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与《周易》
2017-02-16孔书贤
孔书贤
周文王姬昌,创建周朝,推演《周易》,建立了万世不朽的业绩。周王朝长治久安,江山稳固。《周易》长盛不衰,被誉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东方文明的奠基之作。
身陷牢笼 心忧天下
公元前11世纪的一个晚上,夜色深沉,四野寂静。西伯侯姬昌被囚禁在幽里监狱,大瞪着眼睛,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声叹息,竟招来牢狱之灾,甚至面临杀身之祸。
商纣王帝辛沉迷酒色,暴虐无道,百姓困苦,诸侯人人自危。九侯的女子献纣,因不喜淫乐,被杀,九侯被剁成肉酱。鄂侯忠言劝阻,被处死后做成干肉。商纣王还使用炮烙酷刑,将活人推入烧红的铁锅中,任其蹦跳、惨叫、翻滚而死,并且以此取乐!对此,姬昌仰天长叹,被崇侯告密,商纣王说他心怀不满,将姬昌关入大狱。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姬昌是周族领袖,娶商王帝乙之女为妻,是商纣王的姐丈。姬昌的先祖后稷、公刘、公季等,都是深浮众望的一方君主。祖父古公因不堪犬戎国的频繁抢夺,对治下的百姓说,你们跟着我遭受袭扰,不如当犬戎的百姓,我带家人西迁。百姓们深感古公仁厚,都追随他迁居到周原岐山一带。姬昌继位后,继承先祖遗风,遍施仁义,广结诸侯,重用贤才。伯夷、叔齐从孤竹国赶来归附。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等名士都聚集在他周围。民间纷传姬昌能推知过去,预测未来,有王者之风。崇侯对商纣王说,姬昌龙颜虎须,慈言善行,受到百姓的欢迎和诸侯的拥戴,恐怕对您不利啊!商纣王早就妒火中烧,但不能仅因一声叹息,就杀掉以圣人闻名的姬昌。他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羑里监狱,坐落在一个五米多高的台子上,四周重兵布防,姬昌与外界完全隔绝。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姬昌废寝忘食,苦苦思索着自己的未来。他深知,儿子和族群会想方设法营救他,众多诸侯会为他说话。但商纣王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牢狱之灾很可能旷日持久。他不能坐以待毙,但又能干点什么呢?举目四望,他活动的空间就是这间牢房,他能运用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大脑。他的目光不由停留在牢房地面的柴草堆上。他随手摆弄着这些柴草,脑海里却浮现出伏羲画的八卦符号。他用草节摆成一个“一”,这代表阳,再摆成一个“--”,这代表阴,三个这种符号变换组合成八种图形,叫八卦。他觉得伏羲八卦和《殷易》太简单浅显,不能诠释复杂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于是,他根据每一种组合图形,赋予其寓意,再拆解组合成其他图形,赋予另外的寓意,顿觉变化多端,意趣无穷。姬昌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中,逐渐进入忘我的境地。
商纣王闻讯,不由大怒:在我的大狱里,姬昌竟然若无其事的摆弄草根,我让你若无其事!商纣王将前来营救父亲的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害,用伯邑考的肉做成肉羹,强令姬昌喝。不料姬昌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大口喝着这令他撕心裂肺的儿子的肉汤,过后又含泪悄悄呕吐出来。他对着商纣王所在的方向,在心里痛骂:暴君啊,暴君!你伤天害理,悖逆人伦,不得好死!
