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种茼蒿增产又增收

2017-02-17

农村百事通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叶条播茼蒿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茼蒿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17~20℃,在12℃以下或29℃以上的条件下生长不良,能耐短期0℃低温,种子在10℃以上即可萌发,以15~20℃时发芽最快。茼蒿喜湿不耐涝,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种植最好,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其对营养的要求以氮为主,钾次之,磷较少;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较耐弱光,高温、长日照易引起抽薹开花。

二、品种选择

大叶茼蒿:又称板叶茼蒿、圆叶茼蒿,叶大肥厚,叶缘缺刻少且浅;嫩茎短粗、纤维少,香味浓;较耐热,生长速度较慢,每亩产量1500公斤。

中叶春菊:叶片细长,缺刻多且深,叶厚、纤维少,香味浓;较耐热,生长速度较快,每亩产量1200公斤。

细叶茼蒿:又称小叶茼蒿、花叶茼蒿,叶片细长、较薄,叶缘缺刻多且深,分枝较多,香味浓;耐寒、不耐热,生长速度较快,每亩产量1000公斤。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茼蒿适应性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夏季栽培因温度过高而品质差、产量低,多以春、秋、冬季栽培。春季于2—4月播种,4—7月收获;秋季于8—9月播种,9月至翌年2月收获;冬季于10—11月播种,12月至翌年4月收获。

2.栽培技术要点

整地、施底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公斤作基肥。晒田2~3天后,做成宽1.5米的高厢,沟深20~25厘米,耙平整细表土后即可播种。

播种:播种前,用30~35℃的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在15~2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3~4天后种子露白时播种。撒播每亩用种量3~4公斤,条播每亩用种量1.5~2公斤,条播行距10厘米,播后浇足底水,覆盖0.5~1厘米厚的细土。

田间管理: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6~7天后即可齐苗。冬春播种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浇水,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撒播的大叶茼蒿行株距6厘米,中叶和细叶茼蒿行株距3~4厘米;条播的大叶茼蒿行株距5厘米,中叶茼蒿行株距4厘米,细叶茼蒿行株距3厘米。及时拔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厘米左右时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2~3公斤。

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①适期播种,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②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于晴天中午喷药,药剂应交替使用。

叶斑病:①实行轮作;②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

菌核病:①播种前,用10%盐水清洗种子消毒;②高畦栽植,避免偏施氮肥;③发病初期,用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

小菜蛾:①避免连作,及时清除田间病叶。②发病初期,用杜邦康宽、BT乳剂或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喷施。

菜青虫:①避免连作,清洁田园。②气温20℃以上时,可用500~800倍的BT乳剂喷施防治。③田间发病,可用阿维菌素或5%抑太保喷施防治。

斜纹夜蛾:①蔬菜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壤,及时摘除卵块和纱窗状被害叶片。②诱杀成虫,用糖、酒、水、醋按3∶1∶2∶4的比例加少量敵百虫配成糖醋液诱杀。③田间发病,用杜邦康宽、凯恩、甲维盐、阿维菌素喷施防治。

采收:植株长至20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可用利刀在茎基部留2~3片叶割下。每隔20~25天采收一次,可采收2~3次,每亩产量1000~1500公斤。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郭军 张谊模 邮编:404100)

猜你喜欢

大叶条播茼蒿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直播应用技术研究
茼蒿栽培注意事项
水稻精量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临夏县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效果研究
四季蔬果最佳吃法
水稻水条播旱管应用技术研究
茼蒿:清爽甘香的“皇帝菜”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