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信息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017-02-17王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信息安全

王霞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政府信息管理与互联网技术实行了“联姻”,其一边快速汲取新技术、新方法,一边不断调整、抛弃旧的管理规章和工具,但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文在梳理并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管理存在的困境,例如:信息传播便捷与政府行动迟滞的困境、信息弥散与部门分工的困境以及政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困境,提出要从政府信息传播速度、组织结构变革和核心信息技术研发方面采取措施,走出困境。

[关键词]政府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弥散;政府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23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言

近年來,网络反腐、网络问政等与政府相关词汇的高频出现,说明了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地影响并改变着我国政府的日常管理,尤其是信息管理。传统的政府信息管理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在政府系统内部部门和层级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对外则由政府直属的新闻宣传机构发布官方信息。政府绝对把控着传统媒体,如报纸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控制者。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普及,我国各级政府顺势走上了电子政务、政务微博、微信之路,传统的“一言堂”政府已瓦解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强大攻势之下。截至2016年7月,全国主要政府网站的搜索引擎总收录数为63 786.3万个,其中部委级政府已有1 857.2万个网页,省级政府已有832.1万个网页,地级市政府已有5 361.5万个网页。截至2016年9月30日,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2 118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有123 208个。就我国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创建数量看,其整体规模庞大,使我国政府信息管理已经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度结合。纵观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不难发现,政府管理在享受新兴技术带来的利好时也受其掣肘,时常进退两难。

1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信息管理存在的困境

1.1 信息传播快捷与政府行动迟滞的困境

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价值性,迟滞的政府信息是没有价值的明日黄花。传统的政府信息要通过严格的送审程序,经过政府部门的加工处理才能对外公布。尚不论其长时间的审查损害了时效性的价值,就信息的真实性也频频被质疑。新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快速传播信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自媒体使人人都是信息源,有随时发布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不再被关在政府的“牢笼”中。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大量信息越过政府部门的审查、审批,在第一时间直接呈现给了公众,让公众能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和判断。2015年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片和柴静的专访。当天中午,《穹顶之下》视频上线腾讯、优酷、乐视、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引爆公众对雾霾问题的高度关注与讨论。截至2015年3月1日12时,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突破1.17亿,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频。新媒体与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传统媒体或政府网站皆难以企及。

近年来,我国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的创建数量与日俱增,整体规模庞大。但是不同系统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规模差异较大,行业收录失衡,多数网络平台信息长期停更,“僵尸网站”横生。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和互动功能被束之高阁,政府主动放弃了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逐步丢失了话语的主导权。尤其是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依然采取原始的瞒、堵、截的方式,导致政府信息传播迟滞,引发群众恐慌。2014年4月,甘肃省兰州市政府公布自来水苯超标信息比当地媒体晚了6个小时,导致当地民众出于恐慌心理大量抢购瓶装水,扰乱当地正常的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当政府未能履行好信息传播职能时,社会媒体便会自发出声,抢占社会舆论的主导地位。

网络空间为公众提供自由发声和信息快速传递的平台,也为网络谣言和流言的滋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引发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失控。社会舆论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若通过某种媒介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的放大。面对野蛮生长的网络谣言,政府部门多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对,如采用删除、屏蔽、设置权限等方式强硬阻断不实信息的扩散。放任谣言会带来群体性的恐慌,迟滞的政府信息回应会加大民众的怀疑。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2011年日本核辐射谣言引发的抢盐风波都是对谣言回应不及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信息的回应是迟滞的,且回应能力较弱。

1.2 信息弥散与部门分工的困境

弥散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分子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运动方向是随机的。信息弥散是指信息无边界、不受束缚,是一种不规则的、高复制程度的传播、扩散的过程。信息借助网络空间平台和传播工具扩展其流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剧其弥散程度。政府信息化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对政府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便于存取,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共享。传统的官僚制政府部门专业化分工,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其总是从各自专用的业务网的信息需求出发,采用不同的软件和标准建立数字信息,最终将形成的数字档案存储在部门内部的服务器上。大量重复性的建设,浪费了政府资源,且政府信息无法进行内部的流通、共享,其他部门查询需要付费。政府信息被封锁在了各部门中,形成了一座座的“信息孤岛”。就目前而言,“信息孤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政府网站发展与网络治理的重要瓶颈之一。政府信息日益成为部门的私有权力,难以有效共享与流通,显然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1.3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困境

