学方法如果被一成不变地反复使用,学生觉得烦,高三的生物学复习也会失去激情。在《大学》里有句名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每个人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自己。教师也需要这样。在平淡的教学中制造激情,在坚持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高三的课堂重新焕发活力。这就好比在普遍的遗传现象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变异个体。自然界因为它的不同而丰富多彩。这就是教学实践中的“遗传”(坚持传统)与“变异”(改革创新)。

3.2 善于“基因重组” 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和包容水平不同,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1]。

传统的高三复习课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对学生来说,这是下位学习。即学生利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去解决许多新情境下的问题。或者说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假说”进行“演绎”,去解决大量的问题。如A教师的做法。相反,上位学习的高三复习课是学生先解决各种新情境下的问题,再归纳概括出知识、概念或规律。如B教师的做法。

上位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下位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理解、分析的思维能力。高三的复习课应该是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两者兼有的,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变异”的优良成果丰富自己的教学。这就相当于“基因重组”。

3.3 让“有利变异”成为“可遗传变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套用到教学中,就是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反思众家之短,引以为鉴。看教育专家的理论,丰富自己的认识。听同行的课,想这节课好在哪,不好在哪。反观自己的教学,我能做到什么,能不能将教育专家的理论和同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变成自己的教学技能,并且长期实践甚至推广开来。

教师坚持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思想态度,可借着传统,走向优秀;靠着创新,走向卓越。

猜你喜欢

染色体变异高三
变异危机
变异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高三·共鸣篇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能忍的人寿命长
变异的蚊子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