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维他命”
2017-02-17张娟
张娟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效提问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维他命”,可以帮助学生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是链接教与学的生命线,本文以一线教学具体案例阐述了在课堂中怎样有效提问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能力;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其效用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有效的提问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多么重要,教师只有“问”得智慧,学生才能“生”出智慧,问到实处,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励学生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促进师生步入教学佳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课堂中怎样把握住有效提问的“维他命”丸,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维他命”之一:问有趣味
在教学中,“创设富于数学味道的情境,通过精心提问将学生引入,再跳出情境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问题从情境中来,情境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问题。”只有如此,情境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小学生的课堂是否生动活泼,很多时候是由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和决定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思维灵感的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
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创设了猴王分桃子的情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小小的简单故事,充满了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我简单的几句问话:“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猴王笑的秘密是什么?”激起了学生思维中的认知冲突,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立即被打开激发出来,短时间内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情境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样智慧的情境教学,不是仅仅引发学生了学生的笑声,在笑声的背后更吸引人的是数学问题的思考,真可谓“小情景大作用”!
二、“维他命”之二:问有时机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追问者”,更应是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做到问有时机才有效。怎样才能做到问有时机?在理解关键字中追问—画龙点睛课堂是需要有效对话。课堂上有效追问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相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如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摸球游戏》一课中,老师出示了游戏规则:盒子里装了3个篮球,3个其它颜色的的球。摸到篮球就中奖。
这位老师的智慧即刻展现,他没有上来就摸球,而是在摸球前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问:预测一下,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肯定能中奖吗?
第二问:这次大家可是亲眼看到老师把蓝色的球放进去了,怎么还不确定?
第三问:猜猜看,会摸到一个什么颜色的球?
通过三问,一步步深入,摸球游戏不再简单,而是充满了数学思考的味道,学生在玩中思,思中悟,悟中得,师生的智慧共同得到生长。有效的追问带领学生向问题的纵深探究,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这样适时地提问,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思维疑惑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三、“维他命”之三:问有创新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问题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引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的愿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性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数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30页)
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创新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如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学习了黄爱华老师的设计思路,我设计了一个轉转盘游戏让学生比大小,每个小组学生转动四次,记录所转数字。第一小组转得:“5”、“7”、“1”、“0”,而另一个小组学生也转动四次,得:“6”、“3”、“8”、“7”,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比对方大,就可以任意组合,第一小组为:5710、5701、1075、7501……时,第二个小组就组成:6837、6873、7368、7386……当第一个小组最大为7510时,第二个小组为7683、7863、8673、8763……这时,第一小组总是输,这个组学生觉得游戏不公平,这时候我好奇地问:“为什么第一组总赢不了?”学生在经过观察交流后发现了输的秘密。于是他们决定比小。第一组为1057,而第二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组反败为胜,我又问“为什么这次第一组能赢?”学生自然就在探究活动中发现了赢的秘密。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问题抛出比较创新,具有探究性,会强烈引起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而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学习活动过程变得开放,学生都以探究者的心态去探索问题,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把握住以上的“维他命”丸,做到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数学课堂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智慧,“问”出学生的创造,提升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宋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吉林教育学院报》(教研版),2010.9
[2]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