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掌握
——一年级上学期美术课《东西南北》的单元化教学
2017-02-18顾华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阳光学校
■文/顾华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阳光学校
教材分析:《东西南北》是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以折纸、剪贴为主要内容,是“设计应用”领域课,取材于传统折纸玩具“东西南北”。主要是在学会该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剪、贴和添画的方法突出具象化的形象特征,创作出一个可爱的纸偶玩具。
折纸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教材安排折纸教学,重在激发儿童的折纸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从“东西南北”这一普通的纸玩具,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夸张再创造,变成一个个形象各异的动物造型,赋予了纸玩具新的生命,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能力。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折的步骤,也有一些动物的成品造型,教学建议一课时。实际情况如下:
1.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动手能力实在很弱,从折“东西南北”到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物,难度太大!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太多了,例如学生带来的都是A4长方形的纸张,如何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变成需要的正方形的纸?学生能看懂课本中的步骤图并准确地折出来吗?如何快速剪出四条一模一样的腿?怎样的颜色搭配看起来舒服?对于时间只有40分钟甚至35分钟的美术课堂,根本完成不了啊!
2.一年级学生美术习惯很差:绘画用水彩笔,他用完一支红色笔,套好笔帽再装进笔筒,用完绿色笔后套好再装好,再用到刚才的那支红色笔时重新打开,用完再套好再装起来,这一套一装极大地浪费了时间。手工课就更加麻烦了,一用剪刀,地上全是纸,用了一点点的纸就被扔进垃圾桶,如果要剪一个圆,他会从纸的最中央去剪而不是边缘,如果要剪一模一样的几个形,他会画一个剪一个再画一个剪一个……动作更慢了!
3.如果我们进行理性的分析,其实这就是孩子,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成人的经验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践和反省中的,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技能技巧与方法,让孩子们知道并逐步掌握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怎样使做出来的作品又快又好,任重而道远。
我想起了去年赴英国培训学习时,在一所小学听到的一节一年级美术课《树叶拼贴》。当时教师正在给三个一年级孩子在一个小圆桌上上树叶贴画的课,她自己有示范,然后对每个孩子进行细致的指导,胶水怎么用,树叶怎样把它贴住,方向怎样,贴完一层再贴一层,真是好细致啊,一组学生上完了,再换另一组学生。而这之前,涂背景上了一节课,画树干上了一节课,现在贴树叶又是一节课,真是好慢好慢的课堂。但是细想,这样的“慢教学”其实是源于尊重,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掌握!
我的策略:
慢下来!变一堂课为单元数堂课!这个慢,是节奏慢下来,难度降下来,习惯养成起来,效率提高起来,让每个孩子都掌握,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创新!
于是,我把这堂课分成了三节课。
第一节:人人会折“东西南北”,人人会玩“东西南北”。
重点是教会学生折“东西南北”。难点是制作过程中一些习惯的养成,例如长方形的纸如何变成正方形,如何学会用手撕多出来的纸,如何折得平整等等系列的具体操作指导。我首先让孩子们见识了我的撕纸技术,在6秒之内快速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孩子们看得羡慕死了,跃跃欲试,当然教孩子们的时候速度就放慢了,从看课本步骤到自己尝试,快的孩子自己能研究出个大概,那些看不懂步骤的孩子我再示范,一步一步教。孩子们从不会到会,从歪歪扭扭的形到有点样子,每个孩子基本都能折出两个左右的“东西南北”,然后我教他们在上面写上玩耍的文字,教他们怎么玩,每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声快乐响起。
第二节:教会每个孩子做一只大嘴巴青蛙。
本课重点就变成了大嘴青蛙的制作,难点还是手工习惯的养成。例如怎样快速剪贴四条腿(对折再对折剪一只即可),学会了这样的方法,两只眼睛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而且引导孩子从纸的边缘入手剪而不是纸张中央,这样既节约了纸张又节省了时间。再例如怎样装饰身上的花纹,除了五角星的花纹还可以有爱心、小圆点等等花纹,怎么贴呢?要注意贴得有变化,有疏有密!这里还涉及一个色彩搭配的问题,最好用对比强烈一点的颜色,整个过程中,我既示范也启发孩子设计制作跟教师不一样的形状,其中一个动手能力强的男孩子就做了舌头超长的青蛙,舌头上面还粘了一只小飞虫呢!最后和学生一起玩一玩大嘴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我有一只大嘴巴,抓起害虫顶呱呱!”引导孩子们自编童谣,又一节课快乐地结束了。
第三节:人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嘴巴玩偶。
学会了大嘴青蛙的制作,本课的重点就是做别的大嘴巴动物,课本里有小兔、小熊、小狮子的玩偶照片,在分析了它们与青蛙的不同点后,大部分孩子理解了具体的做法,但是除了这些动物呢?这就成了本课的难点,我给孩子们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小动物的简笔画头像,强调只要抓住动物的特征,例如牛的两只角、大象的长鼻子和大耳朵、猪的大鼻子等等,孩子们还真有模有样地做出来啦!而这个时候,我只要负责轻轻松松去点拨和赞美就好了:“我建议你把大象的鼻子做厚一点!”“给牛嘴巴里吃点青草好不好?”“哇,大鳄鱼的牙齿看着要可怕一点的哦!”“你的龙爪做得实在是太棒了!”……于是,那些孩子做得更起劲啦!《东西南北》在这样的单元练习中告一段落,谁知过了一个星期,我再到这个班级上新课的时候,有两个孩子“抬”着“一条龙”上来了:“老师,这是我们俩用很多很多个东西南北连起来的龙!”我一看,哈哈,太惊喜了,原来东西南北还可以叠起来造型呢。我没想到但是我的孩子们想到了!我非常高兴,他们把美术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的思索和实践,你看这么多只“东西南北”叠起来的“龙身”,这两个孩子得花掉多少玩耍的时间呐!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们两个。
不得不说,如果这节《东西南北》按照教学建议上成一节课的话,过程仓促,作品完不成,更别提有创作了,我这个教师不爽,孩子们心情也郁闷。把它设计成单元课,这种慢下来的教学,基于尊重,归于发展。它是让每个孩子都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长长的过程,能让学生放慢脚步去慢慢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去慢慢懂得怎样跟组内学友合作、分享、交流,去慢慢形成相关的技能和钻研以及创造的品质,去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与美好。
为了孩子,不妨再慢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