如果说姬昌此前对商纣王还心存幻想的话,至此他已下定决心,要推翻商朝暴政,铲除商纣王,为天下苍生开创一个仁义安乐的新王朝。姬昌知道,百姓困苦的根子在于商纣王的暴政,诸侯忍气吞声的源头还是商纣王的暴政,自己身陷牢狱也是商纣王的暴政。暴君不死,暴政不除,天无宁日,朝无祥瑞,民无福分。对暴君一味忍让绝非长久之计,直面抗争,无异于飞蛾扑火。必须运用智慧,从长计议。眼下最要紧的,是忍辱负重,争取尽快脱离牢笼。
商纣王听说姬昌喝了儿子的肉汤,眉飞色舞地对臣下说,圣人不会食其子羹。姬昌吃儿子的肉,可见不是什么圣人。派人问姬昌有何感受。
姬昌说,父有不慈,儿子不能不孝;君有不明,臣下不能不忠。普天之下,没有臣子背叛君王的道理!商纣王听说后,觉得姬昌既不像传说中那样贤能,也不像崇侯说的那样有谋逆篡位之心,决定暂且留他一命,让他继续蹲大狱。
所有暴君,只看到眼前的荣华,只看重自己的威势,自认为天生神圣。因而,想当然,狂妄自大,倒行逆施,一意孤行。商纣王是个典型的暴君。他的异母兄长微子启让王位于他,希望他做个贤明君王。起初,他也曾雄心勃勃,率军东征西杀,开疆拓土,建立了无数功业。后来却自以为神,荒淫无耻,滥杀无辜,拒谏塞听,微子启愤而出走。受到的劝戒越多,商纣王的心越黑,下手越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不能容忍有人说自己不是,没有看到人心的背离,对一个君王是多么的危险,更不会想到,他正在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
姬昌见武士放松了对自己的管束,活动的空间变大,饮食有所改善,知道商纣王短期内不会对自己下手。此后更加谨慎小心,甚至蓬头垢面,装疯卖傻,苦苦等待出狱的那一天。然而,日复一日,窗外的景色变了又变,没有盼来让他重返西地的消息。
漫漫无期的牢獄生活,对一个健全的人来说,是痛苦的折磨和严重的摧残。但对于心志坚强、胸怀远大的伟人而言,却是一座值得开采的时间金矿。它使人有时间开动脑筋,思考和琢磨一些平常无暇顾及、或很难琢磨深透的重大问题。
姬昌苦思冥想,又拿起一把草棍摆弄起来。他凭记忆摸索研究神农的《连山易》,黄帝的《归藏易》。《连山易》以山为首,“如山之出云”。《归藏易》以地为主,认为一切阳能都“归藏”到纯阴的境界里去了。姬昌认为,研究山和地的变化形态,固然可以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极其规律,感悟到人生的许多道理。但山和地,毕竟局限很大,忽略了抬头就能看到的苍天,和天地之间的人这个根本。他从自己的处境,想到天下芸芸众生,从商纣王的暴虐无道,想到五帝的贤能有为,想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一部新的《易经》,既能让人们了解天地变化的规律,又能从自然变化中感悟到做人处事的常理。从而,尊重规律,利用自然,和谐族群,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可是,仅凭几根草棍,就能推演出一部新的《易经》吗?
华夏先哲一直这样解释《易经》:易,即变化,经,是规律。易经就是变化的规律。善易者不卜,是说懂得变化规律的人不会占卜问卦。然而,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怎样变化?有何规律可循?伏羲的八卦图朦朦胧胧,神农、黄帝的易经,只提供了一些启示,殷易仅触及皮毛。自己脑子里这点知识,自己眼睛所能观察到的天地人生,一把柴草所能推演出的各种变化,实在不足于形容天,不足于解释地,更不足于探究世道人心。姬昌苦苦思索,左右摆弄、上下推演,反复审视琢磨,就是理不出头绪,难有突破性进展。
难啊!千古之作都是血泪著就。易经其实不易。
探天观地 求索人生
在监舍外的高台之上,姬昌举目四望,山川、河流、大地、草木、五谷,目不胜收。奔走着的牛羊,飞翔着的鸟儿,耕作着的男女,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自由是多么的宝贵啊!而商纣王称王天下,却不珍惜这大好的河山,不珍重他尊贵无比的王位,不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任何人,即使贵为君王,悖逆伦常,伤天害理,必遭天谴,必被地弃。商纣王胡作非为,滥施淫威,使臣下人人自危,百姓度日艰难。长此以往,商朝的江山难保,商纣王必遭天地惩罚!
长夜难明。姬昌站在窗户前,仰望太空中的月亮、星星,想象月宫中的桂树、常娥和吴刚;观察估摸时辰的启明星,指示方位的北斗星;探询神秘莫测的银河系,以及银河两边的牛郎与织女。深感天空比大地更博大、更隐秘、更精深,更意味无穷。他把各种天象分解组合,与山川河流各种地貌联系起来,与人的生老病死、荣辱福祸联系起来,顿觉浮想联翩,宏大深邃,无穷无尽。而所有这一切,离开了人的思想,人的作为,都没有意义。姬昌逐渐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天、地、人。而广阔的天空,有太阳时,万物亮丽,满目生机;没有太阳,则满目灰暗,了无生气。看来,阴阳是苍天之本。而茫茫大地,温暖季节,百花盛开,万物生长,柔和美丽;严寒季节,山川裸露,河流冰封,严峻刚硬。看来,刚柔是大地之本。而生活在天地之中的民众,高矮不等,美丑不同,老幼不一,穷富不均,贵贱不齐。人分男与女,但区分人最大的标准是善与恶,是好与坏。恶人人皆恶之,坏人人所不齿。好人最大的特点是爱人、爱天地、爱族群、爱邦国,守规矩,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看来,仁义是为人之本。
