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02-17胡仕军
胡仕军
摘 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新课标所倡导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着重探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以期更好地指导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提问及作业布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需求,不仅限制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自主能动性的调动,而且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此时如果合理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使学生摆脱常规语文教学束缚,积极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地学习,相应的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1.合理划分小组,奠定学习基础
劃分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直接关乎最终的小组学习效果,必须注意,否则很可能会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小组划分的原则,以确保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按照优劣搭配、男女搭配,且分组固定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和学习。虽然这种“帮扶式”的稳固小组划分形式可以起到“优生带差生”的作用,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由于小组内部的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劣差异,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常常掌握着话语权,就犹如“小组教师”,一切事务都是他们决定,而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干听”的分,以至于这种小组划分的学习方式使得小组学习成了“一言堂”,甚至逐步使得那些小组内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出现自负的心理,不再虚心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点,自认自己的见解就是最好的。
基于上述所述,这种看似合理的“帮扶式”小组划分方式使得小组学生的地位出现严重的不平等问题,无法平等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不仅限制小组合作中后进生的学习进步,而且制约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变这种固定的“帮扶式”划分为灵活的“平等式”小组划分方式,具体就是根据所学语文内容的不同进行灵活的小组划分,既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的平级组学习小组,又可以是优中差的搭配式划分方式,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划分方式,或者让学生自由结组。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合作小组划分方式,都要本着“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标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创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必须确保所学内容的针对性。如果单纯从小组学习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的任何内容均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但是如果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讲,必须确保所学语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一些恰当的学习情境,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实验操作、动作模拟及视觉效果等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点,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变色龙》这篇初中语文课程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在将学生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引导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课文中所涉及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叶儿德林、郝留金及小狗等角色,剩下的学生担当围观的群众,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境表演,尤其是要使学生注意关注主角奥楚蔑洛夫五次身心变化的情况和特征。通过这种情景表演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和掌握该篇课文所要讲述的重点内容,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
3.加强教学引导,增强学习效果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才可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规范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学生的行为,避免他们将小组合作学习当作聊天的平台,否则不仅无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增强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不应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引入,有利于发挥“集群学习”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潜在学习意识和交流意识。但是必须注意始终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确定小组划分、制定教学内容及进度等课程规划,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63-64.
[2]范立强.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4,17(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