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
2017-02-17张开宁王华平刘湘源
廖 芮,张开宁,王华平,刘湘源,邓 睿*
1.650500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 2.650228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
·全科医学热点关注·
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
廖 芮1,张开宁2,王华平1,刘湘源2,邓 睿1*
1.650500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 2.650228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
在老龄化进程中,我国健康养老需求迅速增长,而养老资源严重短缺,“健康养老、医养结合”前有需求引领,后有政府推动,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民生大事和民生要事。本文试图在健康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背景下,较全面地解读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发生、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实践难题。
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理念;实践
廖芮,张开宁,王华平,等.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70-277.[www.chinagp.net]
LIAO R,ZHANG K N,WANG H P,et al.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aging in China:basic concepts,service mode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3):270-27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资源的短缺及健康养老需求的增加已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各种养老模式的探索不断涌现,其中包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本文试图在健康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背景下,较全面地解读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发生、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实践难题。
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发生、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实践难题,从健康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视角探讨了我国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中国特色及其实践意义;并从医养关系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典型的实践案例。
1 医养结合理念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的兴起
1.1 健康老龄化与医养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出生率的普遍降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显示,21世纪上半叶,60岁以上人口数将从2000年的6亿左右增加到2050年的20亿左右,老年人所占比例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1]。从权威数据上看,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2]。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成为国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挑战,20世纪90年代末,基于老年人的自身需求理论及对健康的科学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全球性发展战略目标[3]。而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大会把“健康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列为老龄研究项目的主要课题[3]。此后,各种国际性老龄研讨会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各国在该领域的研究逐渐活跃。健康老龄化国际倡议为“将健康的概念延伸到老龄化过程中,从医疗保健和老龄化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着眼,将重点放在提高大多数老年人生命质量,缩短生命带病期,使老年人以正常的功能健康地存活到生命的终点上”[4],该倡议不仅号召力强,且现实意义较大,因此很快成为国际共识并引起了广泛探讨[3-5]。我国最早提倡健康老龄化的是原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沧萍教授,同时还提出要把健康的概念引伸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4]。将健康老龄化的国际理念延伸到我国的养老保障研究领域,是对其本土化的尝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者开始思考,老年保障系统建设应如何更好地应对老年人健康与养老这两大需求间的关系,使老年保障及养老服务的研究有健康老龄化趋势[6]。在此背景下,以健康老龄化为最终目标而适时提出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与我国老龄工作政策“五有”方针中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一理念不谋而合[5]。可见,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健康老龄化的全球发展战略下更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意义。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医养结合 伴随全球“银色浪潮”的来袭,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2%;2013年老年人口数已达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9%[7]。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迅速增加到2.6亿,2030—2050年将迎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峻的时期[8-9]。此外,各类统计资料还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呈现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高龄化加速发展的特点,且由于特殊的人口政策与国情背景,还出现“空巢化”加速发展、“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新特征[9-11]。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长期、有效地贯彻下形成的家庭结构不断小型化,最终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传统的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已成必然趋势。然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急速增加以及高龄化伴随的健康问题(如失能、失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多),对我国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峻挑战[11]。如何建立与整体老年人需求相适应、国家和社会能够负担得起的老年保障体系等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一个新出路。国内有学者开始思考医养结合的实践方式,2005年郭东等[12]探讨了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其认为基于持续照顾理念,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多方式合作,促进医疗与养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解决现阶段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随后,为满足大部分老年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市场也逐渐自发“试水”一些具有医养结合雏形的养老服务模式。2013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13]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14],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以实现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原卫生部与民政部护理事业与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探索了医养结合的老年照顾服务模式,以应对社会老龄化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15-16]。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对医养结合发展的推进,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开展了创新养老模式以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系列探索。笔者以医养结合、医养融合为主要关键词,结合养老主题,模糊检索全部学科范围多个国内重要的综合性核心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建库至2015年的所有文献,去重筛选后得到密切相关文献713篇(见图1),自2012年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后,医养结合方面的发文量呈陡升趋势。