望天,观地,想人,使姬昌的思路大为开阔,他手中那些草棍也有了非比寻常的含意。他摆成伏羲八卦的图形,借鉴神农、黄帝易经的思路,把八卦与天、地、日、月、风、雷、山、泽相对应,与邦国的存亡兴衰、人生的悲欢离合相联系,进一步观察、想像、变化,又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姬昌认为,任何一种天象、地貌,都由相互关联的多种因素构成。这些因素,既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在不同情况下,相互作用的程度不同。如阴天,就是由云雾生发、升腾、堆积,直到完全遮挡住太阳形成。暖风吹拂,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又是晴天。阴天的云遮雾罩,狂风暴雨,雪花冰雹,与人世的动乱战祸,悲哀愁苦,流泪流血多么相似啊!而风和日丽的晴天,人们很容易与希望、光明、美好、和平联系在一起。天,无限高远,看不到顶,摸不到边,遮盖着大地,罩在每个人的头顶。天为地纲,天为人纲,天是一切的一切,至高无上。
于是,姬昌借鉴民间卜挂的形式,把天列为首卦。乾为天,指太阳。太阳运转不息,光芒四射,使地生,使人活。天降雨露,滋润万物生长,供人食,供人用。天道即先道、前道、仁道,蕴涵着开创的锐气、前进的动力、施舍的气度、大有作为的雄心。天具有恩惠之情,和谐之美,永恒之性,刚强、稳健、中正,代表着元气、正义、和顺,决定着事物的生存和发展。而天有阴晴之分,四时不同。他为每卦设立了六爻,代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乾卦以龙为喻,象征帝王无上的威势和权力,说明天道变化多端,有无穷的潜力。
龙伏于水,只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姬昌在卦辞中说,君子学而积累知识,问而明辨是非,以宽容存心,用仁义行事。具备了上述四德的人,才可以为君。
龙现大地,有利于造福天下苍生。
龙游四方,犹如君子废寝忘食,日夜努力,即使遇到危险,终究没有灾难
龙腾九天,可以大有作为。
龙飞极地,会有灾难之困。姬昌告戒自己,决不能步商纣王后尘,违天逆地,丧失人伦。
群龙无首,天下陷入混乱和争斗之中。姬昌联想到商纣王昏庸无道,诸侯离心,自己被困牢狱的现实,叹了口气。他坚信,天道至高无上,上天赋予他解救民众的使命,必有龙腾九天之日。
苍天之下是大地。坤为地。地有广阔、深厚、慈爱的特点,极像母亲。天以阳刚俯照大地,地以阴柔哺育万物。阴阳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发展。地道秉承天道,教人分清主次,摆正位置,尽力把自身事情干好。阴阳相争,则会天地不宁,两败俱伤。警示人们遇事谨慎,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得自大妄为。坤卦中有一段名言,易懂而深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也。由辩之不早辩也。”
《坤卦》爻辭说,踩到薄霜,就知即将形成坚冰。这是事物由小变大、由弱及强、不断发展的规律。直,是内心品德的正直,方,是行为处事的原则。地有美德,但却深藏含隐,不违背天道,不居功自傲。天道是君道、夫道、上道。地道即臣道、妻道、下道。天主地从。
《周易》以卦卜的形式,以物态比人心,以事变喻世变,从而揭示为人处事的常理、为君为臣的正道。
《师卦》认为,兴兵作战,一定要严明军纪;统帅胸怀大志,能够安邦定国;军队出征,多人指挥是凶兆;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统领军队,将战无不胜,任用无德小人参与决策,有凶险。
《比卦》说,君主要安抚属下,善待俘虏;臣民要服从上级,听从指挥;对内对外都要实行亲附政策。
《履卦》说,为人处事要讲究礼节,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礼与和相互配合,能使人心态平和,社会安定。同时也要审慎自律,胸怀坦荡,知道量力而行,不急躁鲁莽,贪功冒进。
《谦卦》提倡才高不自许,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
《豫卦》说,贪图享乐,必遭凶险;居中守正,遇到困危也会被救;虚度光阴,懈怠大意,势必后悔莫及。
《随卦》说,随和、随时、追随的原则,中心是要人们顺时而动,把握时机,适时进退。鼓励人们择善而从,奉行君子之道,追随正义之师。
《蛊卦》说,日久生弊,改变政治腐败的状态,要像高山一样庄严肃穆,让贤人稳居其位,使百姓蒙受教化。
《临卦》说,感化民众,善待民众,使民众乐于接受自己的统治,关键是施行仁政,以德治国,开化民智,宽厚待民。
《噬磕卦》说,治国要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在普施教化的同时,以严刑峻法惩治狂暴不法之徒。刑罚的目的是让人弃恶向善,故对初犯者应当从轻,对屡犯者应该从严。
《剥卦》说,高山屹立,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示执政者要抑制小人的势力,以防其残害忠良,扰乱朝政。
《大畜卦》讲,一是畜德。努力学习、领会前人的高尚品德,不断提高、充实自己。二是畜才。要团结、吸纳、爱护、任用有识之士。三是畜止。遇到挫折、危险,要适可而止,等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
《颐卦》讲,人要自养、养人,并且以养德为重。
《离卦》说,太阳落而复升,依附天;草木枯而复荣,依附地;人要依附正道。
《咸卦》强调感应。男女相爱,则家庭幸福;君臣相敬,则国家兴旺;贤才得到重用,则能成就一番事业。
《恒卦》说,立身处世、修身养性,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恒中应有变,变中要有恒,是恒是变,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
《遁卦》说,小人得势,朝政黑暗,君子要敛才掩德,隐退避让,等待时机。不得已才退隐,被牵累难退隐,处境危险。
《大壮卦》说,国威显赫,国民振奋,万物茁壮成长,就要光明正大,坚持正义,才能大吉大利。君子要严以律已,非礼勿行。大国应安守本分,不可侵略扩张,破坏和平。