2015年我国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603.1亿元,增长5.4%,增速较2014年有所放缓。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高速信息化建设而产生的政府信息的安全隐患。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大量基础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大多从国外引进,其知识产权大部分不予转让,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他国手中,国内信息安全的命门也被他国掌控。2015年爆出多个涉及基础软件的高危漏洞,包括Juniper Networks ScreenOS后门漏洞、Java反序列化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等。这些基础软件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基础应用和通用软、硬件的产品中,基础软件安全隐患广泛存在。CNVD统计发现,电信行业漏洞为657个,其中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漏洞占54.3%,网络设备安全风险依然较大。据监测,2015年我国境内约5 000个IP地址感染窃密木马,针对我国实施的APT攻击事件不断曝光。2015年7月Hacking Team公司信息泄漏事件,这些都揭露了泄密和安全运行的威脅长期存在于我国重要的信息系统,形势日益严峻。2015年,CNCERT通报了涉及政府机构和重要信息系统部门的事件型漏洞近2.4万起,约是2014年的2.6倍,呈持续增长趋势。CNCERT抽取调查发现政府部门系统漏洞月修复率仅为52.7%,部分通报漏洞未及时修复验证,修复进度未跟上步伐。由此可见,我国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同时,政府信息安全也正受到各种硬、软件漏洞和恶意攻击的威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2 互联网时代我国政府突破信息管理困境的对策

2.1 政府信息管理要以速度破困

(1)即时更新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主动运用新技术工具及时传递政府信息。真正激活政府网站和各大政府公众号的信息服务与互动功能,清除“僵尸网站”和公众号。用最快的速度向公众及时、准确地传递更丰富多元的政府信息,重塑政府公信力。

(2)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一套更高效、更完善的信息回应机制。培养政府官员的信息公关意识和能力,提高政府对不良信息的回应和处理能力,彻底抛弃以往简单粗暴的瞒、堵、截的方式。在第一时间用最真实的信息来攻破一切谣言,避免因政府信息回应不及时、不到位而发生的公共事件。

2.2 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封锁

2.2.1 变革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组织网络化是信息社会政府组织结构改造的必然趋势,也是打破政府“信息孤岛”的一种有益尝试。建立网络化的政府组织结构,打破部门间传统的分工隔离。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能够形成政府部门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网,政府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交流、共享,破除“信息孤岛”的现象,消除政府信息使用和传递的边界限制。

2.2.2 建立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首先,对政府信息进行定期的部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打破政府部门间信息封闭的状态,消除政府监管的漏洞。同时也可规避政府信息部门的私有化,形成内部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其次,建立部门间信息交互使用记分制,实现部门信息的共享、共用。例如,工商局与税务局要时常向对方查询信息,则可在每次使用对方信息时进行记分,到年终比对积分进行抵扣,实现部门间信息有效的共享,也可避免部门间信息查询收费的矛盾。

2.3 使政府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和谐发展

2.3.1 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掌握核心技术

要从根本上摆脱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寻求政府信息安全,必须走自主研发、创新的道路。我国已有一些技术创新型的“领头羊”的企业,包括联想、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近年来都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有望尽早实现我国政府计算机产品和网络的国有化。2014年5月16日,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发布通知,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类产品的采购一律不准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此举为国产软件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目前,政府采购的很多产品都已经安装了麒麟Linux等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软件有望成为政府各部门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 政府内部树立安全意识,组建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

政府工作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才会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警惕,也才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对部门系统漏洞进行及时修复,消除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培养,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政府内部的技术性问题,提高政府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全国政府网站可见性监测分析告[R/OL].(2016-8-02)[2016-11-30].http://www.gwd.gov.cn/sjfb/sjfb/354.htm.

[2]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R/OL].(2016-11-09)[2016-11-30].http://yuqing.people.com.cn.

[3]腾讯.柴静纪录片成新现象级视频,网络播放量迅速破亿[EB/OL].(2015-03-01)[2016-11-30].http://news.qq.com/a/20150301/022132.htm.

[4][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翟光勇.网络计量学视角下的政府网站“信息孤岛”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

[6]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政府信息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OL].(2016-08-15)[2016-11-30].http://bg.qianzhan.com/report/?bdqztd.

[7]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EB/OL].(2016-04-21)[2016-11-30].http://www.cert.org.cn/.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