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资源培养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017-02-18任守运

生物学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伪科学议题生物学

任守运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222300)

生命观点、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反观当前的高中生物学教育,“社会责任”的教育常常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师对教材中相关文本教育价值的轻视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体会,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模块为例,列举教材中相关的教学资源,梳理其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价值。

1 借助教材资源,关注生物学社会议题

社会议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讨论的相关话题,其中涉及生物学知识的即可称为生物学社会议题。此类话题需要参与者能对其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此类议题能进行正确解读的学生不多,这说明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社会议题方面有欠缺。纵观教材,有诸多文本内容都涉及社会议题:三本必修教材的开篇均设置了“科学家访谈”,各章节也常设置“科学前沿”“科学史话”“与社会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课程价值凸显关注生物学的社会议题。例如,在“科学家访谈”栏目中,三位科学家分别以结晶牛胰岛素、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等为议题,一方面深层次地揭示我国科学家在探究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生态学研究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历程的艰辛。“科学前沿”栏目介绍了国际蛋白质组计划、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学习有关酶知识之后,介绍了加酶洗衣粉、溶菌酶含片、果胶酶、含酶牙膏、多酶片等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原理分析;学习DNA结构和功能知识之后,介绍了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和在刑侦领域、亲子鉴定、死者遗骸鉴定的具体应用等。教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栏目呈现的生物学社会议题,其文本价值不仅仅是扩展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并能灵活应用生物学知识对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或判断,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

2 借助教材资源,辨别迷信或伪科学

迷信是指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把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就是伪科学。辨识伪科学、破除迷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传播生物科学知识。教材中有诸多生物学观念,如细胞学说、现代生物进化学说、生态学原理、基因理论、稳态理论等,其中蕴含辩证唯物主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生物进化、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等观点;这些生物学事实、观点和理论,是辨识伪科学、破除迷信的“火眼金睛”。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伪科学论断,如“吃基因补基因”“艾滋病可通过蚊蝇叮咬传染”“生产高浓度饮料的厂家宣称其产品很解渴”等,学生需要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辨识此类论断的真伪。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此类文本资源,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之后,具体介绍艾滋病的成因和传染艾滋病的若干途径,可辨识“艾滋病可通过蚊蝇叮咬传染”为伪命题;在掌握基因和酶的核心概念之后,“吃基因补基因”的谬论不攻自破;在学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之后,“高浓度饮料的厂家宣称其产品很解渴”就是故弄玄虚。特别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下,各种迷信和伪科学常通过互联网、微信等载体传播,教师只有用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使迷信、伪科学产生的污泥浊水没有立足之地!

3 借助教材资源,宣传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知识

生命只有一次,最值得珍惜。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也明确提出:帮助学生明确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教材中该方面的教学资源较多。例如,必修1第一章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中,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的方法:把蛙养在无水的玻璃缸内,待蛙的皮肤稍干后,再移入有水的玻璃缸内;此时,可看见水中有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取一小块皮膜用于制片、观察,看到的就是蛙皮肤的单层上皮细胞,这种制备方法不会对蛙造成伤害。此段文本出现在教材的开篇,流露出的关爱生命信息不容小觑,特别是从关爱生命的角度为课程中诸多实验材料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教材中指导健康生活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等知识之后,教材提供“与生活联系”的小栏目,从该栏目中可了解经常食用奶制品、蛋类、大豆制品等,一般不会缺乏必须氨基酸;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过量摄入;贫血、甲状腺肿、急性肠炎等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等等。再如,学习细胞癌变时,文中呈现一则资料分析“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癌”,此文本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绝大多数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长期酗酒可能导致肝癌、食道癌,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而动物的肝脏、很多蔬菜水果、绿茶等都有抗癌物质。学习了神经调节知识之后,教材介绍了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物质,明确指出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的原因。在学习免疫调节之后,具体介绍了艾滋病的成因和传染艾滋病的若干途径,为预防艾滋病提供了更多的具体途径。此外,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资料,教材中常给出具体的查阅网址。这些资源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搭建了平台,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形成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等良好习惯,这也是教材中此类文本体现该课程目标的价值所在。

4 借助教材资源,开展科学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核心素养体系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培养其搜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恰是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教材中除了诸多具体探究性实验案例之外,还有许多涉及开展科学实践的内容,例如,学习水和无机盐时,教材中提供了一则“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几种无机盐是这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学习酶知识后,要求设计一则加酶洗衣粉的商业广告等。教材中也提供了具体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问题的一些案例,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后,在温室或大棚种植蔬果时,应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什么颜色的光源,并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学习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后,理解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果酒、果醋、味精等发酵是否需要通入空气等。学习多倍体成因之后,便学会了无籽西瓜培育技术。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之后,可解释果实剪枝、棉花去顶,以及萘乙酸、2,4-D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分别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常见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关注生态伦理道德等具体事例。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探究方法如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科学实践精神,也值得学生学习和感悟。通过对这些文本资料的学习,能加深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相关性,更有利于开展科学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和体会教学资源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将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猜你喜欢

伪科学议题生物学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