《晋卦》说,光明正大是取得上进的基础,服从命令是得到晋升的前提。要使事业有更大发展,首先动机要纯,践行正道。其次要深谋远虑,不计较一时得失。三要得到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家人卦》认为,治家应该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男刚严,女柔顺,男主外,女主内。既要享有亲情,又要讲究规矩、尊卑和职责。女人不擅自行事,守妇道,勤家务,一定吉祥。家长以身作则,有信用和威严,凡事顺畅。
《褰卦》说,走出困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祸福安危可以相互转化,创造条件,逆境可变顺境。
《损卦》说,剥削民众,损害国本,害人则伤德。凡事利人、利己更要利公。
《益卦》说,如果想为民谋福利,使国家兴盛,就要积极行动。如减免赋税,为民众办好事,就像上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萬物一样。
《萃卦》提醒为政者要尊重事实,任人唯贤,防患于未然。对顺应规律、有益有利的聚合,应当提倡、支持和发展;对不利有害的聚合,应当疏导、纠正和制止。
《困卦》强调,人在困境时要有信念,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坚持气节、操守,不惜牺牲生命。只有矢志不渝地不懈努力,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理想。
《革卦》说,变则通,通则久。当矛盾激化,腐败问题暴露出来时,就要积极改革。一是根据事物发展特点、规律,势在必行时大胆改革。二是光明正大,合乎民心民意,具有摧枯拉朽之势和彻底性,使人心悦诚服。三是要以身作则,动机纯正,使用正当手段。
《震卦》说,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保持高度警惕,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得失,防患于未然。遇到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艮卦》提醒人们知止方行,行而知止,当止即止,适可而止,不逾规,不蛮干。
《渐卦》说,君子循序渐进又坚守正道,就可以治国安邦。居于显贵位置,知道适可而止又谦虚,不贸然行事,就不会陷入困境。
《归妹卦》说,男女生情才动婚,谈婚论嫁要考虑白头偕老,正确应对婚姻中的磕磕绊绊。
《丰卦》说,人们因雷鸣而警戒修身,因闪电而明察事理,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日过正午则斜,月满之后会亏,人在兴盛时要心存戒备,居安思危。
《旅卦》说,出行要行中正之道,顺义而行,按时而动。品行不端,轻举妄动,必遭灾祸。
《兑卦》劝人向善,团结友爱。说话和颜悦色,做事认真负责。要内有主见,刚毅持重,外则谦虚和气,尊重他人。
《节卦》说,人的欲望无穷,必须加以节制。过与不及都不好。
《小过卦》说,人没有不犯错的。但犯错应有度,应自我控制。常犯错,犯大错会造成灾祸。
《周易》初步形成时,姬昌的思想上升到一个至高至深的境界,他的命运也迎来重大转机。
经过漫长的七年关押,父亲仍不能获释出狱,姬昌的儿子姬发和身边的谋臣十分担心。他们怕喜怒无常的商纣王杀害姬昌,更盼望姬昌早日回归,主持周地的振兴大业。因此,他们重金收买商纣王的心腹大臣费仲,通过费仲将绝色美女、彩色骏马、能拉九辆大车的36匹好马,以及其他奇珍异宝献给纣王,请求放还姬昌。商纣王爱色、爱财、爱珍奇,轻人、轻贤、轻天下。他高兴地说,有其中一件就足够了,何况这么多呢!立即宣布赦免姬昌,赐给姬昌大斧弓箭,赋予姬昌征讨临近诸侯的专权。商纣王还说,陷害西伯侯的人是崇侯虎,随口出卖了走狗。
姬昌趁热打铁,献出洛河以西的土地,请求废除炮烙酷刑,商纣王欣然同意。姬昌一箭双雕,既试探了商纣王的深浅,又赢得了天下人心。
渭水访贤 开创周朝
脱离牢笼,回到周地歧山,姬昌更加礼贤下士,发愤努力。积聚在他心中的治国安邦之道,富民强兵之策,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原来,他只不过想当个能安定一方的西伯,商纣王的倒行逆施,使他产生了解民于倒悬的紧迫。他深知,推翻一个有六百年根基的王朝,统一和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华夏古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养精蓄锐,做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需要大量文可安邦、武能治军的贤才;需要聚拢人心,联络诸侯共同行动。于是,姬昌广招天下贤能,寻访民间奇才高士,先后请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等八人出山,封他们为“周八士”。这八人,虽然武功高强,才能出众,可以独当一面,但都不足以定国安邦、统领三军。他急需一个见识高远、文武兼备的国师。
一天,姬昌准备出外打猎,史编为他卜了一卦,结果是,这次打猎将收获一位可以旺他三代的公侯之才。这个人是上天赐予姬昌的老师。姬昌大喜过望,郑重地在家斋戒三日,然后驾着田马,乘着田车,到渭水北岸游猎。
在渭河边,姬昌见到了默默垂钓的姜子牙。姜子牙白发苍苍,眼神深邃,举止恬静,一派仙骨道风。姬昌极其随从来到身边,他无动于衷,只顾埋头垂钓。他钓鱼,没有鱼饵,钓针是直的。问他何故,姜子牙说,我不是钓鱼鳖,而是来钓王侯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非凡的气质和独特的话语,让姬昌喜出望外,他上前恭敬地施礼,表示慰问,兴致极浓地问:“您乐于钓鱼吗?”
