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天性,让“画”熟蒂落
2017-02-18李泳君广东省佛山市容桂瑞英小学
■文/李泳君 广东省佛山市容桂瑞英小学
随着社会与家长素质的提高,社会开始慢慢重视儿童绘画的学习。美术绘画的学习,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方向。各个家长都为儿童去报各种不同种类的绘画学习班。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绘画上所表达的思想各有特长。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去给孩子们选择适合他们的绘画学习方法。一些过早或错误的学习方法也会对孩子以后的绘画之路产生不同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时期我们对待儿童的绘画应该有不同的分析与看法。绘画的种类有很多,有水墨画、版画、粘贴画等等,其中儿童涂鸦是儿童接触绘画最开始的一项活动。涂鸦这种活动在儿童早期绘画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它的工具较为广泛,如蜡笔、油画棒、水彩笔、各种铅笔、油性笔、颜料,凡是能够握在手上画的都可以成为涂鸦的绘画工具。为了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最好为孩子准备专用的画纸,不要养成随处乱画的坏习惯。
一、对绘画世界的探索
在孩子1至3岁的时候,由于对事物的好奇,这时孩子开始很笨拙地拿起笔,在可以尝试的地方进行他们的绘画探索,这是儿童初期的绘画。其普遍特点有,手紧紧地握着绘画工具,画笔不离开画纸,一般会以手腕用力或肩膀用力,有绕着圈画的,也有一条弯弯曲曲地线条。这时所表现的是一种无控制的绘画,可以满足孩子的动觉神经,是促进孩子手眼协调的一项运动。所以这时你看到孩子拿起笔去绘画,请不要介意他们的握笔方法,也不要觉得会弄脏而去限制孩子进行此项活动,其实这也属于早教教育的一部分,是触觉、视觉发展的开始。
二、绘画意识的萌芽
到了3至4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线条的走向,可以有意识地圈出准确的位置,手脑的协调已经慢慢有了进步。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准确地圈出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但此时绘画形状还是很抽象的。这时,千万不要教给孩子任何的绘画技巧,有的家长喜欢手把手握着孩子的手去绘画,其实这样会抹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到下一次他们尝试自己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画的跟父母手把手教的不一样,会导致暴躁或者情绪低落。此时的孩子的“抽象画”开始有属于他们的一些符合,他们会把一些常见的东西以抽象的画法画出来,比如小狗、花朵、太阳、月亮等等,不要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他们的画。应该静下来听听他们如何解释他们的作品,听听他们充满童真的绘画世界,有时候,一团乱糟糟的线条可能是一所房子,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线条就是他们所说的小蛇,一粒粒小点点可能代表的是一个人。看起来完全不符合逻辑、不合常理的画法就是他们的创意所在。大人们除了应该学会倾听之外,还要给他们肯定与表扬,激发他们下次的创作欲望,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思维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开拓创新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要从小影响这一代的孩子。
三、初步接触绘画技巧
4至7岁,是孩子人生最美丽、最天真的时光。此时的小宝贝们纯洁、天真、快乐、无忧无虑,涂鸦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宣泄情感的活动,是对自己情感的真实表露,从涂鸦上会看到他们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开始懂得运用色彩去把内心的喜与悲绘画出来。此阶段的小孩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阶段,是接受知识的又一个飞跃时期。幼儿园或小学里都有相关的美术课程,他们开始对孩子初步了解并尝试到一些绘画技巧。
学校的教育会对儿童的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的绘画开始具象化了。喜好一些卡通图案,他们会有尝试临摹的时候,有的成人就会觉得孩子把画临摹得好而去夸奖他们,为了博得认可,有的孩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发展,沉浸在临摹的学习中,而失去了自己的探索与发展。因为评价者的一句不经意的评论,可能对孩子本人有很大的影响。建议教师在教同一个主题的时候避免孩子过多地模仿教师的痕迹,多多鼓励他们画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允许孩子们在同一主题中可以出现不同的画。不要太多地妨碍他们画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还有过多地教他们怎么样去画,这样孩子的绘画就会形成依赖性,长期下去会束缚思维的发展。我发现有的孩子在过多的临摹后,他们会失去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绘画中常常离不开像语文一样的抄写。没有东西临摹,就画不出来了。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画画的线条表现是很棒的,一次我叫他给我画台小车,接下来,他就翻他的书包进行书本的翻阅,可是翻了十几分钟都没有找到汽车这个图案,于是就哭着跟我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长期临摹的弊端。