图1 历年以医养结合为主题的发文量
Figure 1 Number of published literatures on the subject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in each year
总结我国医养结合的产生过程,在健康老龄化的全球发展背景下,我国提出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既蕴含了国际理念的核心要义,又具有中国特色和实践上的现实意义;医养结合的养老理念与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医养结合理念也是近几年才受到关注,从文献检索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即医养结合服务的社会需求和服务模式的运行(包括模式构建、实现途径、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探索)[17]。但既往文献中,多是从服务意义和宏观策略等方面论述[18-20],观点重复较多;而在实证应用研究中,针对老年人需求和服务现状的抽样调查多注重表象描述和总结,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下文结合国内文献回顾,梳理并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实践现况。
2.1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2.1.1 概念阐释 目前学术界对医养结合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故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概念阐释尚无统一说法和明确界定。其主要观点有:杨景亮[17]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要求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袁晓航[18]进一步提出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概念,强调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其中医疗必须具有一级医院以上的专业水平。王海均[19]认为医养结合是将养老与医疗相结合,重视医疗在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作用,医养结合是开放的养老服务方式,面向所有老年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可以同时接受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健康老年人接受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服务;经济实力一般的老年人可以购买基础型、改善型养老服务,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年人可以购买享受型养老服务。佘瑞芳[20]分析认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国外长期照护概念基本一致,简单的理解即在养老中增加医疗照护,在医疗中加入养老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需求、慢病管理、康复锻炼、健康检查及临终关怀服务方面实现一站式服务。耿爱生[21]及景思霞[22]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以整合医疗和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为主要方式,以机构合作、服务衔接为表现形式,从需求出发,提供以专业、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孟颖颖[23]认为医养结合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其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13]指出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强调通过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照顾服务。
综合医养结合的发展,一些学者提出,如将医养结合这个养老服务理念升华到模式这一概念,还应从个体、机构、体系3个层面上明晰以下问题,即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条件(如:人员与机构的资质、准入标准等),以及围绕服务模式运行的制度、资源等[17-18,20,22-23]。
2.1.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医养关系的解读角度 总结专家、学者、政府等观点后发现,现阶段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理解主要是从对医养结合服务中医养关系的不同倚重角度来解读,换言之即是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不同实行机构或责任主体对服务中医养关系的理解角度不同[24]。
一是从“医”的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慢病、医疗保险、老年人护理等问题,认为医养结合重在保健医疗,应将医疗保健服务放在首要位置,例如医院式养老[25]。此类机构主要有护理院、护理型医院、大型综合医院的照护单元、具有双向转诊功能的医疗机构、老年病专科医院等,给患病、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是从“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在养老过程中有效链接医疗资源,减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从而真正落脚于养老;认为医养结合重点是对传统养老服务内容的充实,即将医疗保健服务链接到传统养老服务当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此类实践主要是养老机构开设或托管于医疗机构,或者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出医疗专家,在社区内进行老年病诊疗技术指导,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从“合”的角度出发,“医”“养”并重、有机整合、动态交互地发展[26-27]。王培安认为医养结合关键在合,这既不是简单的“医疗+养老”,也不是“养老+医疗”,而是如何整合养老与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建立医疗养老一体化基础上的老年人个性化医养服务[21,26-28]。
2.1.3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特质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29],鼓励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更倾向于从“合”的角度看问题[23]。国内学者耿爱生[21]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
(1)健康养老:这一特征表现在以健康老龄化为最终目标,将健康理念融入老年人养老服务或日常照料过程中。通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身体、心理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因此服务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而不仅是需要医疗服务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以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为基本点(如提供健康服务、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服务等),不是只在老年人已经失能或半失能之际提供医疗服务,需提前介入,加强疾病的预防[30]。
(2)老年保障体系的整合:这一特征表现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包括医疗保障体系与养老保障体系整合运行,并非简单地将“医”“养”纳入一个体系即可,而是根据现实需求和条件进行重构和调整,形成并建立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供给运行机制[26]。
(3)服务的连续性和动态性:这一特征表现在持续照料和服务体系间协调转换,强调基于老年人健康、护理、日常生活照料3大需求提供健康服务、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服务的连续性,及其之间的动态转换,如图2所示(参考耿爱生[21]及戴靓华等[26]文章绘制)。
(4)服务的经济性:通过医养结合有效整合资源后,可使服务工作更加便利连贯,既确保了服务连续性,又避免了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占用,有效节省了服务费用,相比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在筹资、成本、消耗、费用等经济效益上应更具优势[21]。
