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7-02-17江苏钱小波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二战

江苏 钱小波

二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江苏 钱小波

【考点梳理】

一、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为什么要调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2)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4)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5)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经济大危机的概况: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国家的原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影响力大;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世界范围看,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矛盾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紧张加剧。

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2)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3)它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深远。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二、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危害;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等。

(2)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5)进行社会立法。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未能完全(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以社会立法推动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国有化而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在二战后的影响——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新变化之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1945—1971年)

①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指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其显著特征是国家干预经济,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②实施:罗斯福首先在美国推行。二战后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③影响:西方国家迅速完成经济恢复工作并出现近20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减缓(从70年代初开始)。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②特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管理模式。

2.新变化之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为实现良好福利的各项国家政策。

(2)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目的: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统治稳定。

(3)具体表现: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等)。

(4)实质: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和调节。

(5)评价:使穷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利于社会稳定,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但易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和增加社会惰性。

3.新变化之三——“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1)原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特征:低失业率、经济持续增长等。

【典型例题】

1.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来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 )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答案】C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的分期付款这一做法。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用之过度,消费远远超出实际购买力,只能是短暂的虚假繁荣,实则孕育着深刻的经济危机。

2.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该机构的建立 ( )

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

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

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

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计划经济,B错误;“混合经济”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故选A。

3.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答案】C

【解析】题目要求的是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他分别属于金融、工业和立法方面的措施。

4.《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答案】C

【解析】“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故选C。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排除A项;企业所有权在实际上仍然属于少数资本家,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排除B项;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二战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二战那些事(连载)
关于新政的思考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