姜子牙起身道:“君子以实现抱负为乐。垂钓,是为了得鱼,但其中有更大更深的道理。”
姜子牙指着滔滔东去的渭水说:“源头深远,河水奔流不息,鱼类才能繁衍生长;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才有果实丰硕。君子心灵相通,志趣相投,才能共同成就千秋伟业。用诱饵钓鱼上钩,就可杀鱼而食;用俸禄诱人入仕,贤能才会为我所用。真是奇妙啊,圣人的道德高尚之极,见解超群。他暗中诱导,使人们各有所归,从而确定收揽人心的办法。”
姬昌问:“应该怎样收揽人心,使天下人都诚心归附呢?”
姜子牙手一挥:“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人共享其利的人,就能得到天下。能免除人们死亡的危险,解救患难,接济急需,天下人就会归附。能与人们一起忧乐,共同爱憎,天下人就会归附。人,无不恶死而乐生,无不喜爱仁德和实利,这就是道。道所在之处,天下人就会归附。”
姬昌深为姜太公的精辟见解所吸引。他紧紧盯住姜太公的眼睛,两人的眼神如闪电般相遇、交汇。一股老友重逢的惊喜,一股相见恨晚的急切,使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询问治国之道,姜子牙说:“治国贵在用人。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听到这里,姬昌已认定,眼前这个人,就是他苦苦寻觅的统军理政之人。姬昌对姜子牙深深一拜,接着又一拜说:“您讲得真对啊!我的先祖曾说,将有圣人光我周地。这个圣人就是您,我盼您很久了呀!”
知遇之恩,恩同再造。一生孤傲的姜子牙看着眼前这位仁慈、豁达、谦恭、睿智的一方君主,知道遇上了自己苦苦寻觅的明主贤君。于是,庄重地整理服饰,双膝跪地,对姬昌行君臣大礼。姬昌热泪盈眶,双手扶起姜子牙,牽着姜子牙的手走上自己的车,两人并肩而归。
很快,姬昌任命姜子牙为国师,两人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时而促膝交谈,时而同卧论道,时而品茶谋议,话题从不离军国大事。
一天,姬昌问姜子牙:“天下事繁多复杂,气运时兴时衰,国家时安时乱,这是由于国君贤与不贤呢?还是由于天时气运变化的缘故?”
姜子牙说:“国君不贤,就会使国家动乱,人民受苦;国君贤德圣明,就会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宁。国家的祸福,决定于君主的贤与不贤,与天时气运无关。”
姬昌恳切地说“古代贤明之君的事情,您能讲给我听吗?”
姜子牙说:“从前帝尧推行德政,只求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对官吏,凡忠于职守,正直能干的就提升,凡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就加俸禄。对百姓,凡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就表彰,凡尽力农事,发展生产的就奖励。他总是端正自己的操守,用法律法规制止邪恶欺诈行为。他处事公正,保全照顾孤寡老弱之人,救济供养遭受灾祸的人家。所以,那时百姓尊崇帝尧,就像尊崇日月一样;亲近帝尧,就像亲近父母兄长一样。”
姬昌神往地说:“帝尧真是一位贤德的君王。”
姬昌又问:“君主要得到百姓的爱戴,使民众生活安定,应该怎么做?”
