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与作用探索

2017-02-17李峰

理论与现代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一带一路

摘 要:由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一带一路”战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各种挑战。尤其随着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再工业化”、“再平衡”战略,部分大国对“一带一路”存在较为复杂的战略考虑,我国“企业走出去”必将应对沿线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大的经济成本、贸易摩擦,甚至政治风险。行业协会以其社会组织属性、公共服务特殊性为国际间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作为企业海外投资中行业自律、产业合作与人文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行业协会将帮助企业应对多边经贸关系不确定性、预警海外投资的不确定风险以及在国际经济博弈中保护我国行业公共利益等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行业协会;贸易保护主义;隐性风险;企业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4-0016-05

一、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球形势深刻变化、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构想是中华复兴、中国崛起的标志性战略,不仅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所带来的迫切需求,也是对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概括性表述[1]。“一带一路”建设契合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共同需求,通过陆上与海上相通相连,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区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提升国家与区域贸易合作水平。在全球经济版图快速重构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推动沿线各国的优势互补与开放发展,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机遇[2]。从经济发展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金融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强我国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等向全球拓展,实现产业与产能的外部延伸,推进我国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3]。同时,缓解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状况,实现国际间与区域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国际间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尝试与探索,必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各种挑战。目前来看,除中国以外,“一带一路”沿线共包括68个国家,各自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这些国家与地区间历史、经济、文化等具有深刻差异,地缘环境和社会形势复杂,政治互信不足,甚至部分国家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和评论存在个别负面倾向,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合作必然面临更多的困难。从实践来看,区域合作需要提供国际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以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4]。行业协会以其社会组织属性、公共服务特殊性为国际间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保护盛行、沿线国家政治外交调整等复杂的背景下,作为世界通行的制度安排,行业协会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更易避免经济、贸易、公共利益纠纷引发的政治领域“威胁论”,对于规避行业海外竞争失序、消解国家间制度规则差异、调节产业利益冲突等问题,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行业协会的多重组织功能与作用

国外学者较早对“基尔特”等行业协会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阐发其对中世纪海外商业扩张的积极作用。行业协会被普遍认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一体化企业之间的一种联合形式,被称为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科层组织“看得见的手”的“握手”[4]。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混合型”组织,行业协会具有保证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作用,作为公共秩序的重要补充,具备向个体提供积极诱导能力,向市场提供某些公共物品[5]。同时,在同一行业中,由于企业具有产品性质、信息提供和服务需要方式的类同性,它构成了企业对某些物品或服务的公共偏好,从而使行业协会成为行业集体利益的组织代表[6]。McMillan and Woodruff(1999)指出,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集体组织,具有自发的双边或多边契约性属性,能够补充行业公共秩序的“短板”,对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7]。Doner and Schneider(2000)在考察了发展中国家行业协会的组织活动后,也指出它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成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补充[8]。我国学者对早期地方协会、地方商会的考察,认为行业协会能够进行信息搜集、信息与知识传播以及协调集体行动等,能够弱化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的困境,是应对交易契约实施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制度安排[9] [10]。

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行业协会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发展速度,都大幅提升,发展领域遍布经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数十个行业,发展范围也涉及技术咨询、评估监理、法律服务等不同环节。行业协会不仅在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知识溢出以及合作意向等方面发挥着平台作用,而且对行业秩序的自发治理与促进行业有序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层次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化的重要推动力[11]。“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国际市场分工细化与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走出去”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企业必然逐渐内生对行业协会及其服务的需求,解决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共性问题与障碍,为企业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商机提供指引。

1. 从公共治理角度来看,借助行业协会的社会组织的身份,参与东道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对话,减少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隐性风险

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400亿美元,首次超过外资吸引额约200亿,成为全球对外投资超千亿的对外净投资国,企业全方位、多领域走出去。我国对外投资逐步从产品输出转向产业与能力的输出,在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产能输出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不僅面临各种经济风险,社会、环保、文化等公共领域的摩擦将越来越多。

尤其随着对外投资领域的深化,在环保状况(比如环境污染)、税收、劳动人事(比如员工薪酬福利负担)等方面面临较大风险和责任。例如中国企业对于韩国和秘鲁的投资,均涉及当地工人游行罢工,导致企业遭受巨额损失。表面来看,是企业走出去投资失误或战略决策选择不当,深层次可归结为对东道国社会秩序、社会环境及相关法律认识不清,是我国与东道国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等认知差异[12]。由于沿线国家涉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以及不同习惯习俗等,存在于公共领域的隐藏风险将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去潜在、重要的限制因素。

因此,借助行业协会对东道国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国情、政体、法律体系、员工素质等先期调查,让“走出去”的企业熟悉当地政治、经济等投资环境,认清对投资不利影响的隐性因素,可以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行业协会并非政府机构,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法律、商务机构有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间经济利益对话,可以利用自己的整体实力处理和协调各类关系,通过集团方式控制话语权增加谈判能力,利用国际共同遵守的规则维护企业、整个行业的合法利益。