2.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现状与典型案例 纵观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历程,服务整合和机构转型是必然趋势。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然而医养结合的现实需求极大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融合及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等多种方式。这些形式多数由市场需求催生、社会自发探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政府并未主动参与。但随着养老工作的推进,现阶段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13-16],并已在国内多家医院或养老机构内试点,部分地区(例如青岛)在此方面亦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就国内已开展的实践,简单列举几类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方式及代表实例[27-33](见表1)。
图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中“医”与“养”的动态关系及医养体系间的交互关系
Figure 2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in the service mode of 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表1 不同医养关系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式与代表实例
Table 1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 of 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and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under different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relationships"
医养关系类型代表实例特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托管于医疗机构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内设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济宁市兖州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利川市福利院所有权主体:养老机构医养关系:以“养”为重,拓展医疗功能构建服务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病专科医院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康复院、护理院等合肥滨湖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办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北京胸科医院改建为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大庆市让北医院转型为老年关怀医院所有权主体:医疗机构医养关系:以“医”为重,拓展养老功能构建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盟协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协作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联合河南省36家养老机构成立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南京市秦淮区试点: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38家养老机构签订医养融合服务协议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天心区人民医院合作建立馨园老年人关爱中心青岛市试点建立所有权主体: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或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医养关系:以“合”为重,建立协作联盟及双向接轨机制,整合服务
2.2.1 青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0]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是由青岛市民政局于2012年批准筹建的新型民办养老机构,其最突出的特点即内设二级康复专科医院—青岛福山康复医院,并于2013年10月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医院配有专业康复治疗专家、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和护理员团队。公寓专门收住半失能和失能老年人,是集医、护、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养老机构。由于设施齐全且能提供较为专业的医护服务,收费标准较高,只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才能负担起。因此该机构建成2年来,入住率仍不足30%。
2.2.2 济宁:养老机构托管于医疗机构[27]济宁市兖州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将经营管理权全部交给兖州区中医院,兖州区中医院作为经营主体在服务中心借用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养老院设置了医疗中心,注重提升养老院整体护理专业水准,并聘用护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作为负责机构内老年人日常照料的工作人员,实现了护理、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面整合。
2.2.3 合肥: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31]合肥滨湖医院依托现有的医疗平台开设无陪护老年科,将老年无陪护病房发展成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病房模式,老年人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病情稳定期和康复期可转为休养状态。对入住的老年人实行护理包干制和整体护理制,将老年人划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4种类型,根据不同护理需求确定不同服务内容,住院费和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
2.2.4 重庆: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27-30]作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之一,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兴建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简称中心),成为重庆市首家大型五星级综合性养老机构[27],也是全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开设的养老机构。中心组建了由医师、护士、营养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护理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化医疗照护团队,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循环“转区机制”——“养老区-慢病康复区-医院本部-养老区”,中心的老年人可以享受集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30]。
2.2.5 大庆: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康复院[31-32]大庆市让胡区庆新街道与让北医院共同建立了庆新养老护老大社区,推出医养结合、康复并重、先治后养,持续照料的新型医养服务模式。由护士为患者进行医疗、心理护理;由护工为患者进行生活照料(24 h一对一)。让老年人无病可修养,有病可医治,休闲可娱乐,康复可运动。
2.2.6 郑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盟协作[31-32]2012年底,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联合河南省36家养老机构发起成立了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简称联盟)。联盟的成立打破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各自为政”的格局。定点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定时定期去加盟养老机构免费随诊、义诊并梳理跟踪治疗档案,按照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各成员单位可通过转诊绿色通道随时将患病老年人转入医院治疗,经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年人再送回养老机构,形成了完善的双向转诊机制。老年患者的医养需求能在联盟内得到“一站式”满足,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和养老机构床位的利用率。但是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限制条件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要相近。