姜子牙说“爱民。使民得而不取,成而不败,生而不伤,乐而不苦,悦而不怒。官吏清正廉洁,不苛刻扰民。君主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子女,关心他们的温饱苦乐,使民众生活安宁。”
问到君臣之礼,姜子牙说:“为君者,居高临下,普施恩惠,不疏远臣子;为臣者,臣服于君,安定稳重,不欺蒙君王。君效法于天,臣效法于地。”
“君王应该安详缓和,不轻妄急躁;应该刚柔有节,不刚愎自用;应该广施恩惠,不与下争利;应该虚心公正,不自满徇私。应该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望而看不到峰顶;应该像深渊一样,使人难测深浅;应该像神一样,明察秋毫而不受蒙骗。这就需要把公正、宁静放在心中。”
听到这里,姬昌紧紧握住姜子牙的手,似有所思,又有所问。
姜子牙接着说:利用天下人的眼去看,天下事就无所不见,利用天下人的耳去听,天下事就无所不知,利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天下事就无所不明。把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君王就会英明神武,无所不能。
在议论如何成就大业时,姜子牙说:“成就大业贵在用人,用人要看六条:仁、义、忠、信、勇、谋。奢靡荒淫者,结党营私者,侵吞掠夺者,虚伪狡诈者,惑乱人心者等十三种人坚决不能用。同样,成就大业要重三宝:农兴则粮足,工兴则器足,商兴则货足。”
听到这里,姬昌对姜子牙会意地一笑,把他的手握得更紧。
谈及天下大势,两人都认为,商纣王虽已大失人心,但他身边还有一批亲信支持,还控制着朝政大权和几十万军队,任何诸侯都没有力量与之抗衡。目前,西岐应维护好与商朝的表面关系,暗中积蓄力量,交结诸侯,等待时机,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姬昌认为,治理好周地,以周地影响各诸侯国,推而广之,是他的当务之急。因而经常深入民间,问寒问暖,救济孤寡贫弱。他轻税赋,农人只需交产量十分之一的地租。给官员分配土地,让他们自种自足,不给百姓添负担。对官员中品德高尚、才能突出者,大力表彰重用,对害群之马严加惩处。老百姓把姬昌看做福星,视为父兄,认为是他们最敬重的君主。姬昌在渭河边和百姓拉家常,大人小孩围在四周,听他讲话,个个笑容满面。连河中的鱼儿也纷纷跃出水面,一片欢腾。姬昌计划建造灵台,大约需要两年时间。老百姓闻讯,各种工匠和精壮劳力自动带着工具、材料赶来帮忙,三下五除二,几个月就修建完毕。姬昌深为民众的勤劳善良所感动,连连拱手施礼,百姓们则纷纷跪地叩头,感恩戴德。
姬昌的仁德宽厚、雄才大略和姜子牙的深谋远虑、周密果敢结合,犹如雄鹰展翅,猛虎添翼,周地西歧以不可遏止之势迅速崛起。
姬昌出狱时,商纣王曾给他以征讨临近诸侯之权,姜子牙建议借此扩张势力,奠定千秋霸业。姬昌认为,对四邻应广施恩惠,让它们诚心归附,不轻易使用武力。因此,像往常一样,姬昌暗中为四邻办好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调解争端。临近诸侯有事都愿意找姬昌帮忙。虞、芮两国因边界争端到西歧请求裁决。两国君主进入西岐,见耕田的人都互让地界,邻里和睦相帮,普遍尊老爱幼,深受感动。还没有见到姬昌,就感到惭愧,互相诉说:“我们所争执的,正是西岐人认为羞耻的事,还去见西伯干什么?”两家谦让着解决了争端。诸侯听到这件事,都称赞姬昌是一位“承受天命的君主”。
西岐在姬昌治理下,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军队精锐,诸侯拥戴,时机千载难逢。姜子牙对姬昌说:“西伯啊,以仁义收拢人心是对的,但过仁则难成大事。征讨临近诸侯,扩大西歧实力,对推翻商纣的残暴统治、解救天下苍生来说,是大仁大义,应该不失时机进行。”
姬昌虽然赞同扩大西歧实力,但仍坚持只征讨那些君主昏庸、人心思变的邦国,不冒犯那些君主贤明、百姓安乐的诸侯。
第二年,姬昌率军讨伐犬戎,一举将这个惯用武力的三世仇敌攻灭。紧接着,挥师占领密须。第三年,降伏嗜国。第四年,拿下刊国。西岐军队势如破竹,被视为正义之师,所到之处,诸侯归顺,民心归服,姬昌以仁义之君闻名天下。同时,西岐对商纣王的贡奉更加丰厚。
祖尹把西岐扩张的消息报告商纣王,纣王不以为然地说:“我天命在身,他们能把我怎么样?”到了第五年,姬昌的军队攻打崇侯的封国,毫不留情地消灭了崇候虎。
