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动因及路径分析

2017-02-18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供给

王兴宇

高中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动因及路径分析

●浙江湖州市菱湖中学

王兴宇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阶段的德育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将部分管理权交还给学生,使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道德成长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伟大进步,在对学生的德育培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

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可归纳为学生自身、家庭、社会这三大方面。

1.从学生自身角度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学生已获取的价值观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国民素质同步、普遍地提高,各种制假售价、欺诈贪婪事件不断发生,使社会很多领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借助网络等传媒手段影响到高中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很多学生往往在进入高中前就已接收到了许多来自网络和社会的负面价值观,这给学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从家庭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家庭问题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等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从家庭结构角度来看,受离异不断攀升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总量在增加;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不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只能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正是因为这些多种多样的家庭教育因素,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出现偏差时难以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出现德育难题。家庭教育不到位,客观上加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负担。

3.从社会角度看,学校德育工作还面临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学校德育的发展受到小群体“亚文化”的影响。小群体“亚文化”是指小群体内部彼此认同的,彼此间容易相互模仿的价值观文化。它与学校的主流文化可能会有一定的背离,甚至可能背道而驰。受小群体内部认同的影响,“亚文化”往往更能被接受,从而产生对主流文化、正面教育的抵制。因此,在小群体“亚文化”环境下,加强对学生个体德育教育工作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雨果所说,教育必须对制造社会的黑暗负责。学校作为孕育人才的基地,在面临诸多德育的压力或挑战时,应正视问题,理性地解剖、分析、反思,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而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

二、德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以往重视需求侧改革基础上的一个创新的思考,即仅从需求侧着手解决经济困局很难有所突破的情况下,强调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进行改革。

中学德育作为影响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不可分。与经济发展的态势相似,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1.要做到常规工作精品化。

常规工作主要是学校为学生的德育需求设计并开展的较为稳定的德育活动,它属于供给侧的范畴。常规工作要出精品,首先得要把工作做踏实、做到位;其次要有学习、有借鉴,要多关注别人成功的做法,相互交流借鉴,才能取长补短、开阔思路;再次,还要注重在尊重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最后还要注重总结和反思,以此指导常规工作再上新台阶。德育的常规工作路径不能每年反复“画圆圈”,而是应该每年都有亮点、有提升,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要做到德育供给精准化。

乔布斯曾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乔布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对广大人民的消费需求实现了供给侧的精准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精准化扶贫”的口号,取得了优异的效果。我们可以借用其思想,开展针对特定的个性化群体的精准化的德育供给“扶贫”。学校当前德育的主要矛盾,是学生日益增长的德育需求与相对分身乏术的学校德育供给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握其需求的核心德育内容。相同群体的德育需求,我们开展群体性质的德育辅导;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尤其是行为偏差较大的个体,我们要做好研究和准备,为其提供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德育辅导。

3.要注重各学科德育渗透的系统化。

在高中各学科中,德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课。各个学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以达成其情感培养目标。大家努力向着一个方向使劲看起来是不错的,但也会出现各学科渗透给学生的德育内容重复率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喝太多的心灵鸡汤”而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德育的供给侧改革应重点关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各学科教师也更应关注自己在哪个层次上开展渗透更有意义,更有特色,应寻找自己的渗透领域、渗透角度,避开低层次的、教育意义不强的渗透。

4.要注重德育供给生动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的德育内容其实从来就不缺,只是较难于梳理和挖掘。对于那些有思想性的德育素材,如果不事先多研究、多准备,使用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变成呆板的说教。因此,教师要先学习、交流再传授,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交换观点、找准载体、理性措辞,提升德育的生动性,加强德育的影响力。

为满足同学们对德育教育的需求,教师也可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借助个人技术优势或团队力量制作微视频、微课程、情景剧等,将抽象的德育道理以生动的形象再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德育供给,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德育教育需求。

5.要注重德育资源供给的社会化。

德育的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前提是要克服“短板效应”。“短板效应”指一个木桶能容纳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德育的供给侧改革,要关注除了学校之外的主体,即家庭和社会。

社会德育资源短缺是为学生提供德育供给的一块“短板”。社会教育作为德育资源中容量最大的资源,却表现得乏善可陈,大部分校外德育资源还停留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的范畴,缺乏德育的深刻性。

挖掘社会德育资源时,要充分明确目标及活动意义,制订活动计划并进行多角度的挖掘和论证,不贪多、不图全,借用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活动还要注意资源内容的丰富度、资源渠道的多样化以及资源挖掘利用得是否充分等问题。

家庭德育的参差不齐也极有可能使它成为“短板效应”所讲的那块最短的木板。要发挥家庭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学校可以开家长培训班、家长讲堂、家长微信群等,对家长的家庭德育部分进行引领和培训,提升家庭德育的力度和水平,补齐短板,促进德育社会化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德育工作的发展完善,需重视供给侧改革。只有进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调整,我们的德育才能朝着国家期望的方向更好地发展迈进。当然,在注重供给侧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德育需求侧进行合理的引导,提供“科学的供给”,实现以供给侧改革为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德育“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达到提高德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供给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