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酒驾”问题引发的讨论
2017-02-18谭翠芳
谭翠芳
(广东省江门市陈白沙中学 529000)
李 克
(广东省鹤山市鹤华中学 529700)
“酒驾”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酒驾”问题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社会热点,但对于酒驾易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存在不一致的理解:有的认为是酒精影响大脑的控制能力,导致行为失控;也有的认为酒驾者因被酒精麻醉了小脑,故使行为失控。该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
1 关于“酒驾”的定义以及酒精对车辆驾驶人员的不良影响
1.1 何谓“酒驾”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 mg/100 mL、小于80 mg/100 mL的驾驶行为。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酒后驾车往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2 酒精对驾驶人员的不良影响 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神经系统调控能力大大下降,由此造成行为失控,从而更易引发交通事故。酒精对驾驶人员的不良影响可归纳为:①视觉和色彩感知能力下降。由于驾驶员90%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得的,而在这90%左右的信息中,绝大部分都是有颜色的。驾驶员饮酒后,大脑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使视觉和色觉能力下降,难以分辨交通标志、红绿灯及标线的颜色,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②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由于酒精的作用,人体对时间、空间、运动知觉严重减弱,思考判断能力差,对光、声等刺激反应的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会产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1]。③记忆力降低。驾驶员酒后驾车记忆力差,大脑反应迟钝,遇有紧急情况很难处理好。日本学者宇留野氏将罗马字和日文字母作牵强附会意义上的联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使人记忆。未饮酒者从学习到铭记为止,平均只需试行7.25次,而血液中含中等酒精浓度者平均需试行9.5次,高浓度者平均需试行18.15次,可见由于酒精的影响,使人记忆力明显下降。④注意力水平的降低。酒后驾车注意力降低,信息处理能力下降。由于酒对大脑有麻醉作用,酒后驾驶员注意力大大降低,注意力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和及时转移,在行车过程中影响对道路情况的观察和路面选择,这样就容易出事故。⑤触觉能力降低。汽车行驶中,驾驶员触觉接收的信息虽没有视觉多,但是对驾驶工作来说也很重要。例如,踩制动踏板中的力、方向操纵中的细微变化、车子的振动情况等,都可从触觉获得信息,反映到大脑,以判断制动、转向装置的工作情况。当大脑的触觉能力降低后,对发生的有关故障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上时才会被发现,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增加了危险性[2]。⑥情绪波动大。酒后人的感情易冲动,可能有许多异常的表现和举动,有的言语颠三倒四,有的脾气变大,喜欢超速和超车等;有的手舞足蹈,狂笑不止,有的痛哭流涕,还有的胡骂乱闹等等,这样的状况下开车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⑦容易打瞌睡。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不同的驾驶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睡意。有的人甚至在行车过程中睡着了也不自知。
2 酒精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
2.1 科学实验依据 有关资料[3]显示:在对持有汽车驾驶C照并具有一定驾驶经验的42人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后,以脑电、复杂反应时间和注意集中时间为检测指标对被试者进行酒后实验。结果显示,血液中不同浓度的酒精对驾驶人大脑额叶和顶叶脑电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在大脑额叶表现得最为突出。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 mg/100 mL以上时,前额叶4种波的最大能量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顶叶也出现δ波最大能量值的显著变化。说明血液中酒精浓度变化会对汽车驾驶人的脑电图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威胁到驾驶人的驾驶安全。另外,从实验数据反映: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0 mg/100 mL时,反应时间延长;当50 mg/100 mL后,反应时间逐步缩短,而反应错误次数随之增加,呈现负相关。汽车驾驶人的注意集中能力受不同浓度酒精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注意集中时间随血液酒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最后得到结论:不同血液酒精浓度下,对汽车驾驶人大脑的额叶和顶叶脑电及其注意能力的不良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2.2 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酒精引起的驾驶行为异常主要包括:判断力、操作能力、协调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视觉、色觉、触觉等感觉功能失调,情绪波动加大,睡意明显加强。联系已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上述行为异常主要受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区域所控制。当然,小脑因为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所以对驾驶行为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相对而言,“酒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主要是酒精麻醉大脑,使大脑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