作为成人,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利用各种外出活动的机会,介绍他们身边的事物。如看到白云,问:“这朵白云像什么呢?除了像小鸡,还像什么?”在高楼上往下看,可以问:“下面我们一些认识的人为什么变得那么小呢?像小蚂蚁一样。”变小了之后他们就像走进小人国了,小人国里面原来还有很多故事发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的颜色。比如,苹果一定只有红色吗?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一个表面是红色的苹果,阳光照射得少的地方就会呈现黄色,被虫子咬过,还会有黑斑。这个阶段是重视培养观察与思维想象。至于绘画技巧的教授,只要简单带过就可以了,剩下的多让他们去探寻个究竟,孩子不懂的时候在旁边轻微提醒即可。
四、保留孩子的绘画兴趣
7至12岁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判的标准,绘画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绘画作品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色彩,会懂得思考绘画主题并尝试找到合适的材料去表达。这个时期的教学重点可以是多种材料的创意,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绘画方法,如综合材料绘画、水墨试验、动漫多媒体绘画、线描写生。通过多方面的绘画技巧的接触,让他们对绘画继续保持好奇心并感受不同画种带来的快乐,增强他们绘画的知识面与对绘画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通过定期举行一些学生画展,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是,有的家长却对这时候的孩子进行一种揠苗助长式的美术培训。曾经有个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已经三年级了,我想让我的孩子学素描,我看到别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大了,他们在有的培训班里面已经开始学素描了,画得还不错。我的孩子画了那么久的儿童涂鸦绘画,幼稚得不得了,我要求我的孩子像别人的孩子一样学素描,我认为学素描才是真正的绘画。”一边听着这位家长的要求,一边就觉得很无奈,无论我怎么解析,他都不能接受孩子过早学素描对孩子的思维培训其实并不好,如果遇到只会一面为了教素描而教的老师,这个孩子就倒霉了,没过几年,他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甚至是厌恶。这种盲目跟风的学习方法,跳跃式的学习,没有根据孩子自身能力条件的培训会给孩子的成长过程留下最残酷的烙印。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了兴趣,什么也学不成。
在12岁之后,孩子升上初中了,有的孩子会使自己喜欢的绘画慢慢走向更加专业化的学习,参加美术的备考,有的孩子虽然没有把绘画兴趣专业化,依然把绘画当成一种爱好,运用美术活动中的一些观察方法可直接影响到他日后的生活。
简单地说,儿童绘画着重的是思维的开发,培养他们对世界有探索的精神。不要有重技能而忽视创造的倾向,不要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有位画家说过:“绘画的技巧成分越少,艺术成分越高。”曾经有的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画的一些“鬼画符”的画时就会皱起眉头,认为是老师教不好,孩子没有这个天赋,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干脆让孩子不要再画画了。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欣赏儿童的作品,不要用“美”与“不美”或“像”与“不像”去评判。儿童的作品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是儿童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其实,一幅好的儿童画,注重的不是它具有美感的结果,而是应该着重于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思维探索、思维想象以及表达,培养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有意回忆、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在面对生活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从现在国内外学生的对比来看,中国学生对“死”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却对“活”的知识无从下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足,这与我们一直以来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有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家长懂得什么才是最美好的艺术。
毕加索曾经说过:“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么样像孩子那样画画。”当你发现有个孩子在墙壁上涂鸦的时候,请不要马上制止,说不定,他就是下一个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