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2-17黄吉岭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老师

作文教学的原点是什么,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说是学生,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是每个学段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为此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难有起色,总是落后于其他学习模块的发展。即使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即使高考从材料作文转型到话题作文,又从话题作文转型为新材料作文,包括各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方式也分出许多类型,寓言故事、新闻时事、诗歌漫画,名言警句,不一而足,但是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并未真正提高,反而像一位阅卷老师所言“高考作文水平逐年下降”。那么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作文教学中我们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主体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体现?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如何教我们作文,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究竟是什么,老师讲解过的所谓方法技巧还能记得多少,到底运用了几个?那么我们现在沉溺于这种“技巧解剖”式的探究落到学生身上究竟有多少会落实?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的确,很多老师在做作文方面的研究,真可谓兀兀穷年、呕心沥血,在作文指导方面也的确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方式方法。但是,追究到中学作文本身,很多好的教学方式、训练方式却受制于高考。也可以说,中学作文目前收到的最大的影响就是来自于高考。无论哪种形式的命题方法,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一旦出现即为“众矢之的”,被各个层面的专家、教师们层层解剖,细细化解,之后总结出千百条破解之道、高分妙招。尤其是每年高考之后高分作文大受追捧,而部分老师也热衷于“从文到文”,从高分作文中,找寻指导学生得高分的作文技巧,再以此訓练指导学生。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模式,看到了太多的秘籍,看到了太多的法则。同时也看到了太多的陈辞滥调,看到了太多的窠臼,看到了拾人牙慧,看到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中学作文教学中,限于各方面的条件,老师的处理方式无论是“轻过程重结果”式的划分数,写评语,还是“重过程重结果”式的“病文升格”研讨修改,都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以老师为本,或者说是以高考为本。前者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讲评方法进行课堂处理,谓之“重在讲评”,而讲评的实施者就是老师本人,很多时候无非就是告诉学生优秀作文好在哪里,问题作文之问题出在哪里,审题应该怎么审,立意应该如何立,结构应该如何结。这些方法并非没有效果,但大都是老师自身的经验,是一种结论性的判断,而非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体的写作的过程,对学生写作的具体过程并未造成太多的干预。后者大多也是以老师的认知水平、写作能力为标准,学生虽然参与到写作、修改的过程中,但是同样受制于教师对写作规律的认识。这样的简单重复的训练即使有“量”,也难以有“质”,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还是依赖写作主体也就是学生的积累和认知能力。因此,如何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是每一个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个性化的,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单打一的思维设计都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特点。故而,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如果我们从一个普遍现象加以分析,是否能有所启示。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写作体会:自己写过的文章一般都不愿再看。放到学生身上也是同样的问题,课堂作文并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起作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写了之”。同时容易发现别人文章中的缺点不足,而对自己文章的毛病视而不见。

我想,如果能够破解这个看似简单的疑问,弄清这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找到了学生作文的病灶,我们也就可以从学生学情入手,在教情上做文章,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真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此,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能够不断接受新思想,扩宽思路,广开文路,而不是仅仅以高考作文标准为圭臬,改善作文教学中的非良性指导因素,以学生人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使之追求更新的更高的成长。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描写生活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文采飞扬、个性十足的文章。这就是本次作文教学给我的启示。

黄吉岭,山东章丘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老师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