2. 从行业治理来看,发挥产业协调和管理功能,开展行业自律,规避同行恶性竞争

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没有确立良好的竞争秩序与行业准则,常出现本国同类企业或其他国家同类企业的低价促销、无序竞争,尤其在一些热点市场、热点项目上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缩小了企业生存空间,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而且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上,都对本国企业以及整个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这些国际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无法用或者不便用传统的国内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和协调,因此,需要借助行业协会或者专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自律本质是通过“集体惩罚策略”应对“公序”缺失,作为行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的机能,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因此,行业协会要求企业一方面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行业的自律机制,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处罚,规范行业行为。如设置行业准入门槛、设立行业技术标准、加强行业质量监督与管理,对行业内企业的产品质量、信用和资质等级评定,营造和完善企业经营环境,确保整个行业在良好的竞争秩序下健康发展。同时,利用协会这一特殊纽带,有效地协调交易者和加强交易者之间的自我治理以及双边治理,构建行业长远发展规划。作为行业公共物品的供给方,不仅解决企业之间利益纠纷,而且妥善处理中国人内部的“窝里斗”问题,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12]。

3. 从企业发展来看,发挥预警、咨询与服务的“传送带”功能,为企业走出去发挥“桥头堡”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在处于政治调整、经济转型及社会转轨期,我国企业走出去或将面临投资环境、地区竞争以及政策法规不熟悉或理解不充分的问题。我国部分企业缺少对当地投资程序、政策法规、合同形式等基础信息,不仅对当地微观的产品供需状况、价格市场周期、合作伙伴的资信、专利情况(比如侵犯第三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行业市场准入等信息的深入了解,而且对当地产业总体规划、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投资政策、当地的规则和商业习惯等也掌握不全。

行业协会作为区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可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空间可达性与辐射力。通过建立信息咨询与服务中心,发挥专业性强、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跟踪出口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和市场波动,有效地为本国企业规避风险提供预警;以合作伙伴、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企业抱团整合资源要素、进入跨国产业链以及提升对东道国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事实上,我国部分省份行业协会已为企业提供国际投资法律、知识产权和认证等,捕捉进口国产业动向和贸易政策变化等,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例如天津市外经协会,受天津市商务委委托,2011年6月起,承办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招商推介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协会与市商务委国际处、外经处及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在天津、常熟、义乌、合肥等地举办了十余场专题推介会。通过开拓信息传导渠道、减少信号传输失真,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使行业协会发挥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4. 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作为国际间经济利益对话与博弈的市场代表,是维护产业利益与国家声誉利益的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由单一资源需求向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市场和进行产业链整合等多元化目标过渡。国家与区域间贸易摩擦不仅仅涉及传统农产品、一般工业产品,而且扩大到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甚至扩展至贸易条件、东道国市场就业等深层次领域。企业走出去也将面临东道国配额、许可证、技术要求、环保标准、市场准入等贸易壁垒,并衍生认证标准,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在当前我国制造产业产能过剩情况下,对企业对外投资与贸易出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中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向政府提出贸易壁垒调查或者代表企业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等,均反映了本行业企业的整体利益诉求,利用行业组织权威,满足企业公共需要,成为传达行业呼声和利益诉求的重要有效通道。而且利用社团组织这一角色,避免国外舆论与政治敏感,作为国际间经济利益对话与博弈的市场代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整个产业利益,提高我国国家产业竞争力。同时,行业协会可以搭建跨地区的国际合作大平台,对于企业走出去规避潜在隐性风险,维护海外企业利益以及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行业协会功效提升与政策应对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提高和对外贸易关系的深化,行业协会的发展与推进企业走出去的市场需求必须相适应,其功能与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拓展,需要改革协会外部运行体制,激发行业协会的内在活力,促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以及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

1.优化行业协会的发展格局,促进企业走出去常態化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行业协会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尚处探索阶段,扶持发展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协会,要把行业协会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桥头堡。不仅需要发展覆盖传统的农业、教育、一般制造行业的行业协会,而且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向型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应鼓励支持,逐步形成覆盖面广、不同层次、发挥作用有效的行业协会发展格局[13]。鼓励产业密集区的同类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交流,形成行业服务和自律的区域集聚效应,更有效促进我国优势行业与企业走出去,通过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为沿线国家与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带动效应。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赋予协会部分职能,同时改变“重准入、轻管理”的局面,确立行业协会的退出机制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将一部分行业管理职能转移给协会完成,确定不同行业的协会适宜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职能,并制定清单目录,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让行业协会参与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品进出口政策、引进、开发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对政府的投资、招标、贷款等发表意见。

同时,改变“重准入、轻管理”的局面,建立行业协会的监管制度,对行业协会的职责、人员、办事流程明确规定。尤其要确立严格的行业协会退出机制,对现有行业协会中行业代表性差、专业权威性低、职能交叉重复的行业协会,应考虑分别采取注销、合并重组、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清理和规范。

3. 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真正成为行业具有俱乐部性质的集体利益代表,保护本国企业海外经贸利益

