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策略
2017-02-18张渔
张 渔
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策略
张 渔
高中物理中,热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热学知识。
一、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教学热学部分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来学习和掌握热学规律,帮助学生养成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去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如,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法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之间的距离变化规律,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在研究方法的转变方面,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清楚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观念去思考一些热现象。例如:在研究分子运动时,没必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分子的运动方式和状态,只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认识其运动规律就行,宏观的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演示实验的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展示物体运动规律和运动方式的学科,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总结、归纳。尤其是热学部分的知识,更要尽可能地采取实验教学法,将抽象的热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结果,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分子的热运动规律,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花粉运动的方式,想象分子的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具体路线;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些外部条件,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再观察花粉的热运动:温度越高时,花粉的运动越明显,运动方式越不规则,微粒碰撞的不平衡性越强,布朗运动也就越激烈。又如,晶体和非晶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为晶体,哪些物体为非晶体,思考这两种物质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再分别研究其物理性质。
三、教师加强引导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学生的实验行为,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与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悖的内容,其实,这多是因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才会产生诸多的困惑和怀疑,此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观察和思考物理实验。分析概念的时候,学生也很容易搞混一些意思比较接近的概念,例如,分子做热运动与布朗运动,许多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又如,分子的动能和物体动能、机械能和内能等概念,教师就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一些极为相似的概念。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知识,就可以采用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教学方式老套而产生厌烦情绪,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多采用类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
类比方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将较为难懂的、深奥的物理知识通过形象的比喻浅显地表明出来。如,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教师就可以形象地将之比喻为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阿伏伽德罗常数即表示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相同。对于分子势能的理解,可以将分子比喻成为正在打仗的士兵,士兵与士兵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势能,敌我双方的士兵离得越近时,双方之间的气氛就越紧张;当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距离达到无穷远时,即彼此都看不见彼此时,紧张局势就会得到缓解,其分子势能为零,这样形象的比喻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分子势能这个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借助这类比喻,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总之,在学生学习热学知识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学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