至此,商朝的天下,西岐占有三分之二。姬昌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丰邑,归附他的诸侯数以百计。周地已成为实际的统治中心,姬昌成为四海归心的君王。众诸侯要求姬昌举起讨纣大旗,武力统一天下。姬昌认为火候未到,仍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就在西岐威势震撼商朝宫廷,天下人心向往周地的大好形势下,姬昌因年事太高,无疾而终。临终前,姬昌把儿子姬发的手和姜太公的手拉在一起,要儿子像敬重父亲和老师那样敬重姜子牙。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尊姜子牙为军师尚父,聚拢人心,操练兵馬,加紧谋划讨纣行动。
这个时候,商纣王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处死贤明能干的国相,杀害王子比干,关押忠臣箕子。凡是进忠言、有异见的都没有善终。连他亲近的太师、少师也逃奔周地。商朝气数已尽。
武王见时机已到,联络天下八百诸侯,统率三军,东进讨伐商纣。武王在《太誓》中,历数商纣王的逆天大罪,号召普天下共同行动,推翻暴政。诸侯国的军队汇集在武王旗下,兵车达四千多辆,军队十余万众。
纣王急忙发兵十七万,抵抗武王。然而,他的军队多是监狱中的囚徒拼凑,缺乏训练,军纪涣散,那里经得起真枪实刀的拼杀。姜子牙挥舞帅旗,三百辆兵车,三千名勇士击鼓而进,勇打头阵。诸侯国的军队随后发起冲击,杀声震天。商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相向,为武王开路。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奔鹿台,在万般无奈中与妲己一起投火自焚。
周王朝如日方升,一统天下。
孔子修订 长盛不衰
姬昌死了,但他高尚的仁德之心,超人的坚强毅力,丰厚的学识才干却长留人间。姬昌的儿子周公旦亲自主持祭奠姬昌,尽力整理姬昌的遗著《周易》,使之流传。
五百多年后,孔子看到《周易》,爱不释手,反复翻阅,把连接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几次。孔子认为,《周易》是华夏古老文化的结晶,集天文、地理、人伦等知识于一体,包含其中的君臣之道,治世方略,为人修养,兵家智谋等极其珍贵。《周易》是汉字的源头,文化的根基,富有哲理,充满智慧。但因象形字的痕迹太重,难认难懂,不便流传。苦于《周易》博大精深,孔子无法从文辞到义理做全面系统的加工润色,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翻译、修补和发挥。孔子反复琢磨,精心撰写了十篇解释性的文章,分别是《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对《周易》64卦都作了充实、发挥性的评介。今天的《周易》,孔子的十篇文章收入其中,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对《周易》的评介,也都以孔子的“十翼”为准。可以说,《周易》为孔子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孔子为《周易》的流传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解释《乾卦》的含义,孔子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靠它照耀,自然由它统率。万事万物的发展应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保持阴阳会合之气。天道刚健,运行周而复始,永不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对《坤卦》,孔子说,崇高啊,大地的包容之德!世间万物靠它滋生,蕴藏深厚,广大无边,而又遵守天道,孕育万物茁壮成长。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包容万物。
对《讼卦》,孔子说,君子应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近,不发生争斗。闹到打官司的地步,则两败俱伤,即便胜诉,也不值得提倡。
对《履卦》,孔子说,恭敬地奉礼而行,就像小心地跟随在强壮者身后,从而亨通顺利。君主要深明大义,道德高尚,行为光明磊落,让百姓听从政令,遵循礼仪而行。
对《谦卦》,孔子说,上天普照万物,使世界充满光明。大地顺从天道,抚育万物成长。天地不满不盈,赐福于谦虚。人们憎恶自以为是,喜欢谦虚。谦虚的人,官高而不傲慢,低微而不自卑,从而受人敬重。这就是君子谦虚将有所成的原因。
对《无妄卦》,孔子说,阳气自外而内,雷厉风行,刚强有力,刚居中位而与柔相济,宏大、亨通、正确。若行为不端,不守正道贸然行事,结果不会好。违背天命,又怎么能行得通呢?