2.2.7 长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协作[31-32]长沙市将天心区坡子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天心区人民医院的资源融合起来,建立了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馨园老年人关爱中心。馨园老年人关爱中心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医疗组和生活护理组,为55~95岁的自理、半自理以及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一个集用餐、住宿、娱乐、看病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2.8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31,33]青岛市2012年实施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开创了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先河。在老年人不住院的情况下,为居家、社区或机构养老的残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并将参保人的医疗费和护理费纳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保险费主要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和个人账户金的方式筹集,财政上给予一定补助,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另行缴费。参保人经评估达到半失能和失能标准且需要医疗护理后方可享受护理保险待遇,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和个人负担各有不同。这种制度减轻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压力,且推动了医院、社区、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多方共赢。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29]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该文件部署了医养结合模式中“合”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优化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3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现行困境与挑战
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且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矛盾,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
3.1 服务主体定位模糊,参与不足,阻碍发展 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准确定位是医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许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并不清楚,公立、民营大型、专业化较高的养老机构或三级医疗机构能够顺利增设“医+养”业务,且市场前景良好,而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机构或一、二级医疗机构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很难再拓展“医+养”业务,这一趋势的发展必然会加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分化,不利于医养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和均等化[30,33]。
3.2 服务客体界定不清,服务功能分层和衔接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僵化 虽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目标群体模糊、核心功能提供不明确等问题,在提供具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之前,缺乏统一的评估工具,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评估内容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很难做到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相吻合[34]。此外,在老年服务保障体系间转换的衔接和转接制度不完善。发达国家通常有一支专业团队清楚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可为老年人的医养转接制定方案;而我国老年人只能依靠自己和家属来完成这些繁杂的转移事项,导致出现床位闲置或“压床”滞留现象,造成服务体系间的流动率过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市场的发展[18]。
3.3 政府多头管理,扶持政策落实难 我国老年人管理属于多部门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由于各部门分管职能不明确,且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造成老年人工作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无法明确,直接导致襁褓中的医养结合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部门之间极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等阻碍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因素[23]。
3.4 缺乏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缺乏关于养老和医疗资格准入、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等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且医养结合模式缺乏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20-21]。
在人才储备方面,国外有老年照护本科、硕士、博士,而我国在老年照护领域几乎没有专业人才的储备。除了观念原因外,其现实困境主要是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未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造成其职业发展定位模糊,权益无法保障[20,22,32]。
3.5 养老理念亟须转变 “老有所托、老有所养”并不是老年人保障的最终目标,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实现健康老龄化才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需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解释力度,转变人们的传统养老理念,培养全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思想共识,为医养结合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3]。
3.6 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社会参与度越高则解决渠道越多,尤其是融资渠道。当下最迫切的是要寻找社会参与力量,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渠道。而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将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社会需求[32]。
3.7 缺乏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检索到的医养结合相关文献中,涉及较多的是城市地区,尚无涉及少数民族的研究。而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地区,医养结合的推进还需共同探讨。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备受我国政策支持和推动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更应该结合当地老年人口结构、需求、养老体系、医疗体系以及财政能力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突显我国国情与特色的医疗养老照护体系。
作者贡献:廖芮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廖芮、张开宁进行结果分析与解释,王华平进行论文修订,张开宁、刘湘源、邓睿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廖芮、邓睿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1]老龄化问题概况[EB/OL].(2015-11-03)[2016-11-27].http://www.un.org/chinese/esa/ageing /introduction.htm. An overview of the aging problem [EB/OL].(2015-11-03)[2016-11-27].http://www.un.org/chinese/esa/ageing /introduction.htm.
