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悟史观内涵 提升核心素养

2017-02-17山东韩风成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史观唯物史观人类

山东 韩风成

领悟史观内涵 提升核心素养

山东 韩风成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多角度分析问题也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诉求。这样一来,就存在着“一元”和“多元”史观之间矛盾与分歧。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一元史观和多元史观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一元史观与多元史观

唯物史观是从普遍史实中抽绎出来的普遍规律,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理论指导。唯物史观将人类社会发展视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这种高度抽象的认识给我们洞悉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与此同时,也使得人类社会丰富生动的发展过程过于简约化,这反而不利于人们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

文明史观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文明的演进,侧重于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考查人类社会纵向发展的历史,能够克服以往断代史对历史发展进程人为割裂的局限,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文明史观将人类文明分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这是对“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这一唯物史观的丰富完善和生动体现。从人类文明的三个层面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演进过程来看,物质文明无疑是基础,人类文明是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互动中不断前进的,这更是唯物史观中两对基本矛盾运行的生动活泼的体现。

全球史观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横向联系,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人类文明横向联系的加强是以生产力的纵向发展为动力的,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譬如说,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在17、18世纪对荷兰和法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于1763年夺取了海上霸权。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为英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展,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近(现)代化史观聚焦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规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思想上的科学化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带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我国近代社会发展为例,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了历史舞台,发动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掀起了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政治上的变革与思想上的进步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定社会条件。这种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和谐互动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生动体现。

另外,革命史观研究了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这一特殊规律;社会生活史观则通过扩大史学视野来关注下层民众的具体生活形态,展示了历史发展丰富多彩的一面;生态史观则积极回应工业社会对自然界的巨大破坏这一事实,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生活史观和生态史观分别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某个侧面的特殊规律,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规律的丰富和深化;而唯物史观也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实现完善和超越。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多元史观的地位并不平等。唯物史观是基础,其他史观是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完善。多元史观之间可谓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人类社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是应把一元史观和多元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看问题才能全面而深刻。

二、多元史观视野下的高考试题举例

(2015·浙江卷·39)(26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此题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时代性强。从命题技术上讲,体现了多元史观的综合运用。具体而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文明史观为框架,并巧妙融合全球史观和近(现)代化史观,在诸卷中显得卓尔不群、熠熠生辉。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人类社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推动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成长,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动,催化出了一场高举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一个疑古的时代来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就诞生于这一伟大的时代,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理性的照耀下,理性主义成为启蒙运动的旗帜,剥离了封建制度背后神圣的光环,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最终开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时代。这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规律。以英国“光荣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进而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前提。人类社会就这样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逐渐转型。人类社会在两大基本矛盾的互动中获得了自我扬弃与自我发展。此题截取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类社会这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做了最好的注脚。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开始了痛苦的嬗变。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在中国文化经营的主动选择中为中国的近代化注入了活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不断重塑着中国社会。中国农耕文明在阵痛中向工业文明缓慢迈进。

3.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分散的文明走向整体的世界的过程。材料二揭示了发端于英国的科学理性与理性主义跨越了浩瀚的大西洋,并成功在北美洲扎根、发芽、结果,来自北美洲的成功范例又回流到西欧,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这样一来,来自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北美洲的政治变革相互激荡,在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引领下,欧美两大洲的命运被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下,中国的国门洞开,被迫做出变革,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科学化与理性化开始启程。古老的中国逐渐融入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欧亚两大洲以往孤立发展的历史也宣告终结。以文明交流作为动力,以市场为纽带,以改革与革命为手段,以侵略与反抗为主线,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近(现)代化史观

近(现)代化史观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揭示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材料一揭示了科学之光点燃了理性之光,催化出启蒙运动,使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里呈现出科学化与理性化的特征。材料二揭示了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工业化长足发展,使西欧社会逐渐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材料三揭示西欧的工业文明强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农耕文明,在救亡图存的压力下,中国的知识精英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向西方学习,不断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洋务运动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伟大开端,戊戌变法则对国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显著的里程碑,而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则高擎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打倒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社会在破与立的斗争中痛苦转型。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史观唯物史观人类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论莫言《蛙》的暴力史观——兼及1950至60年代乡村叙事“历史”的重述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