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

2017-02-18吴春霞

教书育人 2017年31期
关键词:关心意识交流

吴春霞

借助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

吴春霞

现在的部分小学生过于自我,没有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缺少奉献精神。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因此,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非常有必要。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一、发挥学生服务他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当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程中,就会不自觉地为周围人付出,同时会有愉快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提升其奉献社会、会服务他人的主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营造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前准备工作,使学生主动寻找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影像资料以及故事,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素材。学生在播放影像资料或讲关心帮助别人的故事时,会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欣赏视频。同时,每个学生也希望别的学生认真欣赏自己所准备的素材,从而会尊重别的同学,以此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之间互相讲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故事,或者是共同观看帮助他人的视频时可以更主动地交流。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为他人考虑、服务他人的意识。通过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其自觉关心、帮助他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服务他人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服务他人产生兴趣,则会积极地投入到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在综合实践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积极性。运用多样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服务他人。教师可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扮演角色的活动,首先给一位学生蒙上眼,使其扮演盲人。然后使另一个同学扮演热心人。在盲人看不见路的情况下,热心人主动帮助其走到指定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盲人的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使其感同身受,发起帮助关心别人的善心。而扮演热心人的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后,会更加愿意帮助别人。在此过程中使小学生明白服务他人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同时也可以使一位学生扮演哑人与同学们交流。教师首先向小学生讲明白哑人是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的人,其余学生应该用合适的方式与哑人交流,可以通过做手势、在黑板上写字等方式与哑人交流。通过交流困难,使小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要培养自己服务他人的意识才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通过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服务他人的意识。

三、开展学生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

在采取前两种方法后,教师可开展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向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方式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愿结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然后,使学生选取最想帮助的人,可以是残疾人,也可以是活动不便的老人。帮助的方式可以是为残疾人讲故事、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是帮助活动不便的老人做家务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灵活调节小组计划。活动时间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周。根据学生本身的情况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最后,活动结束后,选取小组代表向同学讲述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发生的困难、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一些感悟。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残疾人和老人的辛酸与不易,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教育,懂得关爱帮助他人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与校方联合,定期组织学生举办爱心活动,通过建立爱心社团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他人的平台。规定爱心社团在特定的时间内做一定的贡献,与此同时要对爱心社团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发扬服务他人精神。

总之,服务他人有助于小学生团结互爱。通过发挥学生服务他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服务他人的趣味性、开展学生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使学生自觉、自愿、快乐地服务他人,充实自己。通过服务他人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以及交流能力,实现德智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马庄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关心意识交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开心与关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