[2]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4):36-41. SONG Q C,CUI R N.The theoretical response of high speed aging of population:from healthy aging to active aging[J].Shandong Social Science,2013(4):36-41.DOI:10.3969/j.issn.1003-4145.2013.04.006.
[3]刘毅强,王珣.健康老龄化初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15(2):96-97. LIU Y Q,WANG X.A preliminary study on "healthy aging" [J].Chinese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1995,15(2):96-97.
[4]邬沧萍,姜向群.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6(5):52-64. WU C P,JIANG X Q.A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aging"[J].Chinese Social Sciences,1996(5):52-64.
[5]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EB/OL].(2011-04-12)[2016-11-27].http://3y.uu456.com/bp_9famn56u364mn0g1luiu_1.html. Macro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the aging of the country[EB/OL].(2011-04-12)[2016-11-27].http://3y.uu456.com/bp_9famn56u364mn0g1luiu_1.html.
[6]何金定.健康老龄化在我国[J].人口学刊,1996(6):44-48,19. HE J D."Healthy aging" in China[J].Population Journal,1996(6):44-48,19.
[7]耿爱生,杨文娴.我国老年保障研究中的健康老龄化研究趋向及其价值[J].社会保障研究,2014(2):60-65. GENG A S,YANG W X.The research trend and value of "healthy aging" in study of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J].Social Security Studies,2014(2):60-65.DOI:10.3969/j.issn.1674-4802.2014.02.008.
[8]国家统计局.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2-04-20)[2016-11-27].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Bulletin of the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data in 2010[EB/OL].(2012-04-20)[2016-11-27].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
[9]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07(2):17-20. A forecas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opulation aging[J].Chinese Women′s Movement,2007(2):17-20.
[10]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WU Y S,DANG J W.Aging Blue Book: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ing industry(2014)[M].Beijing: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2014.
[1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MU G Z,ZHANG 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strategic response[J].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1,50(5):29-36.
[12]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1):45-46. GUO D,LI H Y,LI X X,et al.Discuss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support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J].International Medicine & Health Guidance News,2005(21):45-46.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05.21.013.
[1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2013-09-06)[2016-07-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09/13/content_7213.htm.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for the elderly(Guidance 2013 No.35) [EB/OL].(2013-09-06)[2016-07-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09/13/content 7213.htm.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EB/OL].(2013-09-06)[2016-11-27].http://www.sdpc.gov.cn/zcfb/zcfbqt/201310/t20131014_562308.html.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industry(Guidance 2013 No.40) [EB/OL].(2013-09-06)[2016-11-27].http://www.sdpc.gov.cn/zcfb/zcfbqt/201310/t20131014_562308.html.
[1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EB/OL].(2016-04-12)[2016-07-12].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604/2016040 0882209.shtml.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Notice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scheme of the key tasks of the medical support[EB/OL].(2016-04-12)[2016-07-12].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zl/201604/20160400882209.shtml.
[16]陈传书.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中国老年,2012(7):1. CHEN C S.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ing industry[J].Chinese Journal of Old Age,2012(7):1.
[17]杨景亮.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冷思考[EB/OL].(2012-09-21)[2016-10-2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Ro7W8imvhpgIEI3stX78V_pRLnptJP-8qF54I1EGFm LyKbMUIa7gWpgBR-bOylaJmSu-ix_adBZY0xcbdGQOuY-A7R fRkV22cmCOaJZlt7. YANG J L.Cold think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EB/OL].(2012-09-21)[2016-10-2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Ro7W8 imvhpgIEI3stX78V_pRLnptJP-8qF54I1EGFmLyKbMUIa7gWpgBR-bOylaJmSu-ix_adBZY0xcbdGQOuY-A7RfRkV22cmCOaJZlt7.
[18]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YUAN X H.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institutional care mode[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13.
[19]王海均.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 WANG H J.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old-age servi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D].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20]佘瑞芳.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SHE R F.A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combination:status quo,problems and solutions[D].Nanchang :Nanchang University,2014.