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市场需求相比,行业协会发育程度与发展速度比较滞后。因此,应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培育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协会。从组织内部完善来看,行业协会需加强对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制定与规范运作的业务指导,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协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体制,获得行业内企业更大程度的认可,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真正成为具有俱乐部性质的集体利益代表。

同时,明晰行业协会在国际化交易中的定位,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运用WTO條款保护本国企业经贸利益、为本国企业提供相应的贸易信息和相关贸易服务,代表企业解决贸易纠纷、发挥仲裁作用,如何与国外行业协会、政府合作与交流,有效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和增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

4. 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与监督,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组织功能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推进合作的总体构想,政府在这一战略当中发挥主要角色,它也是行业协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者,而行业协会的良性发展将补充政府在治理中的不足和替代政府的部分治理功能。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实现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促进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因此,需要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的职能,二者职能分离后,规范行政委托和职责分工关系。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政府与行业协会在组织、工作、经济、场所四个方面的完全分离,尤其保证人事任免、人员待遇的相分离,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促进我国企业有效利用国外市场,塑造中国品牌,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四、总结与启示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对外推进合作的总体构想,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广阔市场与全新环境,不仅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关系进一步深化,也动态体现了国家开放国策、结构调整与促进增长的良性互动[14]。但随着企业发展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企业竞争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等问题,需要应对沿线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大的经济成本、贸易摩擦甚至政治风险。尤其随着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再工业化”、“再平衡”战略,美日对“一带一路”存在较为复杂的战略考虑,我国企业走出去可能被国际社会负面宣传。政府频繁出面解决区域间经济矛盾,容易被国际媒体、社会团体偏颇看待,行业协会作为提供公共物品多元化主体,化解与协调区域间冲突与矛盾,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行业协会能够搭建跨地区的国际合作大平台,规避多边经贸关系不确定性风险,促进企业对国际经济规则的适应、融入与参与,扩大我国经济与沿线国家全面参与以及深度融合 [15]。根据行业协会的具体功能,从公共领域治理来看,借助行业协会的社会组织身份,参与东道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对话,有利于减少我市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隐性风险;从行业治理来看,发挥协调和管理功能,开展行业自律,可以规避企业走出去的同业恶性竞争;从企业发展来看,发挥预警、咨询与服务的“传送带”功能,可以为企业走出去发挥“桥头堡”作用;从国家利益来看,对外行业协会发挥能动性,作为国际间经济利益对话与博弈的市场代表,是维护产业利益与国家声誉与利益的重要角色。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我国与周边国家是多重双边伙伴关系,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平台以及企业需求,可以扩大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与合作重点,达到双方或多方共赢的目标。而行业协会作为正式制度的重要补充,发挥作用的大小将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行业协会功能发挥空间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走出去参与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对于扩充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内容与合作领域、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作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重要的组织保障,将在国际经济博弈中保护我国行业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3):90-99.

[2] 田惠敏,曹红辉.“一带一路”的动因与挑战[J].全球化,2015(6):66-77.

[3]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4.

[4] 黄河.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6):138-160.

[5] Schneiberg and Hollingsworth. Ca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explain trade associations?[M]//Masahiko Aoki, Bo Gustaffaon, Oliver Williamson. The Firm as a Nexus of Treaties. London and Beverly Hills: Sage Pulications, 1990: 320-346.

[6] 周立群,李峰.行业协会服务属性探析——兼论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机理[J].天津社会科学,2008(1):74-79.

[7] McMillan, J.,C. Woodruf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Informal Credit in Vietna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4): 1285-1320.

[8] Richard F. Doner,Ben Ross Schneider.Business Associations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 Why Some Associations Contribute More Than Others[J].Business and Politics, 2000 (3):261-280.

[9] 黄勇. 自律性中介组织的经济性质:产生原因与组织边界[J].浙江社会科学,2001(4):57-60.

[10] 秦诗立,岑丞. 商会:从交易成本视角的解释[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6):80-88.

[11]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发展[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1):70-119.

[12]李峰,赵怡虹.新时期我国企業走出去的再思考[J].中国市场,2014(11):96-98.

[13]顾朝曦.努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J].中国民政,2014(5):9-10.

[14]卢峰,李昕等.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13):9-34.

[15] 胡必亮,周晔馨等.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与中国应对新策略[J].经济学动态,2015(3):135-147.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s a long-term strategy to promote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and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rying and exploring the full rang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 for China.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further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nd becoming gradually a fully open economy.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icated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strategy is bound to face many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Specifically, a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generally adopted the "reindustrialization" and "rebalancing" strategy, considering the complicated par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will face more trade frictions, cultural conflicts and potential recessive economic risks. Trade associations will inject new impetu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ttributes and the special nature of public services. Trade association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industrial self-regulatio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overseas investment. They will als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 avoiding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ultilateral trade relations,foreign investment risk early-warn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ame in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Keyword: the Belt and Road; trade association; trade protectionism; potential economic risks;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strategy

责任编辑:翟 祎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一带一路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
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对行业协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