对《大蓄卦》,孔子说,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吸收天地精华,茁壮成长。君子应当更多地学习和领会圣君先贤的言行,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美好的品德。
对《大过卦》,孔子说,君子应当坚守自己的操守,进则超然独行,退则隐居不问世事。
对《坎卦》,孔子说,面临险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定能亨通。
对《离卦》,孔子说,日月生辉而又依附正道,故而造化万物。柔顺居正位,并坚守正道,当然能亨通。君主应效法这一现象,像太阳一样施恩于民。
对《咸卦》,孔子说,天地交感促成万物生长,圣人以其德行感化百姓,会使天下太平。
对《恒卦》,孔子说,阳刚居于上,阴柔居于下,二者相辅相成,推进事物发展。必须刚柔相济,坚守正道。
对《晋卦》,孔子说,君子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作用。以臣子的坦荡顺从,符合君主的光明伟大,按照臣子的本分,遵循君主的意愿,步步前进上升。
对《睽卦》,孔子说,天地有差别,共同生育万物却如出一辙;男女不一样,但都渴望组建家庭,繁衍后代;天下万物各有各的形态,但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一样的。路遇坏人,设法沟通,打消恶意,不会有祸患。信任陌生人,虽有风险,但两人团结互助,却能免去灾祸。
对《褰卦》,孔子说,当国家处于危难时,人们只要负起责任,坚守正道,就能拯救国家,摆脱困境。外出举步维艰,应知难而退。处境艰难,品行端正,会有人相助。遇到困难,应当志气高昂,奋勇取胜,争取建功立业。
对《解卦》,孔子说,处理问题应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无事生非,轻举妄动。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抓紧解决,不要让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
对《抉卦》,孔子说,兴兵作战,崇尚武力,是穷国之道。超出能力范围硬干,招致灾祸。满面怒容,有凶险。不听劝告,当后悔。没人听从,国家终不可保。
对《困卦》,孔子说,大人物意志坚定,奉行中庸之道,必然吉祥。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对未来充满希望,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革卦》,孔子说,君王施仁政,民众自然心悦诚服。改革得当,就能消除灾难。天地变革形成四季。殷汤灭夏桀,周武王灭商纣王,都是依顺上天的规律又顺应民众的事。
对《鼎卦》,孔子说,圣人以食物祭祀天地,供养贤能,推行仁政又礼贤下士,就像鼎那样端正而稳重,不辱使命。
对《震卦》,孔子说,电闪雷鸣,有人吓得发抖,表明恐惧敬畏天象,可免祸得福。有人镇定自若,说明胆量非凡,可以守宗庙保社稷,成为祭祀的主人。君子应找出自己恐惧的原因,修身省过。恐有危难,谨慎行事,没有大碍。目光飘移,惊恐不安,贸然行动,会有凶险。
对《渐卦》,孔子说,循序渐进又能坚守正道,可以治国安邦。居于显贵之位,知道适可而止又谦虚,不会陷入困境。
对《归妹卦》,孔子说,天地阴阳如果不相感应,万物就不会繁衍生息。婚嫁,是人类繁衍的基础。彼此喜欢进而成婚,自然而然。应保持夫妻生活的和谐,避免刚柔相克,阴阳失调。
对《丰卦》,孔子说,日过正午则斜,说明盈虚消长的客观规律,提示人们在兴盛时要有戒备心,居安而思危。
对《旅卦》,孔子说,旅人行中正之道,得到强者的庇护,如高山正直,沐浴在阳光中,必逢吉祥。君子要少用刑罰,慎重判决,既不滥施刑罚,又不能久拖不决。
对《巽卦》,孔子说,阳刚者行为果敢、刚毅、公正,令人信服,志向和抱负才能实现。而阴柔者能以谦恭的态度听从强者差遣,会有好的结果。
对《兑卦》,孔子说,君主阳刚居中,坚守正道,使人民喜悦,无论干什么事情,民众都会不辞劳苦,乐意追随。如果君主敢冒风险,打头阵,民众就会视死如归,助他成功。
对《节卦》,孔子说,不适当节制自己的行为,就会身败名裂。心情愉悦,就能勇于赴险;给自己准确定位,就能适当约束自己,做什么事都能畅通无阻。
孔子对《周易》的评介和传扬,使姬昌的绝世之作广泛流传,日益完善,影响越来越大。
有人根据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认为,《周易》的作者可能不是姬昌,而是一个民间卦卜人士。这是不负责任也不科学的。
首先,权威认定姬昌是《周易》主要作者的是孔子。孔子生活在周朝末期,离姬昌活动的周初仅几百年,其历史著作《春秋》,就是以周王室为宗主国撰写的。他亲手整理编撰六经,亲笔加工润色《周易》,写了十篇评介《周易》的文章。孔子研读《周易》,所下功夫之深,把连接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几次。作为一个史家,一个中华思想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对《周易》作者的认定,应该是持之有据、值得信赖的。
其次,《史记》认定《周易》的主要作者是姬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文王在位五十五年,因囚幽里,将伏羲先天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司马迁被誉为史圣,他写《史记》,不仅参考了大量史料,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往往要实际考察,他的结论应该是可信的。作为学术探讨,可以提出质疑,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推翻前人的结论。
再次,国学大师南怀瑾对《周易》研究很深,评价极高。他认为,《周易》是文王姬昌借鉴伏羲的八卦图,在狱中长期推演而成的。后经周公整理,孔子评介。南怀瑾至死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不应该轻易改变。
第四,从《周易》的内容看,以天、地、人为研究对象。而天又指太阳,比喻为龙,作者无数次以君王、执政者的口气、身份谈论治国理政、教化百姓、兴兵打仗、任贤用能、推行仁政德政等问题,符合周文王的身份、事迹和气度,绝非街头卦卜人士所能为。
一家出版社出了两本有关《周易》的书,封面都没有标明姬昌的作者身份,甚至在前言里都没有提姬昌一句。这是实在不应该的。在马王堆那个不知是谁的署名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认定的情况下,还是维护历史定论、标明姬昌的作者身份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