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问题设计破解教学重难点的尝试
——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为例

2017-02-17安徽蒋漫华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6期
关键词:普鲁士德意志帝国

安徽 蒋漫华 何 吟

借助问题设计破解教学重难点的尝试
——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为例

安徽 蒋漫华 何 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由于法德是欧洲两个重要大国,其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必将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进一步发展,两国制定的相关法律规范,也将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立法样板。探究法德两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形式与内涵的异同,需要借助于对两国国情的分析,由于德意志帝国的相关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涉及,高一学生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选取材料设置问题的形式来破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一、感受法兰西艰难的共和之路

【设计问题】结合教材P45“历史纵横”和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法兰西共和政体最终艰难确立的原因。

材料一法国是特别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法国的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们就开始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社会。在这一时期,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平民中传播开来。

——《法兰西人》

材料二当他在1871年2月的选举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全国范围的胜利者时,梯也尔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其盼望已久的君临一切的机会正在向他靠近,而“保守的共和国”是既能实现他君临一切的梦想,又适合当时法国国情的制度。为此,此时的他坚决地,然而又是不明目张胆地把政治赌注压在了“共和国”身上。……他甚至还在议会讲坛上如是说道:“在恢复君主制度前,必须让共和国进行一次合法的试验。”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在政治权力争夺斗争中,正统派与奥尔良派的自相残杀,为原在君主派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波拿巴派死灰复燃创造了条件。……波拿巴派的重新崛起使共和派与君主派中的奥尔良派、正统派都意识到,在“九·四”革命中被推翻的第二帝国完全有可能复辟,而这又是此三派中的任何一派均不能接受的。于是,制止第二帝国复辟成了共和派与波旁两派的共同政治需要。

——吕一民《法国通史》

【解说】本问所选三则材料及P45“历史纵横”颇具代表性,材料一讲的是共和制能够建立的群众基础,材料二是法国最高统治者对共和制的态度,“历史纵横”和材料三则是统治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争夺与妥协。李宏图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一文中指出:“启蒙思想家正是真诚地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的和自由的人。”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长期传播,为法国建立平等自由的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设计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归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特点。

材料四宪法中的某些内容也反映了共和派与保皇派互相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平衡的重心。例如:为了避免总统权力过大,规定总统签署的法令须有一名阁员会签方能有效;总统解散众议院需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虽然由总统任命,但需对议会负责;而众议院又可被总统解散。

——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五“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属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的决议

【解说】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参议院和总统都有较大的权力,从材料中明显地看到共和派与实力强大的保皇派之间相互妥协的痕迹,但其共和性质不容改变,材料五中“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属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的规定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触摸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设计问题】结合所给材料,探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

材料六19世纪50—60年代德国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13.2%,仅次于英国(占32%)和美国(占23%),超过法国(占13%)而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俾斯麦本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化容克,拥有大片庄园,同时又开办工厂、从事证券投机。

——董恺忱《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中的普鲁士道路和容克地主》

材料七俾斯麦1862年在议会的演讲中说:“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贾雪枫《也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普鲁士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位……普鲁士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源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解说】人教版必修一对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统一者的文字表述比较简洁,乃至条文化。学生除了死记硬背外,难以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选取这几段材料的目的是想通过俾斯麦经典的语句和德意志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来展现一幅统一前德意志尤其是普鲁士的历史画面,借助“最近发展区”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探讨出普鲁士能够统一德意志的原因。材料六中有关俾斯麦的文字引用,是想通过这段材料告诉学生:统一前的德意志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已渐趋一致,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统一,已成为德意志的民族需要,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问题】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和下面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认识。

材料八(在德国)出现了一种似乎是比较奇特的现象: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所具有的某些民主色彩,以及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同时成为代表国家统一的主要象征。而联邦主义则是以往割据状况的痕迹。这两者之间势必要有一些较量。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材料九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十德意志帝国的议会也绝非毫无作为。例如,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担心这个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发生了刺杀威廉一世的事件,俾斯麦以此为由提出取缔社会民主党,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予以拒绝。

——黄牧航《比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解说】选取这三段材料,一是想利用马克思的这段话来处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让学生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想通过材料十告诉学生:即便是作用很小仅能在预算上对政府施加压力的帝国议会,也会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地位增强它的作用。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体味法、德不同的资本主义道路

【设计问题】依据材料十一和材料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德不同资本主义道路的认识。

材料十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十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解说】选用材料十一是想进一步突出法兰西共和制艰难建立的原因及其影响,体会政治人物勇于妥协的精神。材料十二的选用,则想说明统一后的德国虽然保留了大量普鲁士的专制传统,但这种体制的建立顺应了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并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容克主导下的德意志统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容克掌握着国家的各种行政权力,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改革既保守又不民主。帝国的政治体制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但“专制”是实,“立宪”是虚;虽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但容克为主,资产阶级居次。德意志专制特权发展的结果,导致德意志军国主义的膨胀,最终危害德意志自身利益。统一后的德国,其民主性虽不如英法,但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却超过英法。国情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也必然不同,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会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比较英、美、法、德所实行的代议制的不同模式,哪个更进步,哪个更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任世江老师所问:“在帝国政治体制下,德国经济快速崛起,套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观点,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安徽省霍邱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普鲁士德意志帝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帝国警察”
开始敲门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