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选择题命题思路,把握核心素养考查

2017-02-17江苏钱小波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流派家国史料

江苏 钱小波

研究选择题命题思路,把握核心素养考查

江苏 钱小波

近几年,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选择题形式多样,基本是以文字、地图、柱状图、宣传画、考古实物照片、表格、杂志封面等史料形式呈现,尤以文字史料为主。就文字史料而言,包括题目要求在内,字数一般不超过三行字,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史料内容朴实简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问题的设计简明扼要,同时体现能力立意

如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18题: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该题史料简约、易懂。考查的考点主要是近代以来西方的美术发展史,包括现实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考查的角度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题目中的史料是对某种风格或者流派的美术作品的描绘,朴实简单,容易抓住关键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得出画家对理想生活、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再结合浪漫主义美术追求理想生活和世界的特点,采用排除法等手段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西厢记》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在于揭露、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酷,而且在于强烈地、明白地用具体事实指出了自由、幸福和青春的正确道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是杂剧的中心思想,也是王实甫的美好理想之所在。

由此题看如何复习近代西方的文学和艺术专题,实际上主要是根据各种文学、艺术流派成为主流的背景,来理解各种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因为有什么社会背景,才有什么特点的作品,作品的特点是反映社会背景的。高考考查该专题的内容时,也往往从特点的角度来考查。另外,就课本上本专题的文学和美术流派而言,属于同种流派文学和美术的特点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由于分属不同的领域,语言表述不同而已,其实质是相同的,反映的是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这是复习本专题的一条捷径。

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强化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5题: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C

三、顺应时势,与现实问题接轨,体现家国情怀

如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8题: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答案】B

该题考查的考点包括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报刊。考查的角度主要是维新思想的来源,还包括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维新思想的传播等问题。史料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国闻报》的稿件来源广泛,特别强调了注重选取外国稿件”。从史料内容看,本题也以价值引领,体现家国情怀,蕴涵了对外开放的理念和善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

所以,针对高考卷的这三个特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们有必要适当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以问题为载体,梳理课本基本史实,夯实基础

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的依据,无论其他资料多么丰富,分析问题多么深刻,梳理知识体系多么条理化,都是不能够代替课本的,课本是本、是根、是源头,表达的观点是主流,基本详细的史实都在课本上,只有梳理清楚基本史实,打好基础,在阅读史料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正确运用所学和经验读懂、理解史料,解决问题。

二、加强史料学习,体会史料实证

鉴于高考试题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所以平时的学习必须以史料为载体,注重培养史料的阅读欣赏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学会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历史学习,我们要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流派家国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