[21]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9):101-107. GENG A S.Reform orientation of endowment pattern:"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its realization [J].Guizhou Social Sciences,2015(9):101-107.DOI:10.13713/j.cnki.cssci.2015.09.017.
[22]景思霞.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 [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JING S X.Study on the mode and path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in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4.
[23]孟颖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EB/OL].(2015-07-29)[2016-11-06].http://www.clssn.com/html1/report/13/4361-1.htm. MENG Y Y.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pension model[EB/OL].(2015-07-29)[2016-11-06].http://www.clssn.com/html1/report/13/4361-1.htm.
[24]高海珍.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初探[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GAO H Z.Study on the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in the community[D].Beijing: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2014.
[25]马占山.医院式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27,227. MA Z S.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ospital care[J].Guide of Sci-tech Magazine,2012(26):27,227.
[26]戴靓华,裘知,王竹.以医养结合为导向的适老照护体系与空间布局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9):88-89. DAI J H,QIU Z,WANG Z.Study on the elderly care system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guided by medical-nursing[J].Architecture & Culture,2014(9):88-89.DOI:10.3969/j.issn.1672-4909.2014.09.017.
[27]宫芳芳,孙喜琢,邱传旭,等.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践现状[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2-4. GONG F F,SUN X Z,QIU C X,et al.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with pension in China[J].Modern Hospital Management,2015,13(2):2-4.DOI:10.3969/j.issn.1672-4232.2015.02.001.
[28]赵展慧.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体系 不必过度忧虑人口老龄化[EB/OL].(2015-11-14)[2016-11-03].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5/1114/c398004-27814818.html. ZHAO Z H.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system in 2017,do not have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aging population [EB/OL].(2015-11-14)[2016-11-03].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5/1114/c398004-27814818.html.
[2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EB/OL].(2015-11-18)[2016-10-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0/content_10328.htm.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warded th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other departments o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care and pension services,combined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notice(Guidance issued 2015 No.84)[EB/OL].(2015-11-18)[2016-10-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0/content_10328.htm.
[30]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129-136. ZHAO X F.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aging,"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the mode of pension service[J].Lanzhou Academic Journal,2014(9):129-136.
[31]黄佳豪.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1):97-105. HUANG J H.Some thoughts o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gration" model of the ag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Chinese Version),2014(1):97-105.
[32]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02-104. ZHANF X.Study o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gration" model of the aged [J].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Chines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4,35(3):102-104.
[33]王贇,曹勇,唐立岷,等.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5,29(2):72-73. WANG Y,CAO Y,TANG L M,et al.Research on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pension mode in Qingdao [J].Soft Science of Health,2015,29(2):72-73.
[34]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HUANG J H,MENG F.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necessity,dilemmas and solution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14,7(6):63-68.
(本文编辑:毛亚敏)
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Aging in China:Basic Concepts,Service Mode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LIAORui1,ZHANGKai-ning2,WANGHua-ping1,LIUXiang-yuan2,DENGRui1*
1.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2.YunnanHealthandDevelopmentResearchAssociation,Kunming650228,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DENGRui,Associateprofessor;E-mail:dengruirita@126.com
In the aging process,the demand for old-age care in healthy ways in China is growing rapidly.However,the resources of elderly care are in great shortage."Elderly care in healthy ways"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on the one hand led by demands and on the other hand driven by government,has become a big and important ev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o deal with the aging of popul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development of healthy aging,the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of the elderly concept and service mode of combination between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comprehensively.
Aged;Healthy aging;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Service modes;Concepts;Practice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3.003
2016-09-03;
2016-12-06)
【编者按】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的颁布与落实,社会各界对养老模式的探索不断涌现。医养结合作为一种受到国际政策支持和推动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其发展更应结合当地老年人口结构、需求、养老体系、医疗体系等特点,克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因地制宜地发展凸显我国国情与特色的医疗养老照护体系。
*通信作者:邓睿,副教授;E-mail:dengruirit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