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作文训练课
2017-02-16张新民
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者,如何利用好课堂,组织形式多样而又高效运转的课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长期的观察和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作文训练课型存在不够理想的地方,概括起来讲,有这样几种情况:
1.放任自流型课堂
教师随便布置一篇作文或者要求学生随便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写作,课堂上看不到作文讲评环节。这种训练,追求的是写作次数,不讲求写作的质量。追究其原因,教者大多认为课时紧张,无法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其实,这是教者对作文训练不够重视的缘故。作文训练的效果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了。
2.盲目行进型课堂
作文课堂上教师提供写作命题,学生接受命题,然后匆忙写作,下课就交作文。这种课堂讲求写作速度,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对材料或命题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就摸着石头过河了。课堂缺少指导环节。写作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写作前老师的指点迷津或者点拨很有必要,最起码能提醒学生少走弯路,少犯忌讳。
这种训练方式,在高三后期提高作文书写速度时可以运用,但在高一、高二夯实基础阶段使用,就显得操之过急了。
3.批判型课堂
这种课堂呈现的特点是教师针对一次作文评改,批判学生作文过程中的种种不足现象。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很扎实,但学生不喜欢这种批判方式。学生作文,良莠不齐。作为作文讲评课,教者应站在辩证的立场去评判学生作文。如果从头到尾,只揭示不足,批评不良做法,想利用一次或几次批判式讲评课去纠正写作不足,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好比治病,一次大手术,并不见得把病人全身的疾病都给消除了。分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纠正,效果好于集中纠正所有存在的问题。过分批判,势必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使一篇失败的作文,它里面也有可取之处,它的局部也有闪光点。教师的评判,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更不应该求全责备或一棍子打死。
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作文课应该有哪些类型呢?笔者观察总结了富有经验的高中语文老师的作文训练课,归纳出了以下几种类型。
这里要说的是,首先,上好这些课型的前提条件是教者要热爱写作,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其次,要充分了解学情,能够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艺术地组织作文课堂教学工作。
一、集思广益型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堂活动理念。集思广益型课堂的突出特点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独立思考,展示思维结果,然后集体讨论,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分析命题,突破难点,强化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帮助、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聚合思维。下面以审题立意为例,介绍这种类型课堂的一些突出特点。
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事实说明,高中学生进行写作,不是把句子和段落组织不好,而是审题立意常出现偏差,导致一篇作文失败。为提高学生审题立意能力,有的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表达交流”部分的训练题,开展审题立意训练。他们的做法呈现出如下特点:
1.师生共同选择训练材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的五册教材,“表达与交流”部分每课后边都设置了五道训练题。这几道题,难易有别。师生共同选择训练材料,既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也实践了“以学定教”原则,重难点的确定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针对性强,避免了教师的主观臆断,减少了课堂训练的盲目性。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示立意要点
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训练材料,自主确定立意,并把自己的立意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展示、交流。教者要做的工作是调控课堂,点评学生立意的优劣,并鼓励学生修改完善。面对同一个训练命题,学生从独立思考,再到跟同学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火花,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利于提高。
3.亮剑示范,共同提高
学高为师,这是千年古训。老师如何确定立意,确定什么立意,学生也很想知道。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鼓励学生发言、交流之后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师生交流,既有利于学生的提高,也有助于老师的发展和成长。
二、评改型课堂
这种课堂的特点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评判写作得失。评改的一般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教师公布评改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内容涉及立意、结构、语言和书写等几个方面,要求书写评语时,优缺点并重,还要有等级评定。评改操作要领是:
一看书写整齐美观程度,二看题目是否醒目有内涵,三看立意是否明确新颖,四看结构是否合理,五看语言是否有文采。(每个分项确定甲乙丙三个等级之一)
其次,学生之间相互评改,人手一本作文。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优秀习作和问题作文。
第三,教师对小组推荐的优秀习作和问题作文进行审阅,在此期间,学生结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最后,教师总结本次修改总体情况。
这种课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其积极性。评改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和借鉴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扩大了一篇作文的阅读范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倡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也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相吻合。
三、思维型课堂
思维性课堂训练就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和训练重点的课堂。如何打开思路,如何见解深刻,如何组织结构等一系列关乎思维品质与能力的问题,在这类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
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现代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即急需引入批判性思维。这种理念认为,“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关涉价值和理念;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关涉实践与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关涉智能与培养。”(见2015,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其实,从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到高中的议论文写作,学生的思维就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发展,聚合、深化的一个演变过程。
有些老师充分利用作文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思维品质训练。比如多角度立意训练,给一则材料作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而多侧面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就会获得不同的认知结果。比如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或从“父亲”或从“儿子”的角度立意,都能打开思路。
再比如,批判性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质疑和比较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因长期被动接受,部分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反映在作文层面就是要么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人云亦云,缺乏新意。
批判性思维课堂,作文从思考和口头表达开端。教师引导学生从批判的角度思考质疑传统观点。比如,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班门弄斧与弄斧就要到班门;滥竽充数故事中,批判的不仅是南郭先生,还有一个齐宣王,还有不合理的用人机制等。如果拘泥于传统,翻来覆去还是人云亦云,学生的认知和见解还是在原地踏步。
四、反思型课堂
反思型课堂,就是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已经完成的作文或某一阶段的作文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总结得失,利于前进。课堂上进行反思,可以从深层次上發现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利于相互借鉴,自我完善,共同提高。这类课堂呈现出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反思写作得失,见诸于笔端
学生把自己的写作得失分析总结,写在作文后面。教师要进行审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完善的良好写作习惯。
2.选“好中差”三类作文,分别进行反思
课堂上,教师从评改的作文中选取好中差三类作文3至5篇,让作者从成功之处、不足的方面、改进的方向等三个维度进行反思并进行口头发言,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做总结。
教师要做的工作是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为全班学生整体水平进行把脉,一句话,师生共同进行反思活动,是对上次作文的一次深加工活动,它比教师一改了之,学生仅看得分高低的简单运作过程要好得多。
3.指点迷津,授人以渔
反思过程中会发现诸多问题,诸如立意偏差,论据不够典型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还是趁热打铁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部分学生遇到困惑时,教者以及写作高手要为中差生提供方法。例如,学生面对材料作文,不会概述材料,只知道照抄原文,对此,课堂上师生就要交流探讨关于概述材料的方法,同时也可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总之,高中作文训练课的作用意义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学情、教情,采取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上好每一节课,让作文训练课异彩纷呈。
(张新民 甘肃省正宁县教学研究室 745300)